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隐忧“初现”

2021-06-04 18:28向治霖
南风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炸锅创维漏洞

向治霖

近日,创维品牌的智能电视被曝,其疑似“违规收集用户信息”。从操作上看,智能电视的后台默认开启着一个功能:“勾正数据服务”,有人员对该服务抓包研究,发现它会每隔10分钟扫描一次家中联网的所有智能设备,收集诸如IP、Mac、Hostname的地址或端口信息,甚至,“网络延迟时间的数据也被收录进去”。

这些数据,最终被打包和上传到一个叫“勾正数据”的数据公司的官方域名。也就是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创维电视用户的家中各类设备信息,被这家数据公司悄无声息地掌握着。

创维的这起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波澜,但截至目前,除了创维和勾正数据两家公司作出了回应,该事件并没有其他新的进展,而“被采集的数据具体有哪些”“采集的时间有多久了”类似的疑问,仍然没有被解答。

创维事件的从前到后,是当下物联网安全生态的一个缩影,毋庸讳言,被曝光的它也只是该领域的冰山一角。

开门的人

创维事件的特殊之处在,它或许是第一个在国内民间引起了关注的物联网安全事件。

它受到关注,是因为导致了可感受的结果。首先是,“勾正数据服务”的相关APK(程序开发包)开发程度相当一般,优化过程的不足,导致它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在最早的曝光者那,就是因为“电视有点卡卡的”,才刺激了用户去抓包研究。

再者,相关APK的代码显示,勾正数据的做法简陋而野蛮。这项服务收集的IP、Mac、Hostname等信息,无疑是属于个人隐私数据的范畴。

仅以IP为例,由于公网IP的全球唯一性,一是可以定位到具体的使用人,二是理论上还可以确切定位到使用人地址。打个比方说,勾正数据的做法,就像在今天的“天网系统”下仍然当街抢劫的落伍悍匪。

如此看,勾正數据的野心之大,而手段之低,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另一方面,更应该注意的是,如创维这样直接面对用户的品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4月27日,在对该事件作出的回应中,创维表示,即刻中止了与勾正数据的合作,并强调称,创维在合作中只接受收视率调查相关的数据采集,对超过边界的其他数据采集均未授权,且不知情。

创维试图撇清责任的声明,可信任度并不高。仅在技术的方面而言,自动运行的相关APK是内置在电视系统内,相当于产品内部的一个零件,创维本身有义务进行安全性的审查,而非事发后一句“不知情”就能免责。

实际上,正因为相关APK内置在电视系统,才会获得用户的相当多授权,由此获得了方便法门。依旧用比喻说明,勾正数据是手法粗陋的“悍匪”,那么在这过程中,创维公司就是受邀进入了用户家中,却悄悄给“悍匪”开门的那个人。

创维和勾正数据的“明目张胆”,换来的是国内物联网安全“第一波舆情”,算得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在这之前,以物联网、智慧屏、个性化定制的名义来张目的行径,总是披着“未来生活”和“高科技”的皮囊。

即便现在,创维电视的“监控”手法已被揭穿,但代码之中透露的违规行径,依然很难被普通用户们概念化地理解。

这是“未来生活”的一个黑暗侧面。物联网安全领域的畅销书《物联网设备安全》的作者Nitesh Dhanjani曾在书中表示,今天的我们对安全的认知,似乎仍停留在直观的损失,但是长期忽略隐形的、抽象的危机。

老问题和新问题

趋势是很明显的,现在,我们正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过渡到物联网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说的主要是物与物的连接。因而,如今面对的安全问题,也与过去的有所不同。

用比喻说明,勾正数据是手法粗陋的“悍匪”,那么在这过程中,创维公司就是受邀进入了用户家中,却悄悄给“悍匪”开门的那个人。

对于技术的升级,它即将带来的便利被广而告之,但在它之中蕴藏的风险,我们准备好了吗?

一个老问题是,网络的隐私泄露问题从未得到根本解决,它自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一脉相承,创维电视事件就是典型例子。事件曝光后,不乏声音在问:数据公司获取这么多数据,用途是什么?

有了互联网安全的前车之鉴,不难推测出一个用途:制作更全面的用户画像、精准营销。

从勾正数据的官网看,其主要业务之一,就是提供大屏广告营销的技术支持。大屏,是相对于手机的小屏幕而言,也就是说,家中的电视也成为广告商们的“猎物”之一。以当下手机应用的使用体验论,精准营销已是无处不在,而这一套,很可能无缝移植到个人用户的物联网设备。

那些听上去显得“赛博朋克”的场景,正在变得可执行:你家中的Wi-Fi下,电脑、手机显示你的生活习惯;智能电灯、窗帘的开合,记录你的作息规律;智能油烟机、空气炸锅和微波炉等等,清楚你的饮食习惯;智能手表和手环等等监视器,比你早一步预测到自己的健康状况……

接着有一天,你看到助眠药物的广告、外卖或食材推送的广告,如此等等的商品映入眼帘,你感到甚合心意。

以上的场景,听上去虽然异样,但似乎不是很坏。那么,再假设一下,如果这些设备的传感器故障了呢?或者,信息被收集的不完全、甚至是被篡改过的信息,由此导致了一连串的后果,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随着大带宽的普及和5G技术的推广,物联网真正开始了大规模商用。在此背景下,一个新问题出现了—我们将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但是,此中的安全还无法确切保障。

我们知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也是从此一路走来。虽然,网络安全至今仍被诟病,总有大规模的信息泄露事件发生,但国内的网络安全状况相比2016年前,现在已经完善不少。其中,起推动作用的是政策制定和民间的关注力量。

对一个软件的开发商而言,最重要的是功能实现,安全并不是一项“刚需”,并且成本高昂、需要时时维护。2016年以后,随着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研讨和出台,安全意识才走入国内大部分厂商的规划之内。

现在的问题是,物联网要走过这个阶段,需要的时间有多久?

