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身体活动与健康体适能的相关性

2021-06-09 07:45郭燕王亮严亚琼杨念念张微代娟李长风赵原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活动量健康状况肌力

郭燕 王亮 严亚琼 杨念念 张微 代娟 李长风 赵原原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4)

我国已有1/4的省市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4.2倍〔1〕;老年人因病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国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2〕。健康体适能是一般人想要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及享受休闲活动所需要的体能。其测量与评定科学地反映了体质对外界环境、生活、社会的一种适应能力。多数武汉市老年人健康运动不足或活动方式不完全适应身体状况。因此,老年人如能了解自身“体适能”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当的身体活动,对其健康状况必有促进。本研究分析武汉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适能与健康状况、身体活动的关联性。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武汉市17个行政区中分层随机抽取7个区(中心城区3抽1,新城区2抽1);每个区随机抽取3~5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老年人(男女各半)。共现场问卷和测量老年人2 150人,收回有效问卷和测量结果2 096份(97.49%)。年龄65~97岁,平均(72.74±5.21)岁,男女比例为0.97∶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8.89%,超重及肥胖占53.34%,中心性肥胖和腰臀比超标者女性均高于男性。老年人中43.22%自觉目前健康状况好或很好,9.74%自觉健康状况不好或很不好。女性认为自身健康状况不好、比同龄人稍差的比例高于男性。83.44%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50.24%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疾病,2 096名老年人平均患有1.83种自述慢性疾病。老年人自述所患最多的慢性疾病为脂肪肝,患病率为82.20%,其次为眼耳疾病,患病率为67.99%。其他患病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颈椎和腰椎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纳入标准: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重病住院或重病卧床者;患有不稳定型哮喘、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各种病因导致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不稳定或渐进性心绞痛初发劳力心绞痛,梗死前状态;严重运动障碍(如截肢、严重关节炎、残废)等运动测试禁忌者。

1.2方法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调查,内容包括个人问卷、身体测量和体适能测量。个人问卷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和个人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既往病史、饮食、身体活动、吸烟、饮酒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由老年人自己填写,或者在社区调查员辅助下完成;身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测量;研究对象运动情况包括:运动方式(类型)、时间、频次、强度、身体活动量等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情况;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工具性ADL(IADL)和体适能状况等运动后的身体情况。老年人体适能和其他健康状况:包括体适能不同维度(肌力、有氧能力、柔韧度、平衡能力、敏捷/动态平衡)指标测量、ADL、身体活动量、生命质量、个人简单社会资本、心理健康等评估和简易精神状况评价。

1.3诊断标准和指标 体适能测量:依据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九版)》运动强度、运动量和体适能的测定方法,应用ADL量表和IADL量表、身体活动量表(PASE)对研究对象的规律运动、身体活动量、失能情况、活动能力和健康体适能不同维度(肌力、有氧能力、柔韧度、平衡能力、敏捷/动态平衡)进行测量,结合运动锻炼情况,对运动和运动效果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身体活动越高。

1.4质量控制 统一培训调查员,按照统一的流程、规范的操作标准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适能测量。市/区疾控中心项目组成员在每个调查点开始调查时进行督导,每个调查点至少督导2次。督导考核现场调查方法是否正确、调查表是否填写正确完整、体适能测量方法是否准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12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ADL 老年人ADL平均得分为(13.89±0.50)分,失能率为7.59%,IADL平均得分为(12.99±1.94)分,失能率为35.50%。男性IADL平均得分〔(13.32±1.75)分〕高于女性〔(12.67±2.06)分〕,失能率(24.44%)低于女性(46.20%)。身体活动量大者IADL平均得分为(13.49±1.25)分,高于身体活动量小者(12.53±2.32)分。237例(11.33%)1年内曾跌倒受伤。

2.2运动和身体活动能力 本次调查的2 096名老年人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的老年人有1 819人(86.78%)。其中277人经常进行两种以上运动。经常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中,73.45%做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登山、爬楼梯、骑车、游泳等),29.41%做较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走等)。老年人身体活动量得分中位数为130分,超过130分者占47.90%。比较老年人不同身体活动项目的频率和时长,外出步行或散步的每周运动频率和时长最长,其次是轻度身体活动,两者运动频次多为每周活动5~7 d。见表1。

表1 老年人身体活动频率及时长〔n(%)〕

2.3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现状 闭眼单足站立、30 s连续座椅站立、30 s伸曲臂、2 min踏步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而起立走2.5 m均值、坐椅体前屈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均P<0.05)。见表2。提示女性肢体柔韧度和敏捷平衡能力明显优于男性,肌力和耐力逊于男性。

