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培训实施现状调查

2021-06-02 06:25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入大纲胜任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266000)

2016年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了《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的通知[1]。《大纲》明确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适用范围、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及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及要求、考核方式及内容等。新入职护士是指毕业后进入临床从事护理工作2年内的护士[1]。新入职护士培训是衔接院校教育和临床工作的重要过渡阶段[2]。新入职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后不能快速适应角色及环境的转变,缺乏识别和应对患者情况所需的经验、技能和能力,而新入职护士培训的开展有效弥补了这一短板,在降低新入职护士离职率和促使新入职护士适应临床工作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给予新护士充足时间适应新环境和发展自己的能力[3]。同时《大纲》的颁布改善了各医疗机构新入职护士培训内容和形式参差不齐的现状,起到了规范指导的作用[4]。在《大纲》颁布以后,全国各地的新入职护士培训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但《大纲》中未体现不同受教育程度新入职护士的分层培训。以往研究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新入职护士因院校教育质量不同,培训的需求也有所差异,若按照统一要求进行培训会造成培训内容的重叠、缺乏针对性,同时也会造成高学历新入职护士心理落差,降低心理预期,大大降低新入职护士培训的效果[5-6]。本研究对三甲医院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培训进行调查,了解培训现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7月1日~2021年2月28日抽取12个省市16所三甲医院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155名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取得硕士学位与研究生学历的全日制研究生;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毕业后在护理岗位工作;毕业2年内的护士;排除标准:新护士入职2年内离开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因各种原因(病假、产假等)连续休假≥3个月。所有护士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课题组在查阅新入职护士培训的相关政策文件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为依据,自行设计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调查问卷初稿,问卷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培训制度整体认知情况、培训实施情况、岗位胜任力自评、培训满意度评价5个维度,并邀请5名专家进行函询,最后根据专家意见和研究小组讨论结果对问卷进行最终修订。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85。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问卷共53个项目,包含个人基本信息(8个条目)、培训制度整体认知(5个条目)、培训实施状况(20个条目)岗位胜任力自评(15个条目)和培训满意度评价(25个条目)。

1.2.2 资料收集 本问卷通过问卷星发送,采用统一指导语对调查对象进行解释和说明。共发放问卷180份,剔除无效问卷(缺失值>5%),回收有效问卷1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1%。

1.3 统计学方法 将回收的问卷资料经整理、双人验核后,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名数、百分比等进行数据描述。

2 结果

2.1 本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一般资料 本组新入职护士男15名(9.68%),女140名(90.32%);年龄:24~26岁32名(20.65%),27~29岁115名(74.19%),≥30岁8名(5.16%);硕士类型:专业型110名(70.97%),学术型45名(29.03%);培训前有无工作经历:有37名(23.87%),无118名(82.58%);入职时间:2017年53名(34.19%),2018年56名(36.13%),2019年46名(29.68%)。

2.2 本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整体认知情况 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新护士对《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整体认知得分为(3.42±0.58)分,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考核得分分别为(2.37±0.88)分、(3.50±0.51)分、(3.48±0.53)分、(2.05±0.84)分、(3.44±0.55)分,总分(18.24±2.19)分。

2.3 本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培训情况 本组护士有无专门针对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的培训计划:有135名(87.10%),无20名(12.90%);新入职护士培训总时长:6个月8名(5.16%),12个月46名(29.68%),18个月16名(10.32%),24个月85名(54.84%);每个科室轮转时间:1个月4名(2.58%),2个月20名(12.90%),3个月96名(61.94%),4个月及以上35名(22.58%);科室是否为您指定带教老师:是136名(87.74%),否19名(12.26%);带教老师职称:主管护师127名(81.94%),副主任护师28名(18.06%);带教老师工作年限:3~5年32名(20.65%),5~8年89名(57.42%),8~10年23名(14.84%),10年以上11名(7.10%);理论知识学习的频次:从未有过3名(1.94%),每个月1次56名(36.13%),每个月2次56名(36.13%),每个月3次13名(8.39%),每个月4次及以上17名(10.97%);技能操作培训频次:从未有过2名(1.29%),每个月1次37名(23.87%),每个月2次90名(58.06%),每个月3次3名(1.94%),每个月4次及以上23名(14.84%);参与研究的科研项目数量:没有10名(6.45%),1项88名(56.77%),2项37名(23.87%),3项18名(11.61%),4项及以上2名(1.29%);发表的文章(核心及以上刊物)数:没有58名(37.42%),1篇78名(50.32%),2篇11名(7.10%),3篇7名(4.52%),4篇及以上1名(0.65%);定期督查您的轮转记录和小结:从未有过3名(1.94%),每个月1次117名(75.48%),每个月2次21名(13.55%),每个月3次6名(3.87%),每个月4次及以上8名(5.16%);出科考试:有138名(89.03%),无17名(10.97%);考核方式:临床实践能力132名(85.16%),个案护理127名(81.94%),标准化病人136名(87.74%),高仿真情景模拟119名(76.77%),OSCE考核109名(70.32%)。

