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意识形态建设

2021-05-31 02:27赵行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赵行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延安时期,国内外存在多种反马、非马思想,中国共产党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陕甘宁边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让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对当今中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8.058

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背景

1.1 国内方面

1.1.1 中国的法西斯主义

蒋介石妄图以法西斯主义达到他独裁的目的,他通过出版《中国之未来》,传播法西斯主义,混淆国人的视听,达到他的独裁目的,蒋介石说法西斯主义是“最有效能的理论”,并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融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针对中国的法西斯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有力回击,毛泽东说:“中国的法西斯主义就是买办的封建的法西斯主义,而蒋介石就是军阀、交易所老板、流氓头子的结合”,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更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法西斯主义进行驳斥。在延安的知识分子也对中国的法西斯主义进行驳斥,如艾思奇的《“中国之命运”——極端唯心主义的愚民哲学》等。

1.1.2 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日本除了对中国军事侵略外,同时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侵略、歧视、污蔑、破坏中国文化,向国人灌输奴化思想,将日本帝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强加给中国人。《讯报》作为日本帝国主义机关报大肆宣传:“铲除狭隘之排外思想”“建设东亚新秩序之始基”“根绝容共思想”“亲仁善邻”“东亚联盟论”“大东亚共荣圈”等错误思想,以达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进行奴化教育的目的。

1.2 党内方面

1.2.1 “左”倾教条主义

遵义会议虽然结束了王明在党内的统治地位,但“左”倾教条主义思想仍然在党内存在,直到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才对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思想进行彻底全面的清算,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标志着对王明“左”倾错误的基本清除。“左”倾错误的思想根源是主观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实质是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阐释“实事求是”,提出必须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1.2.2 王明的右倾错误思想

共产国际将中国的抗日战争希望放在蒋介石身上,共产国际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在城市发展力量,并派王明、康生等人回到延安。自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后,提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为了抗战”等主张,对洛川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政策提出批评,否认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争取领导权的重要意义,否认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由这种错误的思想蔓延,并及时加以阻止,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做总结,批评了王明的错误主张,提出了“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得到了党内绝大部分同志的拥护,基本结束了右倾主义错误思想。

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

2.1 翻译马克思主义原著

1938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成立马列学院翻译部,翻译部专门负责翻译马克思主义原著,“有二三十人工作,大批翻译马恩列斯及苏联书籍”。翻译的著作有:何锡麟翻译的《〈资本论〉提纲》、王学文何锡麟翻译的《政治经济学论丛》、艾思奇等主编的《马恩通信选集》,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丛书》《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联共布党史教程》《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延安时期对马列著作的翻译和传播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2.2 知识分子撰写马克思主义书籍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以简单的事例向群众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大众哲学》动员了10万名先进青年到延安参加革命的说法。1937年10月,艾思奇、周扬等一批学者到达延安,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研究,提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站在本国的基础之上,同时要联系革命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在写《实践论》《矛盾论》之前,多次同艾思奇进行交谈,询问一些有关哲学的问题,艾思奇作了《哲学选辑》《思想方法论》《哲学与生活》等著作。王学文作为延安时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政治经济学方法》《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等。王学文以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明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替代,“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只认识了社会经济现象,而且能把握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正确的把握了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知道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趋势……必然由更高级的形态来替代。”政治经济学的大众化,代表作有《街头讲话》,如柳湜以通俗的话语讲解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资本主义总不免一时繁荣一下,等不到好久又要恐慌一次,一次恐慌,就加深一次矛盾,扩大一下矛盾,不弄到自己毁灭自己不止”,在讲政治经济学课时会用身边的例子阐述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2.3 学校教育

