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kV CT诊断条件下热释光剂量计测量X射线剂量的研究

2021-06-04 08:50陈基炜黄圣雁朱振华屠建春
医疗卫生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X射线计量剂量

陈基炜,黄圣雁,朱振华,屠建春,涂 彧

(1.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昆山215300;2.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江苏苏州215123)

0 引言

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nescence dosimeter,TLD)由于具有体积小、能量依赖性低、稳定性好、敏感度高、人体组织等效性好、剂量线性区域较宽、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和退火处理简单等诸多优势[1-2],在放射剂量学测量中应用较为广泛。TLD目前多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中剂量的估算[3-4]、放疗设备性能的检测[5-6]、蒙特卡罗模拟估算后的实验验证[7-8]等,是放射从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常规仪器[9],在辐射防护与放射卫生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测量放射源剂量学参数的常规方法是采用TLD和电离室剂量计(ionization chamber dosemeter,ICD)相互验证[10-11],虽然ICD验证方法准确可靠,但受限于电离室的长度、形状、体积或连接线等一系列客观存在的因素,在某些检测情况下并不适用。TLD由于上述优点,可作为ICD剂量验证方法的补充。TLD能量响应特性在MV级电子线和X射线研究中的应用较多,相关研究也证明了在MV级条件下TLD能量响应较好,测量较为准确[12-13]。相对于MV级X射线,CT输出的kV级X射线具有散射大、剂量低、线束强度较低、曝光时间短等特点,但TLD在CT kV级条件下测量输出剂量的相关资料较少,使用TLD进行CT输出剂量测量是否可行,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本研究模拟在CT设定为120 kV的诊断条件下,在CT模体内先后放置TLD与ICD,以获得在相同的设定输出条件下2种测量方法的剂量值,并进行测量结果的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和材料

1.1.1 CT

使用西门子医疗公司Definition AS高端能谱螺旋64排128层CT,该CT采用磁悬浮机架驱动技术,转速0.3 s/r,空间分辨力为30 lp/cm,Z轴分辨力为0.33 mm。

1.1.2 剂量模体

使用瑞典RTI公司生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均质圆柱CT剂量头部模体,直径为160 mm,长度约为15 cm,在模体中心和距模体表面10 mm处有5个可放置剂量仪探测器的孔(探针孔):1个位于模体中心,其余4个沿模体周边分布,距边缘1 cm,孔内径为1.31 cm。孔内用5个丙烯酸树脂塞棒填充。

1.1.3 ICD

使用瑞典RTI公司的Piranha 657多功能X射线质量检测仪和其公司生产的型号为DCT10的长杆电离室。

1.1.4 TLD

使用美国康科德电子公司生产的2000C型氟化锂热释光剂量片,其材料为Li F(Mg,Cu,P),在退火后可重复使用,规格为直径4.5 mm、厚度0.8 mm。另准备10只热释光剂量片作为本底剂量片,与试验剂量片分开包装,统一存放。TLD的探测阈为100 nGy,相对灵敏度为LiF(Mg,Ti)的40倍,重复性为±5%,线性检测范围为10μGy~12 Gy。

1.1.5 热释光退火炉

使用RGD-3D型热释光退火炉,测量范围为0.01μGy~10.00 Gy,线性小于1%偏差,可测量多种类型热释光探测器,如圆片、方片、玻璃管及粉末等类型。

1.2 检测方法

选取CT头部扫描Head Routine Seq序列轴扫模式,CT曝光条件为手动选取常用诊断条件管电压120 kV,因需要判断TLD在区间范围内输出剂量的一致性,故输出管电流范围选择50~400 mAs。每50 mAs设置为一挡实验条件,共计8组。重建层厚4.8 mm,探测器参数(Acq.)设置为12排×1.2 mm,每扫描一次进床14.4 mm。将CT模体摆放至扫描床上,使用激光定位灯进行定位,完成定位像扫描之后,再将ICD依次插入CT头部模体中心和四周的5个探针孔,未插入ICD的孔洞使用树脂塞棒进行填充。依次进行5次曝光,记录X射线质量检测仪输出的剂量值,记为Mi。

使用小棒将5只热释光剂量片分别推入头部模体的5个孔洞中心位置,完成安装后进行层扫曝光,每个挡位进行10次上述操作,共计使用50只热释光剂量片。曝光完成后将热释光剂量片送至热释光退火炉进行读数,记为NT,本底剂量片退火后读数记为N0。在每次曝光的同时记录下西门子CT主控计算机曝光界面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值,作为比较参考值,记为CTDICT-vol。

1.3 质量控制

1.3.1 CT检定与试验校准

西门子Definition AS CT已通过苏州计量检测研究院的检定,计量特性检测结果符合技术要求,扩展不确定度U=5%(包含因子k=2)。在进行每挡曝光试验前,为确保CT输出剂量精准,对CT进行空气校准:选择“setup”菜单栏下“check-up”选项曝光。

