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宇:三十已满,仍是少年

2021-06-03 07:38草微哲宇
十几岁 2021年23期
关键词:北漂模样首歌

文/草微 哲宇

1989年出生的陈鸿宇,来自内蒙古。如果没人主动提起,乐迷们很难把这个民谣歌手和内蒙古联系起来。

他的歌,像散文诗一般;他的人,也一副清冷的模样;但他那天生爱折腾的闯劲,倒是有几分游牧民族的洒脱。

勇敢的人先开始

大学毕业后,陈鸿宇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与那些抱着理想过生活的人不同,他的“北漂”很接地气。

为了生计他开过餐馆,在电台工作过,也在企业做过管理。他不把未来孤注一掷地押在音乐上,他的音乐反倒更自由舒展。

陈鸿宇长了一张少年的脸,声音却是沧桑的。这种反差,有经历风雨的成熟,也有少年的纯真。他的歌也是这样,随意、单纯,是少年的模样。

他还用音乐,讲述着偶尔怀念故乡的心情,坐在窗前听雨的悠然,成长路上的孤独,还有旅途中的风景和故事。

陈鸿宇

比如《行歌》《途中》这两首歌,说的是他跟朋友的旅途,从北到南,两个人,两把琴,睡帐篷、蹭沙发、经戈壁、过沙漠,踏歌而行。《行歌》里,他唱道:“迷途的人先上路/年少时处处风景/不想回头/成长是一场游戏/勇敢的人先开始/跌撞再慌张前行/不说回头……”《途中》有一段念白:“你要爱荒野上的风声/胜过爱贫穷和思考/暮冬时烤雪/迟夏写长信/早春不过一棵树……”

他吟唱的山川湖泊充满灵性,令人神往。

少年大多无惧风浪

陈鸿宇的歌最打动人的,除了他低沉、伤感且饱满的嗓音,还有某种触及人心的温柔。

在《一如年少模样》这首歌中,有句歌词是“想避世更要在世上”。这一句,唱出了少年在生活中跌跌撞撞的感觉。少年心怀理想,经历市井冷眼,孤独又彷徨,仍然很倔强。棱角被削平,初心也不改。哪怕逃避,也只是想在俗世寻找一处内心的僻静之所,而不是单纯地逃避。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里有一句话:“如果说真的有某个值得回去的故乡,我能够想到的只有那时候的我们。”

陈鸿宇说,《一如年少模样》是他在高中时写的。那时候,他在学校组建了一支乐队,之后乐队解散了。后来,乐队鼓手听到了这首歌,特别感动,他找到陈鸿宇,希望找个像当时聚会地点一般的地方,重新再合作一次。

最后,他们选择了内蒙古的通辽市。陈鸿宇在通辽度过了三年高中时光,这是他的音乐启蒙地。

他们回到最初的地方,演唱了这首歌,得偿所愿。岁月变迁,他依旧爱折腾,过着有趣的人生,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

珍贵的“孤独”

陈鸿宇热爱游历、探险,寻找未知,在创作上也是如此。

2020年,他推出了全新的EP(迷你专辑)《放空》,和四段舒缓身心的指弹纯音乐《白》《闲》《轻》《旷》。陈鸿宇希望这一张让人“舒缓耳朵与身心”的EP,可以为都市里快节奏生活的听众带去片刻的放空与遐想。

陈鸿宇说,《放空》的灵感产生于2020年春夏。他和好友自驾上路,一路逃离奔忙,随走随停,直抵云南大理。他们改装了一辆舒适的房车,在滇藏地区的盘山公路随心越野,在古朴的城镇即兴弹唱,在宁静的苍山洱海倾听自然的声音……

他此前还干了一些疯狂的事。2019年夏末,他在呼伦贝尔额尔古纳草原上建立起了一座边长7.7米的纯黑色正方体建筑物——众方纪。这是一个黑色方形空间,里面没有人类依赖的信息获取工具,譬如网络、手机、书籍、钟表,但给予了居住者进行输出的载体,如纸、笔、钢琴、吉他……众方纪每次只能容纳一人独居,每个来到这里的“孤独家”都将直面自己的内心。

众方纪的创意,来自《鲁滨逊漂流记》。陈鸿宇希望借由众方纪,探讨“人与关系”的话题:与他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万物的关系。每一位来到这里的独处者,都将在入口的黑色方盒为下一位独处者留下一件“礼物”。作为众方纪的主人,也是第一位独处者,陈鸿宇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在这儿的每个念头,都是宝贝。

众方纪

素材赏析

少年感,显然与年龄无关,它是对人“精神容貌”的描写。写《侠客行》的李白,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唱民谣的陈鸿宇……他们的共性,是身上散发出来的飘逸洒脱与桀骜不驯。

陈鸿宇对音乐执着,却又不愿意妥协和屈从。他唱自己喜欢的歌,歌颂自己热爱的人。看尽世事沧桑,仍然有一颗赤子之心。就像他在《鱼书》里唱的:“少年少年,愿你不悲不喜不自怜,浊酒一杯敬你先。愿你始终有初心模样,不曾变。愿你不卑不亢不自叹,一生热爱不遗憾。愿你余生可随遇而安,步步慢……”

猜你喜欢
北漂模样首歌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童年模样
就是这首歌
台湾影视人的“北漂”路
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I LOVE SPIDER—MAN
北漂
针织的模样
“卖菜叔”出书:北漂路上我和儿子一起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