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陕北秧歌作为中小学课间操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2021-06-09 07:10韩宇
学习与科普 2021年4期
关键词:秧歌课间操陕北

韩宇

1.研究目的:

课间操活动作为中小学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主要途径。本文研究陕北秧歌在课间操活动中重要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与积极性,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理念,进一步加强陕北秧歌传承与保护、推广与普及有极其重要指导意义。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关于中小学课间操活动,陕北秧歌等方面的论文资料整理分析,为研究陕北秧歌在中小学生课间活动中广泛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2.2访谈法

通过走访座谈对陕北部分中小学的校领导、体育部门负责人班主任及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分析当下陕北秧歌落实的现状。

2.3比较分析法

对近十年来陕北区域中小学课间操活动的形式和中小学开展陕北秧歌课间活动利弊比较分析,论证陕北秧歌在中小学课间操开展的可行性。

3.结果与分析

3.1陕北秧歌在中小学课间操开展的重要意义

与传统课间操相比,陕北秧歌作为课间锻炼活动,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新颖,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同时也保留了陕北特色,对我国传统项目做出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秧歌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本文从陕北秧歌的健身作用价值和等方面结合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分析其进入中小学体育课间操的可行性。秧歌的动作无论是动作力度强度及运动量都较传统的广播体操有明显加强。

3.2陕北秧歌在中小学课间操开展的价值

(1)能提高人体生理各项指标,增强体质功能。将陕北秧歌作为中小学课间操活动可以增强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促进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增强呼吸系统机能,改善消化系统机能,陕北秧歌从动作和旋律方面都很好地促进了青少年的发育。

(2)能促进中小学生的学校和社会交往活动。陕北秧歌的社会交往特性又会吸引人参与和坚持课间操活动陕北秧歌是多人参与,对队形有着要求,有助于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3)能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为学生的三观树立指明正确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陕北秧歌在中小学课间操开展所具备的条件

学校教育的课间操活动理念是在活动实践中重视课间操活动的实效性以及国家对中小学生课间操活动的重视程度,这是陕北秧歌开展的制度性条件。

我國对传统文化项目的大力继承和弘扬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对传统文化项目的认识更加深刻,支持力度和学习兴趣也大幅提升,这是陕北秧歌作为课间操活动的社会文化条件。

秧歌项目是陕北地区的特色项目,学校可以从社会各方面调动一些专业师资力量加之各中小学体育老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认真学习巩固秧歌项目,更高效地推动秧歌作为课间操活动的落实。

秧歌项目在各学校操场进行即可,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和场地设备,经济合理,实效性较高,这是陕北秧歌作为中小学课间操活动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条件。

3.4陕北秧歌在中小学课间操开展实现的途径和措施

3.4.1开展以陕北秧歌为主要锻炼手段的课间活动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对陕北秧歌产生兴趣并将其作为课间操活动主要形式,在课间操活动时间开展秧歌之外,还可以采取社团发展的形式,由各学校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组织学习陕北秧歌,采取多样化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陕北秧歌文化理念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3.4.2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和秧歌文化的培训

学校领导支持是开展陕北秧歌的保障,只有得到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重视,才能保证陕北秧歌作为课间操活动的开展与更好的发展。学校领导与教师是管理课间操活动的主要人员,其支持对于陕北秧歌的开展和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4.3改善课间操秧歌的组织形式

在组织广播体操的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课间操活动开展重要性、开展目的以及期望教学。在陕北秧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需要,在课间操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获得怎样的效果,是锻炼身体、缓解疲劳,还是学习新技能,劳逸结合这可以引导学生在今后形式多样化的发展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认识陕北文化并主动自觉地去传承发扬陕北秧歌文化,同时,学生自己也可以在陕北秧歌的动作与旋律中收获乐趣与健康。

3.4.4完善课间操管理监督体制和规章制度

建立课间操活动制度,指定参与时间、形式、与具体地点人数,督促学生与教师按要求进行,杜绝教师占用课间操时间。同时,还应该制定对课间操的效果进行评估的要求,以鼓励学生与教师更认真地参与到陕北秧歌中。课间操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教师和校领导参与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陕北秧歌的热情,学校应该全力支持陕北秧歌在学校的开展和推广。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研究表明,陕北秧歌代替广播体操是可行的,它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反映了陕北地区中小学生的发展要求,能有效克服中小学生做操消极心理并提高课间操锻炼价值,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中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更好地发挥课间操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从本文分析来看,陕北秧歌比广播体操更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积极性,对于发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反应能力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达到学生文化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均得到提高的预期效果。

4.2建议

4.2.1在陕北秧歌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需要

在课间操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获得怎样的效果,是锻炼身体、缓解疲劳,还是学习新技能,劳逸结合这可以引导学生在今后形式多样化的发展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认识陕北文化并主动自觉地去传承发扬陕北秧歌文化,同时,学生自己也可以在陕北秧歌的动作与旋律中收获乐趣与健康。

4.2.2在课间操活动时间开展秧歌之外,还可以采取社团发展的形式

各学校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组织学习陕北秧歌,在组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并产生兴趣,也可由学生带队去带领更多的学生参与秧歌,采取多样化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陕北秧歌的文化理念来提高体育课间操质量。

4.2.3建立起课间操活动的制度,指定参与时间、形式、与具体地点人数,督促学生与教师按要求进行

杜绝教师占用课间操时间。同时还应该制定对课间操的效果进行评估的要求,以鼓励学生与教师更认真地参与到陕北秧歌中,课间操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教师和校领导的参与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陕北秧歌的热情,学校应该全力支持陕北秧歌在学校的开展和推广。

4.2.4加大陕北秧歌文化在校园的宣传力度

学校在开展陕北秧歌的同时也要组织学生及家长学习陕北秧歌理论文化知识,使得学生、家长对秧歌文化更加深入了解,使得可以陕北秧歌更好的在学校中开展。

4.2.5积极引进陕北秧歌专业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的引入可以极大改善陕北秧歌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全校教师和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水平,营造一个身心健全的校园环境,从而使得陕北秧歌更好地融入中小学体育课间操中来。

延安大学 陕西 延安 71600

猜你喜欢
秧歌课间操陕北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探究河北地秧歌发展受阻的外界因素
秧歌:老北京的“广场舞”
小学生跳课间操成功减重20斤
课间操也必要创新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光明正大
关于课间操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