2.4 本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专业培训情况 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专科相关知识、专科专业知识、专科专业技术、专科健康指导的培训覆盖率分别为:92.90%、88.39%、95.81%、96.77%。见表1。

表1 本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专业培训情况

2.5 本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提升程度自评得分 见表2。

表2 本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提升程度自评得分(分,

2.6 本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培训满意度得分 见表3。

表3 本组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培训满意度得分(分,

3 讨论

3.1 硕士研究生新护士对培训制度的认知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关于培训制度的认知度得分为(18.24±2.19)分,其中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得分均低于3分,低于何婷婷等[7]的研究结果。分析原因: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教育与国外存在差异,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在入职前对新入职护士培训的了解程度和认识程度不高,且在《大纲》中未明确表示硕士研究生要进行新入职护士培训,导致认知度得分较低。新入职护士培训是医学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新护士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吴茜等[2]研究指出,新入职护士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新护士的临床核心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其评判性思维/科研、法律/伦理实践以及教育/咨询方面的能力,增强新护士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降低离职率。新护士对《大纲》的了解程度以及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医院应加强新护士培训方面的相关专题讲座、政策文件等宣传,充分发挥医院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新护士了解并参与其中,化被动为主动,以促进培训顺利进行。

3.2 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培训实施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135名(87.10%)新入职护士有专门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训计划,与丁炎明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新入职护士培训覆盖率较高。87.74%的新护士在科室内有带教老师,其中主管护师职称的带教老师占81.94%。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理论学习的时间相对分散,每个月1次、每个月2次、每个月3次、每个月4次以上分别占比为36.13%、36.13%、8.39%、10.97%。原因为临床工作较忙,每个科室安排理论学习的频次相对灵活。技能操作的培训相对集中,其中每个月2次占比58.06%。专业培训情况比较理想,专科相关知识、专科专业知识、专科专业技术、专科健康指导的培训覆盖率分别为92.90%、88.39%、95.81%、96.77%。培训内容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1]。在培训期间,93.55%参与了相关科室的科研项目,仍有37.42%的新护士在培训期间没有发表文章。分析原因可能与临床护理工作忙、培训内容多、临床带教师资与经验不完善有关。结果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尽快完善硕士研究生在新入职培训计划内的科研内容与要求,夯实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为护理发展贡献力量。

3.3 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培养 胜任力是指在某一工作岗位上获得最优绩效的员工所具备的稳定性特征,Hamric教授在其出版的专著书籍《高级护理实践:一种整合式的路径》中,对高级实践护士应具备的护理实践能力、专家指导培训能力、咨询能力、科研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和伦理决策能力等7种胜任力进行了界定和描述[8-9]。指出护理实践能力是所有核心能力的中心,即中心能力(Central Competency)[10],是美国高级实践护士制订不同角色胜任力标准的理论指导和参考框架。本研究硕士研究生新护士岗位胜任力量表根据杨琳琳等[11]的研究结果进行修改后应用。调查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提升程度得分为(3.85±0.76)分,分析原因可能为新护士培训内容与硕士临床实践内容有很大一部分相似性,硕士研究生在培训过程中内容易接受并快速适应。近年来,关于新护士岗位胜任力的研究较多,如李雪华等[12]在岗位胜任力基础上进行了放射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常玉兰等[13]构建了心血管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柯苏苏等[14]对ICU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需求进行了调查。岗位胜任力对新护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4 本研究的不足 由于在医院就业研究生数量和研究者人力不足的原因,仅回收155份调查问卷,与丁炎明等[3]研究中的数量存在差距,结果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问卷内容均为研究对象主观作答,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研究者会在后期研究中继续进行问卷修订与调试,并扩大调查范围,进一步了解我国硕士研究生新入职护士培训的情况。新入职护士培训作为护理专业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理院校教育与临床工作衔接的重要方式,能够帮助新入职护士提升临床护理技能[11]。新入职护士培训会帮助新护士在角色转变初期解决角色冲突、操作技能生疏、心理落差大及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共性问题。近年来,我国三级综合医院不断对新入职护士培训进行探索,逐步完善新入职护士培训的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帮助新护士顺利完成从护生到临床护士的顺利过渡。

新入职护士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还需不断完善。目前,护士的学历层次跨度大,各医疗机构应在《大纲》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革,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新入职护士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制度,满足不同受教育程度新入职护士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推动我国护理管理制度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新入大纲胜任
“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新入职护士工作价值观、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心理弹性研究
农业农村部公布31项新制定修订农机推广鉴定大纲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心内科新入职护士带教策略探讨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结对名师 搭建平台 形成机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