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通拮抗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预后

2021-06-09 07:45董丽娜张凤萍李春秋纪超张翠芳任宏涛冯育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短暂性差值脑缺血

董丽娜 张凤萍 李春秋 纪超 张翠芳 任宏涛 冯育辉

(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常表现为短暂性失语、瘫痪、感觉障碍,具有起病急骤、发作时间较短、无后遗症等特点。表现通常仅持续几分钟,并在1 h内消失,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TIA最常见原因为各种栓子或血栓导致的血流中断或供血不足〔1,2〕。有研究显示TIA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TIA和脑梗死是缺血性脑损伤动态过程的不同阶段,若未进行相关干预治疗,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脑梗死,而TIA频发患者尤其老年患者脑梗死的风险较高〔3,4〕。近年来,脑梗死死亡率较前逐渐增加,早期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降低死亡率。目前,TIA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西医治疗〔5〕,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TIA多集中在中成药物对TIA活血化瘀方面的治疗,而针刺治疗TIA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促通拮抗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和预后。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TIA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参照中华医学会订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的标准〔6〕:发作性局灶性症状,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先兆证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主症: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言语誊涩;一过性偏身瘫软;晕厥发作;瞬时性视歧昏警。次症: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筋惕肉哨;神情呆滞;倦息嗜睡;步履不正。中年以上患者,具有两项主症以上或1项主症加上2项次症或3项次症。③入院时头CT检查除外颅内出血且排除与此次病损有关的责任病灶;④碘过敏试验阴性;⑤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本次发病前3个月内曾有TIA、脑出血病史;②患有出血疾病及出血素质;③严重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低;④对针刺有晕针反应者;⑤未按规定完成接受促通拮抗针刺治疗整个治疗周期,资料不充足影响疗效判断者;⑥合并肝、肾、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⑦精神行为异常者;⑧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犯罪血管(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等。(2)CT灌注成像(CTPI)〔7〕:观察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到峰值时间(TTP)、脑组织局部血容量(CBV)、血流量(CBF)等指标的改善情况。(3)总体疗效指标:显效:3 d内停止发作;有效:1 w内控制发作;无效:1 w后仍有发作或转化为脑卒中。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不良反应观察:①药物过敏②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及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1.3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晚抗血小板聚集常规治疗,共30 d。治疗组:(1)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晚抗血小板聚集常规治疗,共30 d,具体所用药物、方案与对照组一致。(2)中医综合疗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通拮抗针刺,穴位选取: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丰隆、哑门、百会、颈夹脊,每天针刺治疗1次,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操作方法:参照《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中促通拮抗针刺步骤进行,即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全部选用苏州环球针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0.25 mm×30 mm毫针,采用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一般资料及基础疾病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犯罪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MTT、TTP、CBF、CBV、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后CT灌注成像参数比较 两组MTT、TTP、CBF、CBV及差值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组别MTT(s)TTP(s)CBF〔ml/(100 g·min)〕CBV(ml/100 g)MTT差值(s)TTP差值(s)CBF差值〔ml/(100 g·min)〕CBV差值(ml/100 g)治疗组4.27±0.8276.95±0.91440.23±2.1454.00±0.6962.93±1.0942.26±1.1606.76±3.2011.94±0.709对照组2.67±0.8175.95±0.62648.61±2.7305.21±1.0084.48±1.0493.10±1.01015.57±3.1213.19±1.035t值13.7629.027-24.135-9.877-10.226-5.461-19.706-9.900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4两组治疗后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比较 两组发作时间及发作次数及差值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及差值比较

2.5两者总体疗效情况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8%,显效7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9%,显效61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χ2=6.664,P=0.010)。

2.6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组针灸部位未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TIA患者未进行积极的治疗而导致患者再次发作,疾病频繁发作导致患者发生脑梗死,未经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有1/3将发展成脑梗死。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研究发现,中医疗法可有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9〕,既往研究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为中药治疗〔10,11〕,且促通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的研究比较多,对于促通针刺疗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未见报道。

本研究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2〕。中医辨证理论,针对TIA患者阳亢化风或气血内虚,血运受阻等症,通过促通拮抗针刺中西医结合治疗,选取对应穴位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丰隆、哑门、百会、颈夹脊进行刺激,可调节动脉系统肾上腺素,改善患者椎基底血流状况,达到疏通经络、开窍醒神的作用。其中腰阳关,属督脉,是人体阳气之海,关乎一身阳气,此处穴位为阳气的至关重要之处,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穴所必须经过的关隘,影响头部阴阳气血平衡,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大椎为督脉之穴,是一个养护阳气的穴位。督脉为诸阳之海,振奋阳气,督脉上行循项后入脑内,善治脑病;丰隆,祛痰要穴,化痰降浊,祛痰逐瘀,应用CT灌注造影成像,可观察到患者脑局部组织血流量和血容量增加,平均通过时间、减少达到峰值时间减少。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ITA属于“中风先兆”,其病因机制为阴阳失衡,气血逆乱。患者气虚易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使身体处于血瘀状态。血液瘀阻脉络,进一步阻碍元气的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人体之气耗伤,从而使脑髓失养,神明失用而发为中风先兆。促通拮抗针刺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机理为运用《灵枢·终始》,“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的原理,通过针刺疗法,对椎基底动脉周围穴位产生刺激,以达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椎基底血流状况,增加脑灌注量的作用。

以往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为TIA的危险因素,在病变过程中C反应蛋白、细胞间黏附因子等炎性标志物等参与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13~15〕。小鼠在大脑缺血后,趋化因子CXCL12、CXCR4表达在梗死灶周围及梗死灶区域明显增加。机制可能为促通拮抗针灸通过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等生化标志物降低〔16,17〕,从而降低患者复发率。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对促通拮抗针灸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机制进行研究,仍需要大量基础动物实验进行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短暂性差值脑缺血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差值法巧求刚体转动惯量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差值扩展算法嵌入容量的研究与改进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