更值得担忧的是,在物联网时代,设备变得更多、智能终端变得更小,“值守性小”,它们需要更高的安全成本。值守性是说,物联网的一个显著特性是,它们不像手机那样,被时刻放在使用者身边。物联网设备,如洗衣机、电冰箱、电饭煲,使用的频次有限,而一旦出现漏洞,发现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多,维护的成本也随之变大。

代码漏洞

從现实中看,解决网络带来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当下仍然是一片胶着状态。尽管每年都有网络安全事件、隐私泄露事件,它们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违规行为的频次和规模,也渐渐令人产生麻木心理,似乎“牺牲自己的隐私”,是一个阶段的人们注定的境遇。

所谓“隐私换便利”“利大于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是技术进步论支持者的自我辩护理由。但在物联网时代,连这也变得不同了。

原因仍是在于,物联网对“网络”与现实之间界限的进一步击破。Nitesh Dhanjani在2017年提出过这样一些说法和场景:“利益大于风险”定式的关键是,过去互联网时代的风险几乎是看不到的,因为它们涉及的是信息和金钱。现在,假设这些后果在物联网时代存在,如城市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医疗器械开始杀害患者,冰箱令食物变质,司机失去对汽车的控制能力……我们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容忍技术上的失败?

Nitesh Dhanjani诚然有些“先天下之忧而忧”,但他设想的场景,并非不能实现。

2018年,美国有“白帽黑客”试图入侵一款咖啡机。经过一周的测试发现,黑客可以遥控触发咖啡机,打开咖啡机的加热器,加水,旋转磨豆机,甚至显示赎金消息,同时反复发出哔哔声。

2020年,研究网络安全的组织Cyber News,决定做一件事“警告全球范围内的打印机所有者,加强打印机安全”。据称,研究人员使用物联网搜索引擎Shodan,搜索使用通用打印机端口和协议的开放设备。过滤掉大部分误报后,发现了80多万台打印机启用了网络打印功能,并且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

物联网设备,如洗衣机、电冰箱、电饭煲,使用的频次有限,而一旦出现漏洞,发现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多,维护的成本也随之变大。

事实上,大多数人对电脑、手机的安全性很敏感,但对如打印机、咖啡机等等的物联网设备关注不足,而这,也就让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工作做得敷衍,非常容易被攻破。

根据securityaffairs(安全漏洞测试网站)的用户测试,日前,一款智能炸锅中发现了两个远程执行代码(RCE)漏洞:TALOS-2020-1216(CVE-2020-28592)和 TALOS-2020-1217(CVE-2020-28593)。

据披露,CVE-2020-28592是基于堆的缓冲区溢出漏洞,位于智能炸锅的配置服务器功能中。通过将包含特制JSON对象的数据包发送到设备,可以利用此漏洞。CVE-2020-28593是未经身份验证的后门,位于Cosori Smart 5.8-Quart空气炸锅CS158-AF 1.1.0的配置服务器功能,同样通过发送特质JSON对象的数据包进行利用。

简言之,漏洞使得攻击者可以成功接管设备并执行各种恶意行为。

入侵空气炸锅可以干什么?由于智能炸锅允许用户通过Wi-Fi控制设备、进行食谱查找和烹饪,因此攻击成功后,炸锅的温度、烹饪时间和相关设置可以被篡改,或是攻击者可以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启动炸锅。

所谓网络安全漏洞测试平台,是指“白帽黑客”们聚集的地方。他们经各种渠道和授权方式,利用安全工具找出网络漏洞,并将结果反馈给平台。同时,相关厂商也会受到平台的致信反馈,从而,厂商在“白帽黑客”帮助下修复漏洞。这个模式,在国内可追溯到现已关停的乌云网。

空气炸锅的漏洞,只是当下万物互联隐忧中的一例。在快节奏的互联网物联网发展中,如果沿用从前的野蛮生长路线,先发展后治理,那无疑会为将来埋下地雷。这一次,性命攸关。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securityaffairs显示,截至目前,相关空气炸锅的供应商尚未修复漏洞,而由于已经超过了漏洞披露政策中90天的缓冲器,相关研究人员披露了这些漏洞。这一幕安全人员与厂商的博弈,似乎是过去互联网安全的故事再上演。

猜你喜欢
炸锅创维漏洞
使用空气炸锅的注意事项
创维HT-i
漏洞
铁锅先生炸锅事件
创维智能电视:打造大屏AIoT生态
空气炸锅炸鸡翅
三明:“两票制”堵住加价漏洞
高铁急救应补齐三漏洞
空气炸锅炸鸡翅
创维 创新造就新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