体适能项目总数(n=2 096)男(n=1 031)女(n=1 065)t/P值闭眼单足站立(s)3.66±3.944.07±4.283.26±3.554.722/<0.000 130 s连续坐椅站立(次)13.55±5.9814.22±6.3312.91±5.565.038/<0.000 1坐椅体前屈(cm)-3.87±9.03-4.43±9.09-3.14±8.913.281/0.000 230 s伸曲臂(次)17.08±9.0017.69±9.3416.47±8.613.111/0.002 02 min踏步(次)76.62±38.3380.49±39.5472.85±36.764.583/<0.000 1肩臂伸展(cm)-13.07±12.38-13.60±12.09-12.56±12.651.923/0.060 0起立走2.5 m(s)9.17±4.348.89±4.169.44±4.482.910/0.004 0

2.4健康体适能与健康状况、身体活动的关联性 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述慢性病患病数与平衡能力、下肢肌力、下肢柔韧度、上肢柔韧度呈负相关。自觉健康状况、身体活动量与健康体适能7项均呈正相关。ADL与上肢柔韧度、敏捷/动态平衡呈正相关。IADL与健康体适能7项均呈正相关。见表3。将各个相关的因素与体适能各维度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体适能7个维度均与运动锻炼、年龄相关,个别维度分别与BMI、性别、自觉健康状况、腰围指数、臀围指数等相关。而去除混杂因素后,自觉健康状况、身体活动量和IADL仍与体适能多个维度密切相关,自述慢性病患病数、ADL与平衡能力相关,见表4。

表3 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状况、身体活动与体适能各维度的Pearson 积差相关分析(r值)

表4 老年人体适能及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F值)

3 讨 论

健康体适能是身体心肺、肌肉系统及柔软素质和平衡素质的综合生理功能,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3〕。健康体适能低下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并引起慢性病的危险因素〔4〕。对于老年人来讲,身体形态的一些变化能警示急慢性疾病及为医疗干预提供依据,身体形态的测定容易、花费少且高度可靠〔5〕。

健康体适能各维度以闭眼单足站立测量平衡能力,以30 s连续坐椅站立测量下肢肌力,坐椅体前屈测量下肢柔韧度,以30 s伸曲臂测量上肢肌力,以2 min踏步测量有氧能力,以肩臂伸展测量上肢柔韧度,以起立走2.5 m测量敏捷和平衡能力。将本研究随机抽取200名65~80岁老年人进行体适能测量的结果对比〔6〕,下肢肌力、上肢肌力、有氧耐力、上肢柔韧度、敏捷平衡能力均较高,下肢柔韧度较低。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体适能各维度水平均降低,与王宏正〔7〕研究结果一致。武汉市城乡老年人各维度能力均低于南京市主城区60~79岁老年人〔8〕,可能是城市老年人体适能状况好于农村老年人,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城乡老年人分组进行比较。

为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已发展出各种测量工具来评估老年人的独立情况,如ADL和IADL失能率。本研究武汉市老年人ADL失能率低于全国水平,而IADL失能率与全国水平类似〔9〕,也与我国六省市失能率差别不大〔10〕。老年人对日常买菜、购物、三餐、家务、服药的帮助需求不大,对使用手机、处理财务和去较远的地方帮助的需求较大。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支付方式、银行的智能化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反而造成了一些负担。

武汉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的比例较高,体育健身活动已成为该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项目之一。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老年人中较多受各种不同的疾病的困扰,其锻炼动机是积极向上、健康、目的比较明确的,锻炼形式也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登山、爬楼梯、骑车、游泳等)为主,但身体活动量明显不足,活动量较高者不超过一半,也很少会附以抗阻运动,需要专业人员针对其体适能各维度状况,找出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健身指导。且有超过10%的老年人近一年曾经跌倒受伤,平衡能力、敏捷和动态平衡能力、下肢肌力是否有欠缺,都需要建立老年人体适能各指标标准,进而进行评价。

年龄和身体活动量、合理运动是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因素。年龄是影响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越大,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越低,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和体质健康状况越差〔11,12〕。而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对其健康体适能及体质健康的影响越大,即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健康体适能及体质健康状况越好。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此外,老年人体适能多个维度与身体活动量和IADL密切相关,个别维度分别与BMI、性别、自觉健康状况、腰围指数、臀围指数等相关。BMI、腰围等部分身体形态指标会伴随体适能的下降而下降〔13〕,而运动将带来功能性体适能的提高和部分身体形态指标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提示自述慢性疾病患病数是身体活动能力和下肢活动能力的预测因子,自觉健康状况是多项功能性体适能的预测因子。老年人自觉健康状况是提升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重要指导方针。

综上,患有慢性疾病或自觉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更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身体活动,提高身体各项体适能,进而减缓失能。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体适能各维度结果在实践中比较,在实际应用反馈的基础上,建立老年人“健康体适能”比照标准,进而编制一套切实贴合社区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和老年人自身需求的体适能评价适宜技术指南,为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实地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活动量健康状况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北京地区泌乳母牛活动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奶牛发情期活动量变化规律研究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实验动物活动量采集与节律分析系统设计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