马列学院成立于1938年,后改为马列研究院,最终合并到中央党校,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开设的学校。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当时去延安的一批先进青年,虽然怀揣着对革命的向往,但普遍对马克思主义没有系统的了解,针对这个问题,马列学院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艾思奇主讲的《哲学》、王学文主讲的《政治经济学》、吴亮平主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等。在马列学院,成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研究小组,艾思奇、吴亮平等人还参加了“延安新哲学会”。延安时期的学校还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干部教育学院等。对在职干部的教育方法有:自主学习法、民主研讨法、巡回教授法、“小先生制”教学法等。

2.4 在全党范围内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毛泽东在1941年9月发表了《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标志着整风运动的开始,明确提出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改变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中央的領导下,党员干部开始学习《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整顿党的作风》《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干部学校的决定》《改造我们的学习》《〈农村调查〉序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等文件,第一阶段的学习进行了四个月。第二阶段开始学习《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论党内斗争》《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党的作风》《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等文件。第三阶段开始学习:《宣传指南》《反对党八股》等文件。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它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5 利用黑板报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全党办报”是延安时期的办报方针,因延安时期党的条件困难,物质条件不充分,所以为了能让群众更快更好地了解到时事和理论,宣传工作者对将纸质报纸上的内容抄到墙上,或者在广场上用油漆将木板涂成黑色,用粉笔、红土、黄土抄写报纸的信息,也有将报刊贴在木板架上的。到延安参观的国民党记者说:“壁报在陕北多如上海之香烟广告,每个街头都随处可见,就是跑到各个工厂、机关、合作社,也可在墙头觅得他们的大作所在。”“只要黑板报一出来,就围满了人,识字的念,不识字的听,黑板报上的消息,立刻就传遍了全村。”

2.6 利用电台传播马克思主义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播音,报道时事新闻和革命中的先进事迹、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华社广播包括文字广播、口头广播和英文广播。起义的国民党飞行员刘善本说:“是中国人民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革命声音——毛泽东思想的声音,把我引向了革命的道路,坚定了我飞向延安的决心。”

2.7 利用报纸、期刊传播马克思主义

延安时期在陕甘宁发行的报纸有:《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群众报》等,期刊有:《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学习导报》《团结》等。《解放日报》总发行量6000份,发行量非常有限,“当时边区纸张困难,报纸印数很少,并且不订购,是统一分配的。”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没有足够的报纸,也没钱买收音机,只能通过基层公共读报活动。《解放日报》刊登《恩格斯“自然界的辩证法”著作大纲》《列宁论群众观点》《纪念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的科学工作方法》《马克思的治学方法》《列宁论党报》《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政治》《列宁怎么反对主观主义》《列宁的事业活着——真理报》《马克思的科学态度——为纪念马克思诞生一百二十五年而作》等文章。

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当代启示

3.1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如今,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出现新问题、新挑战,增加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难度。立足中国,了解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主要矛盾的转化,深入调查,充分实践,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引领中国在光明、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重视实践,不能把实践与理论割裂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3.2 继续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

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塑造学生灵魂,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思政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关注世界发展潮流,发掘社会中有意义的素材,并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看待。创新讲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渠道吸引学生,讲好思政课。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讲好祖国的发展变化、取得的骄人成绩、在奋斗中的感人故事,激励学生做新时代的好青年。讲通讲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让学生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重视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自身水平,做不怕被学生提问,学生问不倒的思政课教师。

3.3 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群众可以自由地在社交平台上发表看法,交流意见,但同时会出现不正确的言论、思想,随之而来带来的挑战也愈来愈大,如何应对互联网发展挑战,需要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创新,在互联网平台上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传播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和群众关心的事情,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能量,敢于同社会上出现的不正确言论、思想斗争,旗帜鲜明的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参考文献

[1]王志连.三四十年代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法西斯主义的批判[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02):22-23.

[2]赵社民.论党中央对王明“左”倾错误的清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3):41-43.

[3]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M].西安: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办公室,2014.

[4]吴文珑.延安时期马列著作翻译与出版的历史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04):33-35.

[5]蒋明敏.论延安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6]徐素华.艾思奇、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01):33-36.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