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疼痛护理配合心理支持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心理应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1-06-08 08:11马僖英孙川博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宫颈癌程度疼痛

马僖英 孙川博

(1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妇产科,菏泽,274031; 2 菏泽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菏泽,274000)

宫颈癌是位于子宫颈部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早期治愈率高,且预后较好,据国际妇产科联盟组织(FIGO)研究数据表明,宫颈癌临床分期越早,治愈率越高,如IA1期患者五年存活率高达97.5%[1]。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宫颈癌主要手段之一,且辅以放化疗治疗,疗效较为理想,但手术创伤、经济压力、术后及癌症疼痛均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心理应激反应,易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出现失眠、疲乏、厌食等,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故术后心理及疼痛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应激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将多元化疼痛护理配合心理支持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患者,探究其对疼痛、心理应激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5.69±5.24)岁;病理类型:鳞癌19例、腺癌14例、腺磷癌4例、其他2例;临床分期:I期10例、II期16例、III期1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21±5.13)岁;病理类型:鳞癌20例、腺癌15例、腺磷癌3例、其他1例;临床分期:I期9例、II期18例、III期12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且临床分期属于I~III期;2)均符合手术指征,且行手术治疗;3)具有一定读写能力,精神、意识、智力正常,可自行完成相关量表;4)治疗依从性高,可高度配合临床诊疗工作。

1.3 排除标准 1)已发生远处转移者;2)预期生存不超过1年者;3)具有严重双相情感障碍、焦躁症者;4)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如重度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术后给予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如注重阴部卫生、1个月内严格禁止性生活等),做好常规巡视工作,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积极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疼痛护理配合心理支持:1)多元化疼痛护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依据不同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轻度疼痛(评分1~3分)可选择体位调整、含漱药物、局部贴敷冰袋或药物干预;中度疼痛(评分4~6分)可选择穴位按压、音乐疗法、太极运动及神经阻滞干预;重度疼痛(评分7~10分)主要使用神经阻滞止痛,可辅以音乐疗法和按摩进行干预。止痛药物护理依据WHO提倡的癌症镇痛三阶梯止痛法,第1阶梯:非阿片类药物开始,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桂嗪等;第2阶梯:若未能缓解疼痛,则在第1阶梯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丙氧酚等;第3阶梯:若疼痛剧烈,则选择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铁剂等;2)心理支持: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可通过PPT、图文、面谈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及家属科普宫颈癌相关知识,如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疾病进展特点、转移途径、治疗手段及预后等相关情况,加深患者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适时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病例,进一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对于围手术期患者,可加强手术相关知识宣教,引导患者以平常心看待手术,术后给予相关指导,告知日常护理相关注意事项。此外,还可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适当参与社交活动,有利于转移患者注意力促使其放松心态,减轻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对于心理应激较为严重者可请心理医生干预,并给予重点关注,耐心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真实心理,并尽可能满足其实际需求,多关心问候患者。

1.5 观察指标 1)用视觉模拟评分法[2](VAS)评估宫颈癌患者术后1 d、3 d、7 d疼痛程度,让患者在10 cm的游动标尺(有10个刻度)中标出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有刻度面背向患者),0分端=无痛,10分端=最剧烈的疼痛,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2)借助90项症状清单(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评估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和睡眠质量,SCL-90[3]:该量表共10个因子,即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如睡眠、饮食等)反映患者心理症状情况,共9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每条目1~5分,总分为90~450分,以160分为标准分界值,评分越高,心理应激水平越严重。PSQI[4]:该量表由19个自评+5个他评构条目构成,但仅有18个条目参与计分,总分为0~21分,评分越低,睡眠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术后1 d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护理时间延长,2组术后疼痛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1 d、3 d、7 d VAS评分分)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2组SCL-90、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CL-90、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应激状态分)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学科学的逐渐发展,医学模式逐渐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越来越多医学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因素对肿瘤的发生、疾病的进展、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目前,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张一红[5]研究显示,由于宫颈癌的确诊及手术治疗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期通常面临巨大的心理、生理、社会压力,此时患者心理失衡尤为严重,迫切需要人文关怀、心理健康干预,以保障患者在抗癌过程中感受到温暖、慰藉及快乐,提升其治疗信心,有利于延缓病情,促进康复。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宫颈癌的常用手术方式,但因手术创伤大,机体会产生一定程度应激反应,影响患者心理,且术后疼痛、疾病不确定感、术后并发症等均可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应激,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此外,宫颈癌患者担心手术失败,肿瘤复发,提前衰老,性功能障碍等均可导致术后产生严重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干预可通过调节大脑皮质神经系统,改善神经及内分泌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疾病康复。周霞等[6]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可降低宫颈癌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如白细胞介素2、血清皮质醇,提升T淋巴亚群水平,进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 d、7 d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应激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表明多元化疼痛护理配合心理支持对缓解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意义重大,还可显著改善心理应激水平及睡眠质量。宫颈癌术后疼痛、癌痛,会极大打击患者心理,且剧烈的疼痛通常被患者及家属视为治疗无效、病情加重、肿瘤转移等不良信号,影响其治疗依从,进而加重患者痛苦,促进肿瘤发展,未较好地控制癌症顽固性疼痛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因素。多元化疼痛护理,依据不同疼痛程度,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于轻中度疼痛者加大非药物干预力度,尽量减少患者对镇痛药物依赖性,可一定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规范使用镇痛药,既可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疼痛,也能有效把控镇痛药使用剂量,使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辅以心理支持,可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提升治疗信心,戴瑜平等[7]研究显示,积极心态,有利于疾病康复,陈丹和张婷[8]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可通过降低宫颈癌患者疼痛及氧化应激因子,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多元化疼痛护理配合心理支持对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心理应激水平及睡眠质量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宫颈癌程度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VEGF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