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韩王世系辅国将军徵銴墓志铭考

2021-06-02 09:03陈航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5期
关键词:墓志明代

陈航宇

摘 要:《乐平府辅国将军圹志》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记录了大量家族信息。其出土为韩王世系的传承研究补充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印证了明代史料记载的封爵制度,侧面证明了韩王家族在平凉的显赫势力,并提供了韩王家族成员墓地的重要线索。文章以志文记载为依据,结合明代史料,从志主的身世、家族、姻亲、墓地四个方面综合考证分析该墓志铭。

关键词:明代;韩王;辅国将军;《墓志》

明代《乐平府辅国将军圹志》(以下简称《墓志》),于2020年3月2日由平凉市崆峒区甘沟村村民在其耕地发现,发现时保存完整。该墓志铭为石灰岩质,呈正方形,边长74厘米,厚10厘米,字体由朱砂填写,清晰可辨。墓志盖阴刻篆书“乐平府辅国将军圹志”9字(图1),周边饰卷云纹图案。墓志铭文为阴刻楷书,23行,满行24字,周边饰卷草纹图案。该墓志刊刻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记载了墓主人生平及其家族、墓葬信息。①笔者将根据《墓志》所记录的信息考证志主的身世、家族、姻亲和墓葬。

1 录文

大明辅国将军圹志

成化己亥岁辛未月望日」乐平府辅国将军徵銴以疾夭逝 吁嗟乎可悼已爰究其详」实 生于天顺庚辰年十二月十九日亥时 仅二十岁 厥父」镇国将军范场 嫡母太仆寺丞董铭女董氏 生母许氏 俱」前此相继而殁 先已于成化十二年十二月 内娶巩昌卫」指挥种泰弟种和女为夫人 窃惟将军原于」天潢之派 长于宫壶之中 附于」玉牒之上 实为」乐平王长孙 觉察异众 强忍出俗 但不幸年已出幼 而惜其」遽夭 家已有室 而慨其无后」 祖父抱哀怀怆 矜恤怜悯,难可胜言 其亲联」宗戚者 莫不吊慰 踈接见闻者 罔不惊歎 乃具以」闻获赐祭葬 以礼隆厚深至?卜 成化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日」殡于平凉县太统山之麓 切依考妣之塚 不踰半里之遥」乃稽古礼 宜有圹珉以志其实 载惟将军有叔父二曰范」埈 曰范? 姑夫一 曰郭贤 弟五人 曰徵錏 曰徵错曰徵鐻」曰徵鉟 曰徵鉹 爵皆如其兄 秦安郡君又其妹也 馀皆系」出二叔父者兹不暇录奉」今述其情实姑抚其始终 大概如此云铭曰」人钧此生 富贵诚罕 人皆冀寿少陨实惨」恩命下临 祭丰葬灿幽壤妥灵 山川无换

成化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日志

2 考释

2.1 身世

据志文可知,志主名徵銴,生于天顺庚辰年十二月十九日亥时,殁于成化己亥岁辛未月望日。其生卒年也就是1460—1479年,殁时仅仅二十岁,是为早夭。其封号为辅国将军。志主的父亲是镇国将军范场,祖父是乐平王。《明史·诸王世表三》记载:“乐平,定肃王冲烌,宪庶四子,永乐二年封。”“韩宪王松,太祖庶二十子,洪武十四年封,未就藩。”②可知乐平王冲烌是韩宪王松的第四庶子,韩宪王松就是我们所说的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子韩王朱松。志主是乐平王的长孙,也就是韩宪王的曾孙,属于韩王世系的皇族子孙,其全名应该是朱徵銴。

