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6-08 08:11周璇梓王倩唐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匹兹堡失眠症总分

周璇梓 王倩 唐艳

(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北京,100069)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绝经前后性激素含量减少导致的一系列精神及躯体表现,还伴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1]。失眠伴心理障碍是最常见的表现,需积极治疗。目前治疗更年期失眠伴心理障碍的药物种类较多,西药虽有较好的镇静安眠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大,且停药后易反弹,影响疗效。中医学中包含很多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也有丰富的文献和案例记载,但是还不够系统,紧随时代特色发展中医传统心理治疗技术,形成中医学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现代中医心理治疗技术,成为解决心理和身心疾病的重要途径。中医心理疗法中的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Low Resistance Thought Induction Psychotherapy,TIP)之睡眠调控技术(以下简称TIP睡眠调控技术)产生于这一背景下,从该疗法创立至今在治疗失眠症以及改善情绪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操作流程规范[2]。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心理疗法中的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心理科门诊中的更年期综合征失眠患者、辖区内以及各社区服务中心的更年期妇女失眠症患者30例。完成28例,脱落2例,脱落率为6.7%,分别是因为类风湿疼痛、血压升高脱落。完成的28例中年龄42~55周岁,平均年龄为(52.50±2.74)周岁;受教育年限9~16年,平均(12.68±3.21)年;失眠症病程12~120个月,平均病程(62.40±35.69)个月。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北京市丰台区卫健委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柯应夔、杜梓伯《临床妇科学》(天津科技出版社)制定的妇女更年期症状标准;2)主诉是入睡大于等于30 min,比较困难,或是中途醒来,或是早醒,醒的比一般情况早1 h以及以上,并且不能再入睡;3)这种睡眠紊乱每周≥3次,并持续≥1个月;4)对于失眠非常关注,对于失眠的影响过分担心;5)因为睡眠不好,引起明显的苦恼,或者对社会以及工作功能有影响;6)匹兹堡睡眠指数问卷得分在7~14分之间;7)40岁≤年龄≤55岁;8)文化程度初中以上;9)参加是志愿原则。

1.3 排除标准 1)排除其他继发性失眠;2)年龄小于40岁,或大于55岁;3)有酗酒等不良嗜好者;4)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坚持治疗者。

1.4 干预方法 予以TIP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共干预8周,每周1次,每次治疗时间50 min。第12周进行随访评估。具体技术内容如下:1)治疗前准备:a.病史采集:填写“失眠首诊结构化病历”:一般信息、睡眠情况、白天情况、发病史、失眠的心理因素、失眠人格因素、家庭史、治疗意向。b.检查与诊断评估:符合女性更年期症状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贝克抑郁量表(BDI)。c.补充病史:交代提纲式作业:伤心委屈的事;恐惧、担心、害怕的事;在性及情感方面难以启齿的事情;最信赖、依赖、信任的人及原因;最幸福、快乐、开心的时光及原因。以尽快了解患者成长背景中产生重大影响作用的事件、基本的人格倾向形成过程。2)分析病史:治疗师对提纲式作业进行分析后形成发病线路图,并根据该发病线路图制定初步的治疗线路图。3)治疗过程:首先进行“低阻抗状态的营造”[3],包括:治疗前的准备过程;抗干扰技术的使用;音乐诱导或人工诱导;深化诱导,再根据发病路线图回顾并分析病史。其次根据每次的目标有选择地使用睡眠调控技术,睡眠调控技术六大技术简介[4]:a.对于睡眠相关因素之中的事件、情绪、人格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外归因剥离技术。b.导入睡眠合理的认知,纠正认知歪曲。睡眠不合理认知可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对失眠症发生、发展过程的认知;对睡眠生理心理现象认知;对睡眠的期待与后果;对完成睡眠的条件认知;对梦的认知;其他不合理认知。c.睡眠环境适应技术:“刺激—惊醒—安静—再入睡”诱导过程。d.给予失眠患者睡眠的信心,并增强其信心的技术。e.睡眠体验技术。主要包括异常睡眠体验分析技术;正常睡眠体验分析技术;将来正常睡眠预体验技术。f.对于服药或者药物依赖患者进行减药或者停药的技术。具体运用的技术和治疗流程如下:减药认知技术;减药替代技术;减药对症技术[5]。同时综合运用其他技术,例如睡眠卫生、预期治疗、对比技术以及再成长等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唤醒被试者。每次治疗前后治疗者通过进一步问诊或者发送提纲式作业的方式进一步地探索和沟通,完善并深化治疗方案。

1.5 观察指标 在0周、4周、8周和12周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6]检查;在0周和12周进行Beck抑郁量表(BDI)[7]、焦虑自评量表(SAS)[8]评定。主要疗效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次要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Beck抑郁量表(BDI)。临床疗效: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治疗前后的减分率作为有效性评价指标,计算公式:PSQI减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临床痊愈:PSQI减分率75%以上;显效:PSQI减分率为50%~74%;有效:PSQI减分率30%~49%;无效:PSQI减分率小于30%。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完成治疗的28例患者中,12周随访时治愈18例(65%),有效7例(25%),无效3例(10%),总有效率25例(90%)。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SQI各因子和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周、8周以及12周后结果如下。治疗后第8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的各因子分和总分中除了睡眠质量外均有下降,其中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2 治疗前后贝克抑郁评分比较 使用中医心理疗法TIP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后,贝克抑郁(BDI)评分总分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I总分从第0~12周下降显著。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BDI评分比较分)

2.3 治疗前后焦虑自评评分比较 使用中医心理疗法TIP技术治疗后,焦虑自评(SAS)评分总分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总分从第0周到12周下降显著。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中医心理疗法TIP睡眠调控技术对于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失眠症的疗效,完成研究后的第12周,经过数据分析得出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为90%。在治疗后第4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的各因子和总分变化不明显,其中只有日间功能障碍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的第8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的各因子分和总分中除了睡眠质量外均有下降,其中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第12周随访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的各因子分和总分全部有下降,其中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第12周贝克抑郁(BDI)和焦虑自评(SAS)总分也均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心理疗法TIP睡眠调控技术是中国本土的中医心理治疗失眠的技术,它把中国的导引、气功疗法与西方的催眠疗法进行融合,引导患者处于低阻抗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中医心理治疗。特别是对于更年期女性,除了躯体的症状之外,她们也会存在一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问题。对于更年期综合征合并慢性失眠者,她们渐渐失去正常睡眠的感觉,也失去了对于睡眠的信心。中医心理疗法TIP睡眠调控技术最为核心的原理是,低阻抗状态下或者气功入境、催眠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心理治疗,能够作用到内隐认知和人格等更深层次心理方面,同时通过睡眠体验技术和睡眠信心增强技术让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失眠者不断体会到正常睡眠的感觉,增强对于睡眠的信心。故在调整睡眠的同时,也能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女性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其中的减药技术,还可以有效的减轻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失眠者对于催眠药物的依赖。

经过为期12周的研究发现,中医心理疗法TIP睡眠调控技术具有快速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失眠症主客观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其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有效率高、安全性好、依从性好,同时疗效持久性强等优势[9]。

猜你喜欢
匹兹堡失眠症总分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医疗产业与城市复兴:美国工业城市匹兹堡的转型之路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
匹兹堡堪称美国“绰号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