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曲肽注射液对老年外周动脉重建术患者术后恢复的促进作用

2021-06-09 07:45王胜权杨涛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山西太原03003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踝肱重建术患肢

王胜权 杨涛 (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山西 太原 030032)

外周动脉闭塞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导致局部血流灌注不足的一类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不仅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2〕。外周动脉重建术是下肢动脉闭塞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患肢血供,其疗效在临床已得到确切证实〔3〕。术后恢复情况是影响动脉重建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由于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患者术后活动减少,导致术后患肢血液循环不能得到改善,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4〕。因此探究改善动脉重建术后恢复疗效的方法尤为重要。复方曲肽注射液可抑制血栓形成,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5〕。但复方曲肽注射液用于老年外周动脉重建术术后患者的疗效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复方曲肽注射液用于促进老年外周动脉重建术患者术后恢复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山西大医院2018年7~12月收治并确诊的老年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26例,其中Rutherford分期3级49例、4级36例、5级41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入组前12个月内曾行下肢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明确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者;③诊断为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且Rutherford分期为3~5级;④研究过程中同意进行外周动脉重建手术(包括外科转流手术和腔内介入治疗)和常规基础药物;⑤依从性良好,能接受饮食控制、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近4 w可能接受截肢;②实验室检查提示肝肾功能明显异常;③因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考虑预期寿命小于6个月,不足以完成随访;④缺血肢体伴有严重感染、远端筋膜或骨骼暴露者;⑤本研究开始前1个月内有药物滥用史与酗酒史;⑥具有潜在的风险或干扰受试者的其他因素。以Rutherford分期作为分层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本研究内容及流程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并获得批准。所有受试者与家属对本研究充分知情,并给予书面同意。

1.2方法 两组行下肢动脉重建术后第3天,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100 mg×30片/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主要成分:阿司匹林)口服进行抗凝治疗,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复方曲肽注射液(吉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 ml×6支/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6579,主要成分:曲克芦丁、活性多肽、氨基酸、神经节苷脂、注射用水)治疗。10 ml复方曲肽注射液经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0 ml/次,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两组一般资料;记录两组术后住院天数;治疗前、给药后3个月测量两组踝肱指数,采用外周血管系统(法国ATYS MEDICAL公司,型号:ANGIOLAB2)检查患者动脉情况;治疗前与治疗后7 d,抽取两组5 ml晨起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海泰益医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型号:URIT-29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海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型号:CA6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MEDICA公司,型号:EasyStat)检测两组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前,治疗后7 d、1个月、3个月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荷兰FMS公司,型号:Finometer PRO)检测两组下肢血流动力学,测量Rutherford 3级患者跛行距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Rutherford 4级患者疼痛评分,观察Rutherford 5级患者患肢皮肤溃疡愈合情况。皮肤溃疡愈合率=(初始溃疡面积-溃疡面积)/初始溃疡面积。踝肱指数正常判断标准:静息状态踝肱指数正常范围为0.9~1.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Mannu-WhitneyU检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病变肢数及Rutherford分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所有患肢踝肱指数异常;给药后3个月,观察组踝肱指数正常率为78.26%(72/92),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3.33%(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2,P=0.027)。

2.3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动脉彩超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动脉彩超提示患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患肢近心端血流缓慢,远心端血流信号弱或未显示血流信号。治疗后观察组患肢动脉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患肢彩超情况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改善程度小于观察组。

2.4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与全血黏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各时点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见表2。

2.5两组治疗前后跛行距离、疼痛与皮肤溃疡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跛行距离、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时点跛行距离与皮肤溃疡愈合率明显大于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见表3、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跛行距离、疼痛评分比较〔M(P25~P75),n=63〕

表4 两组皮肤溃疡愈合率比较

2.6两组药物安全性指标正常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7 d,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能与肾功能正常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各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药物安全性指标正常率比较〔n(%),n=63〕

3 讨 论

下肢动脉闭塞是外周动脉疾病的重要构成部分,老年人属高发人群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外周动脉重建可显著改善动脉闭塞患肢的血流情况,是治疗晚期下肢动脉闭塞的首选方法〔7〕。既往研究证明,部分患者由于外周动脉重建术后恢复状况不佳,导致手术疗效达不到预期〔8〕。

复方曲肽注射液中包含曲克芦丁、活性多肽、氨基酸及神经节苷脂等多种有效成分〔9〕。其中曲克芦丁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10〕。同时能对抗5-羟色胺、缓激肽引起的血管损伤,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肿〔11〕。同时增加血中氧含量和氧饱和度,保护缺氧状态下酶的活性、改善微循环〔12〕。活性多肽与氨基酸可改善神经递质与酶活性,调节组织能量代谢,改善局部组织因血流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缺氧状态。神经节苷脂具有感知、传递细胞内外信息的功能,同时参与神经组织的分化、再生与修复,减轻细胞毒性和血管水肿〔13〕。踝肱指数是指踝部胫前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踝肱指数低于0.9,提示存在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高于1.3提示有动脉壁钙化或血管硬化〔14〕。血浆黏度与全血黏度是临床常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呈正相关〔15〕。二者越高,血液阻力越大,流动速度越缓慢,最后导致血流停滞,进而导致血供不足〔16〕。间歇性跛行、疼痛与皮肤溃疡分别为Rutherford 3、4、5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是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患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因素〔17〕。本研究结果提示复方曲肽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肢动脉血管情况,有助于患肢生理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病痛。

由于下肢动脉闭塞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手术创伤会限制患者活动,故而临床外周动脉重建术患者术后常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促进血液循环〔18〕。但药物抗凝作用过强或药物用量不合理,则可能加重患者出血倾向,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血常规与凝血常规是评价抗凝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指标〔19〕。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而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故而常用肝肾功能是否损伤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20〕。本研究结果提示复方曲肽注射液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结果还说明复方曲肽注射液可促进外周动脉重建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成本。

综上,复方曲肽注射液能改善老年外周动脉重建术后患者患肢血管情况与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肢生理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踝肱重建术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观察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时间选择
踝肱血压测量专用扇形双袖带的研制
活血化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影响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