1.3.2 测量仪器质量控制

ICD于2020年5月送至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校准,校准使用的计量标准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校准证书给出在120 kV条件下的标准系数Np=1.056。

热释光剂量片在曝光完成后使用小棒推出,为避免解除受热导致读数损失,试验人员使用镊子将热释光剂量片放入外壳中进行编码,完成编码后进行遮光包装,再运输至相关机构进行退火。

RGD-3D型热释光退火炉经过苏州市计量测试院校准,温度在240℃时波动度为±0.3℃。选取最优化的退火方式:退火温度为240℃,恒温退火10 min[13],退火后在室温下将退火盘置于冷却板上自然冷却。然后以20℃/s的速度升温至140℃,并保持20 s,再以20℃/s的速度升温至240℃,保持20 s。

1.3.3 试验人员

为减少试验测量偏倚,所有试验人员(共A、B、C 3人)在试验前均进行过相关培训。A负责操作CT、进行模体和ICD以及热释光剂量片的摆放;B负责记录X射线质量检测仪输出剂量值(M1~M5)和CT输出的CTDICT-vol,并记录热释光剂量片退火后的计数(NT)和本底剂量片计数(N0);C负责进行原始数据换算和统计学处理。

1.4 数据处理

1.4.1 ICD数据处理

ICD剂量值Mi实际为ICD在扫描期间获得的总剂量值,将平均分布在模体中心和四周共5个孔洞的100 mm长度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ICD-100)记为Ki。因数据需要修正,根据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给出的校准因子Np,将Mi代入公式(1),经过数值修正得到Ki:

式中,L为DCT10电离室的长度,L=10 cm。将修正过的CTDIICD-100(中心和四周)每挡条件扫描共计5个值分别代入公式(2),得出CTDIW-ICD的剂量值,表示每单位长度电离室扫描平面的剂量值:

1.4.2 TLD数据处理

热释光剂量片经退火炉得到的计数为NT,本底剂量片得到的计数为N0,将NT和N0代入公式(3)中得到每个点的剂量值CTDITLD-100(中心和四周)[13]:

式中,kT为退火炉机构给出的校准因子;Ka为Sv-Gy转换系数。由于每个孔洞放入的是一只热释光剂量片,获得的5个数据即为CTDITLD-100的点剂量值,再将每次获得的CTDITLD-100(中心)和CTDITLD-100(四周)的5处剂量值代入公式(2),得出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TLD,表示在每个扫描层面上热释光剂量片测得的剂量值。总共完成10个层面,共计得出10个CTDIW-TLD。将数据进行处理,整理成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

1.4.3 CT数据处理

由于CT使用的扫描条件为序列轴扫模式,扫描范围为10 cm,将CTDIW-ICD和CTDIW-TLD代入公式(4)和公式(5)得出ICD与TLD测量条件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ICD-vol和CTDITLD-vol:

式中,N为轴扫球管旋转1次产生的体层数;T为体层厚度;d为轴扫1次的进床距离。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软件绘制出CTDIICD-vol、CTDITLD-vol和CTDICT-vol的输出剂量曲线,并进行横向比较。因ICD校准可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故认为ICD数值CTDIICT-vol为计量标准值,采用SPSS 19.0软件以标准值CTDIICD-vol对CTDITLD-vol值进行单样本t检验分析。参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961—2017《医用诊断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的计量性能要求[14]和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 519—2019《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质量控制技术要求[15],对比CTDITLD-vol和CTDICT-vol的相对误差是否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采用SPSS 19.0软件以CTDIICD-vol作为比对参考值对CTDITLD-vol进行线性拟合分析。

2 结果

2.1 CTDIvol结果

3种方法测得的CTDIvol数值详见表1。使用3组测得的CTDIvol数据绘制散点趋势图,如图1所示。从表1和图1可以得出,在50~400 mAs条件下,ICD所获得的剂量值换算成的CTDIICD-vol基本上等同于CT设定的容积剂量指数输出值CTDICT-vol,证明CT实际输出与CT设定的剂量值基本上是一致的(在50 mAs时最大相对误差为7.31%)。但TLD所获得的剂量值与CT设定的剂量值在150和350 mAs时有稍大的相对误差,分别为9.62%和8.65%。

表1 不同曝光条件下3种方法测得的CTDIvol单 位:mGy

2.2 统计学结果

通过单样本t检验得出t和P,TLD测得的CTDITDL-vol与ICD测得的CTDIICD-vol没有显著差异,详见表2。

图1 120 kV(50~400 mAs)曝光条件下3种方法测得的CTDIvol散点趋势图

表2 不同曝光条件下CTDITLD-vol与单样本CTDIICD-vol的t检验结果(自由度v=9)

