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启动工业革命?

2021-06-04 18:59董洁林
南风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磨面东南地区工业革命

董洁林

由于工业革命引发的巨大社会变革,几乎每个有辉煌历史的国家都会自问:“为什么我们没有启动工业革命?”对于中国,这个问题最著名的表达即“李约瑟之问”。有人认为,宋朝的手工业技术水平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不相上下,已经到了工业革命的边缘,却擦肩而过。有人感叹明朝的郑和海船队比同期的欧洲船队更壮观,但既没有开拓殖民地,也没有启动工业革命。还有人觉得清朝初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比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也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由此衍生出多种多样有关中国与欧洲的大分流何时发生,及为什么发生的解释。

从水力利用来说,东汉初有文献记载了帮助人们分担繁重劳动的水力装置。成书于元代(约1300年)的《王祯农书》收录了一些古代用水作为动力的机械,都是南宋时期发明的水力纺织工具。因此有人认为宋朝末期的中国已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基础,只缺少蒸汽机了。尽管宋朝的中国与中世纪欧洲在水力技术方面似乎差别不大,但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之中。中国与欧洲的主要差别有二:一是中国的水力机械种类比欧洲少很多;二是中国水力机械的安装量比欧洲少很多,而英国和欧洲大陆,中世纪晚期水力机械的分布和利用很广泛。中国主要在一些水流条件好的城市周边安装水力机械,以满足部分城市人口的生活需求。但城市周边可供利用的水资源较稀缺,往往由达官贵人垄断,普通百姓难以从中受益,广大农村使用水力机械的情况则更少。 中国使用河水的传统是以灌溉为主,航运次之,水力排在最末。追根究底,除了重农轻工的文化之外,还源于水稻和小麦的吃法不同。欧洲是小麦区,中国的西北地区也是小麦区,人们习惯于吃面食。中国的东南地区则是水稻区,人们习惯于把稻谷去壳后煮成米饭食用。磨面、砻稻分别是小麦区和水稻区人们的日常劳动,但磨面的工作量比砻稻要大得多,前者对动力的需求比后者要强得多。

但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没有自然条件建设很多的水力机械。因此,磨面工作虽然繁重,却还是主要依靠畜力或人力来完成。对于水资源丰富的中国东南地区的人们来说,砻稻的工作并不繁重,用小工具人工即可完成。另外,东南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成本低廉,缺乏发明和使用水力机械的经济动力。因此,尽管中国较早就发明了水力机械,但应用并不广泛。中国西北和东南地区的地理条件,以及主食加工的劳动量,可解释为什么中国对水力机械的需求不强和应用不广泛,但这并不是“地理决定论”的注脚。因为水稻也可以磨成米粉食用,小麦也可以煮着吃。煮饭或磨面都是人为选择,而不是地理因素决定的。如果水稻一族选择磨粉吃,而小麦一族则选择煮粒吃,那么后来动力系统的发展史和工业革命的历史都有可能改写。

至于为什么水稻一族最终选择了煮饭吃,而小麦一族选择了磨面吃,很可能与人类偶然发明陶器的时间有关。水稻区陶器发明于主食习惯形成之前、人们可以很容易煮熟米饭,而小麦区陶器发明于主食习惯形成之后。中国缺乏研究并利用蒸汽動力的传统和技术积累,也缺乏使用蒸汽机的社会结构。可以想象,即使“空降”一位像瓦特这样的天才到宋朝、明朝或清朝,当时的中国对蒸汽动力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也是不清晰的,岂能引爆一场汹涌澎湃的工业革命?

猜你喜欢
磨面东南地区工业革命
第18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高一)
在线急等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16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第17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第15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
联谜竞猜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