韩宪王封于平凉,但并未就藩。《明史·诸王三》记载:“韩宪王松,太祖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国开原……永乐五年薨。以未之国,命葬安德门外。十年,子恭王冲嗣。时弃大宁三卫地,开原闭塞不可居。二十二年改封平凉。仁宗即位,召冲与弟襄陵王冲秌、乐平王冲烌入朝……请蠲护卫屯租,建邸第。许之。遣主事毛俊经度,并建襄陵、乐平二邸及岷州广福寺。”①这就是乐平府的由来,于宣德初年在平凉修建。志主朱徵銴就是此乐平府内长大的皇族子孙。

志主的封号为辅国将军。明代《皇明祖训》记载:“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立为王世子。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凡郡王子孙,授以官职。子授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②此封号也印证了志主的身份是郡王孙。

2.2 家族

墓志铭记载了大量志主家族的信息。从志文可知,志主徵銴的祖父是乐平王,父亲是镇国将军范场,有两个叔父范埈和范?,有一个姑姑名讳不详,还有五个弟弟徵錏、徵錯、徵鐻、徵鉟、徵鉹和一个妹妹封号秦安郡君。

《明史·诸王世表三》记载:“韩,宪王松,太祖庶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未就藩。永乐五年薨。恭王冲,宪嫡一子,永乐九年袭封。二十二年之藩平凉府。正统五年薨。”“乐平,定肃王冲烌,宪庶四子,永乐二年封。成化二十二年薨。范场,定肃庶一子,初封镇国将军。成化八年卒。以子徵錏袭封。追封王,谥僖安。恭安王徵錏,僖安庶一子,弘治三年袭封。嘉靖二十二年薨。”④从此段记载中可知,志主的父亲范场在生前只封了镇国将军,并未封王,而是在子徵錏袭封后追封为僖安王,这与志文中记载的镇国将军之说相符合。《明史》记载恭安王徵錏为僖安王范场庶一子。由志文可知,志主徵銴有嫡母有生母,所以其不是嫡子,也是庶子。又知志主是乐平王长孙,徵錏是其弟弟,可推出志主才应是其父范场的庶一子。最后袭封的徵錏也是庶子,说明其父范场并无嫡子。此《墓志》的出土说明了《明史》记录恭安王徵錏为僖安王庶一子有误,应为庶二子。可能由于真正的庶一子徵銴早夭,所以《明史》并未记录其人,但还是可以找到志主的相关记录。《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九记载:“己亥赐韩府故辅国将军徵銴夫人种氏食米岁三十石。”④志文也记载“获赐祭葬,以礼隆厚”,说明成化皇帝对韩王系这个兄弟还是颇为眷顾。徵錏袭封的时间是弘治三年(1490),志主徵銴夭逝的时间是成化己亥年(1479),也就是说如果志主没有早夭,作为范场的长子,本应是志主袭封。志文记载“爵皆如其兄”。志主夭逝的时候其长弟徵錏也是辅国将军。因其夭逝,徵錏最终袭封。志主的两个叔父应该都是镇国将军。

除了五个弟弟,志主还有一个妹妹,名讳不详,封号秦安郡君。《皇明祖训》记载:“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亲王女曰郡主。(自郡主以下俱授诰命)郡王女曰县主。郡王孙女曰郡君。郡王曾孙女曰县君。郡王玄孙女曰乡君。”⑤志主的妹妹也是乐平王的孙女,所以封号为郡君,在志主夭逝之前就已经获封。志主还有一姑姑,按照明制應该封为县主。志文记载志主的父亲、嫡母、生母都早逝,志主实际上是由这位姑姑抚养长大。

明太祖朱元璋因子嗣众多,怕命名有重复,所以对自己子孙的命名都做了细致的规定,所有子孙命名皆取两个字,其中第一个字已经全部都拟定。《明史》记载“韩府曰: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⑥韩王一系最终传代十一世,末代世曾孙取到亶字,名曰亶塉。第二字的取名规则是以各亲王名字的五行为依据,下一辈开始按照火、土、金、水、木的顺序取字。韩王朱松的松字五行属木,以此为序,志主的祖父乐平王冲烌和其兄恭王冲、襄陵王冲秌是韩府第一代子嗣,命名取火字;父辈范场、范埈和范?是第二代,命名取土字;志主徵銴和其兄弟徵錏、徵錯、徵鐻、徵鉟、徵鉹是第三代,命名取金字。志主早夭,未留下子嗣。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较为清楚地还原出志主的家族谱系,如图2所示。