2.3 相对误差

TLD测得的CTDITLD-vol与CT设定值CTDICT-vol相比,取CTDITLD-vol均数x¯进行相对误差的计算,在150 mAs条件下得到最大相对误差(9.62%),250 mAs时获得最小相对误差(2.04%),小于JJG 961—2017标准中计量性能要求所规定的20%变化范围,小于WS 519—2019标准中质量控制技术要求的15%基线误差。

2.4 TLD数据线性分析

根据表1中的CTDITLD-vol均数x¯,使用Excel软件拟合出TLD测得的CTDITLD-vol变化的趋势图(如图2所示),得出线性回归方程y=0.153 9x-0.495 7。对该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进行统计学检验,得到t=40.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回归系数存在,可以用x的变异来预测y的变异,证明本研究中曝光设置的管电流和TLD的剂量值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对回归方程进行线性的决定系数计算,得到R2=0.996 4,表示因变量y变异的99.64%可以由x的变异来解释,说明本次拟合效果良好。

3 讨论

为保持影像质量与患者吸收剂量之间的适当平衡,测量X射线剂量的常用仪器主要有ICD、TLD和半导体探测器3种。ICD又分为自由空气电离室、圆柱和平行板电离室、投射电离室3种。半导体探测器相对精准,但成本较高,市场尚未普及。小型TLD可用于患者剂量测量,缺点是能量响应比ICD差,多用于邮寄比对[16]和日常临床测量。

热释光是一种材料受到辐射照射后经加热所发射的光,被辐照后的材料形成电子陷阱受热激发,释放陷阱中的电子进而发光,光强度与材料接收的辐射相关。最常用的热释光体有氟化锂(LiF)、氧化铍(BeO)、氟化钙(CaF2)、硼酸锂(Li2B4O7)、硫酸钙(CaSO4)和硅酸镁(Mg2SiO4)[17-18]。TLD具有组织等效性好、灵敏度和准确性高、商业可用性强、稳定性强、重复性和线性响应好、测量范围大等诸多优点,但也有其固有缺陷,如退火程序与退火温度对TLD测量的计数影响程度较大。因ICD具有便携性、可读性、直接测量等诸多优势,许多研究使用ICD进行X射线剂量测量[19-21]。但因ICD价格较为昂贵,导致其普及使用的程度和获得的途径相对不易,同时受限于ICD尺寸和形状,有些实验无法将电离室放在模体内部,仅用于表面或较大腔体内的测量。TLD具有普及程度高、获取方法较为容易、测量方法与放置程度较为简单的优势,但其分散性较大,需提前进行筛选后再进行实验,读取数据方式需要退火后换算,属于一种间接测量的方式。TLD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不同辐射能量种类条件下相同剂量的辐照、相同剂量但不同X射线角度的辐照均有可能造成30%以上的测量偏差[22]。

图2 TLD测得的CTDITLD-vol线性趋势图

本文分别使用TLD和LCD测量CT输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400 mAs条件下的输出剂量值,并与CT设定的输出剂量值进行比对。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ICD经可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的标准检定,其可作为计量标准。而TLD与ICD在120 kV、50~400 mAs条件下所获得的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故可认为使用TLD检测X射线剂量的方法等效于使用ICD的方法。(2)使用TLD测量X射线剂量随着CT输出管电流的规律性变化具有明显的线性特性,且线性拟合度较好(R2=0.996 4,R=0.998 2),接近正强相关。(3)TLD测得的CTDITLD-vol与CT显示的CTDICT-vol差异均小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卫生行业标准所规定的限值。虽然TLD存在相对误差,但与设定值的相对误差较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限值要求。王进等[10]和胡传朋等[11]使用平板型电离室和TLD验证直线加速器电子线MV级的剂量比对,结果均显示平板型电离室验证效果较优,TLD可作为电子线剂量验证方法的补充,与本实验得出的结果一致。根据上述分析,ICD和TLD 2种测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弥补自身的缺点,实验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较为灵活地选择测量方式。

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使用TLD测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分散性,标准差s几乎为平均值的1/3~1/4,所以在选择TLD进行剂量实验时,有必要事先进行预实验,在筛选(分散程度在5%以内)、校准、刻度、测量和数据处理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另外,本试验仅研究了在CT常用管电压120 kV、50~400 mAs条件下TLD测得的CT输出剂量值的情况,但临床CT拥有4个管电压挡位(80、100、120、140 kV),技师会根据不同受检者和不同检查部位选择相应的管电压。下一步将在80、100、140 kV和50~400 mAs相互组合的条件下,以ICD检测方法为计量基准进一步进行研究,以验证TLD是否可以用于检测CT常规条件下的剂量输出值。

综上所述,TLD可用于测量CT输出X射线剂量,总体准确度较高,与ICD测量数值无明显差异,可用于120 kV CT诊断条件下的辐射剂量学研究。

猜你喜欢
X射线计量剂量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X射线
天鹅座X-1——最容易看到的黑洞迹象
为何可以通过X射线看穿人体?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