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土地情,悠悠智能心

2021-06-06 01:28张晓莉
企业文化 2021年14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黑龙江省人工智能

文|渠 帅 张晓莉

中国是粮食大国,黑龙江是粮食大省。发展绿色农业,保持土地的可持续生产力是黑龙江省发展农业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这为黑龙江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那便是用人工智能解决黑龙江省农业问题,发展绿色农业。所谓“青青土地情,悠悠智能心”,一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高效、节能、增产、增收,不仅是广大农民的牵绊,也是夜以继日为之奋斗的科技人的系念;二是用智能化内核推动农业发展,科技兴农,维持土地良好的绿色生态系统,推动黑龙江省农业在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战略指引下,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农业之路遇荆棘。在2.39 亿亩的耕地上,土地肥沃,地域广阔,一颗颗绿色的禾苗茁壮成长,一片片金黄的麦浪随风涌动,年复一年地成就了黑龙江省农业产量第一的成绩,养育了一代代的农业工作者,为祖国输送了一批批的农业产品,为国家的振兴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农业的发展中也面临了坎坷,遭遇了困境。黑龙江省虽然在农业方面有多项第一,如人均耕地全国第一,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全国第一,大豆产量全国第一,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全国第一等,但第一产业增加值却常年徘徊在第九、第十名,距离成为农业强省,还有一段距离。传统粗放式的作业形式,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如每年秋季的秸秆焚烧,增加了大气污染程度,是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有些农业劳动者文化程度低,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等因素,造成了农村劳动生产力的低质和乏力。因此要打造农业品牌,创新发展模式,增加农产品经济附加值,提升劳动力素质,积极寻求农业结构转型,探索新的农业经济价值增长方式,都是科技兴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农业科研创新上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

科技人才谋发展。黑龙江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拥有80 余所高校,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农垦科学院、黑龙江省畜牧科学研究所等专业的农业研究机构,一代代的科技人才孕育而生,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呕心沥血,披荆斩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科技人才们积极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创新了农业发展形式,更新改造了农机结构,培养了更高产优质的种子,改善了田间管理条件,增加了农业产业价值,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其他农副业的各个方面和生产环节都寻求了突破。在一次次的研发和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黑龙江省的智能农业发展之路,保护了黑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全面发展,建设了生态、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工智能谱新篇。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农业,带来新的农业发展,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智能农场的建立,一架架无人机提高了播种效率,一个个智能摄像头覆盖了田间地头,带来了360度的全新观察视角,一条条智能灌溉系统掀起了农业的“绿色革命”,一个个全新的科研成果一次次刷新了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认知,带来了更实惠的增产增收,激发了农民的学习热情。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信息技术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了农业的生态化和高效化,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拉动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贡献了坚实力量。人工智能拉开了新时代智慧振兴农业、科学建设农村、知识致富农民的新篇章。

科技人才付出的心血是无形的,殚精竭虑,无私奉献,沁润了科技兴农之路;科技人才创造的价值是有形的,用硕果累累的科技成果,实现了农业的五谷丰登、农民的生活富裕。人工智能的技术是无形的,默默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和乡村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人工智能的成果转化是有形的,推动着黑龙江省农业更高产、优质、高效的增长。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黑龙江省人工智能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研究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