2.3 姻亲

志文中除了记载志主的家族,还涉及一些志主家族的姻亲关系。

一是志主的嫡母,也就是其父僖安王范场的正室妻子,是太仆寺丞董铭之女董氏。太仆寺始设于西周穆王时期。①历代因之。明代太仆寺是受兵部领导、专管马政的中央机构。行太仆寺是设置在地方上的中央级单位,执行马政的行政管理机构。陕西行太仆寺设在平凉。志文中所说的太仆寺丞就是这个陕西行太仆寺的寺丞。“陕西行太仆寺之职,司陕西都司所统西安等四十八卫所、清水等七十四营堡骑兵之马政。以敕命制驭官吏、军士,以会计其瘠死而纠治之。岁终则以其数献于朝。”②太仆寺因管理马政之需掌握大量的财政资源,而且还以中央的权力制驭着地方的官吏、军士,是平凉的一个重要中央行政机构。

二是志主的夫人,是巩昌卫指挥使种泰的侄女。都司卫所制是明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兼有行政功能,也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军事武装力量。除了京都守卫之外,明太祖在各个省还设置了十三个都司卫所。据《明史·兵二》记载,巩昌卫就是陕西都司下辖的其中一个卫所。洪武三十年“定武官役军之制:指挥、同知、佥事四,千户三,百户、镇抚二,皆取正军。”③可知指挥使是卫所的主要负责人,掌管一地的军事大权。

志主是韩宪王朱松的曾孙,分封到地方上的藩王及其后裔都是皇家子孙,真正的“天潢之派”。在地方上与之联姻的对象也都是一地的重臣,太仆寺丞管理马政、掌握财政资源,巩昌卫指挥掌管巩昌的军事武装,藩王家族在地方的势力和显赫地位可见一斑。

2.4 墓葬

志文记载志主殡于平凉县太统山之麓,距离其考妣之塚不超过250米。该《墓志》出土于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甘沟村马辛庄,甘沟村正位于平凉太统山脚下,与《墓志》记载的位置相符合。但《墓志》出土时并未发现相应墓葬,推测志主的墓葬应该就在附近。另外还有志主的考妣,也就是镇国将军范场和其妻董氏的墓葬据志文记载也在附近不到250米的地方。

一般大众将亲王、郡王的墓葬都统称为“王子坟”。韩王传十一世,除掉第一代韩王死于南京,葬牛头山,末一代韩王被执下落不明,葬于平凉的应该有9个韩王、69个郡王。再加上先韩王来平凉的安惠王,平凉应有亲王郡王的王子坟70个。④《平凉府志》记载在嘉靖时期,平凉就有亲王1人,郡王19人,镇国将军40人,辅国将军79人,奉国将军212人,镇国中尉259人,輔国中尉77人,奉国中尉3人,王、将军、中尉共690人。⑤终明一代,这些皇室家族成员数量是相当庞大的,其墓葬也应该分布在平凉境内。该《墓志》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找到这些皇室墓葬的重要线索。

3 结语

《乐平府辅国将军圹志》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韩宪王朱松的曾孙、朱松庶四子乐平王朱冲烌长孙朱徵銴的墓志。朱徵銴于二十岁早夭,有妻种氏,未有子嗣。其父朱范场及妻董氏、许氏均早逝;其弟朱徵錏在其夭逝十一年后袭封恭安王,追封其父为僖安王。朱徵銴与父朱范场的墓葬都位于太统山麓。该墓志的出土为研究韩王世系亲王和郡王的传承关系及其在平凉的活动及影响提供了有力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墓志明代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图说书法(七十九)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