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理学课程思政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2021-06-10 12:28聂晓菁史永华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病理学案例育人

聂晓菁 史永华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贯穿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全方面,充分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以‘隐性思政’的功用,与‘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高校立身之本。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高校应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推进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协同融合,顺应“大思政格局”的发展趋势,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学生在校期间的每门课程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从“专人”育人转变为“人人”育人[2]。如何根据《病理学》课程的特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等融入日常教学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使命担当,是值得不断探索、思考的问题。我校病理学教学团队对于如何更好地深入开展病理课程思政改革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病理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是一门将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联系起来的桥梁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经常通过案例引出所学内容。由于病理学教师均毕业于医学专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政教育,缺乏思政理论背景,既往教师只是从专业角度出发讲授知识,分析案例,不能把案例和课程思政更好的融合引入课堂设计教学中,同时忽视从思想政治角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总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是思政教师、辅导员的职责,忽视自身应该承担的德育职责,该状况亟须得到改变[3,4]。

二、关于病理学教学“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

1.挖掘、激活、利用病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育人作用。挖掘病理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背景故事,如在病理学的《绪论》中,讲述我国病理学发展之父徐诵明的事迹,讲他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病理教研室,翻译了病理学,填补了病理学在我国的空白;讲谷镜汧——复旦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奠基人,他不仅积极倡导尸体解剖,为临床、教学、科研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病理标本,在身处逆境、身患重病的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自己死后遗体要做解剖的诺言,叮嘱亲属将其遗体送去解剖,查找病变和病因;讲到肿瘤章节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知识点时,讲我国病理学家沈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深入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发明了“食管细胞采取器”,为当年食管癌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故事。讲好身边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在讲到心血管系统疾病时,讲我校一附院马依彤教授黄大年优秀教学团队发现一种新型胆固醇受体的科研故事。

2.创新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完善现有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在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探索最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活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讲到泌尿系统疾病时,谈到肾脏疾病的特点“高调排毒,低调做‘肾’,小损无语,中损不语,大损轻语,肾脏的性格可谓‘肾’藏不露”,引发学生思考肾脏疾病的相关发病机制。同时加强病理学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高育人意识,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充分运用集体备课、学科组讨论,本学科教学名师、教学名手的示范作用,激励每一位教师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

3.在案例讨论中融入职业道德元素,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病理学是与临床联系密切的桥梁课程,侧重于从形态学变化的角度研究疾病的本质,案例教学是病理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围绕临床常见猝死病例(如“冠心病”、“肺动脉栓塞”、“羊水栓塞”等),课前组织学生熟悉案例,课上案例讨论——启发学生应用病理学知识分析推导临床症状和死亡原因,培养学生的“疾病整体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讨论涉及医疗纠纷的案例中,逐渐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精湛,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尊重和敬畏生命,坚守医疗道德底线。如非法行医致人死亡的案例,尽管死因是患者自身疾病所致,但是因超出执业范围或者医师执业证过期等非法行医行为超越了职业底线,以此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敬佑生命的医者精神,引导学生始终把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为了更好的提高案例讨论在病理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现有以下设想:(1)线上案例资源建设:案例教学需要高质量的典型案例。依托新疆新医司法鉴定所的法医病理鉴定实践,编写优质案例,进行图像采集,建设案例库。已完成10个案例的撰写及图像采集工作。针对临床5+3一体化班级学生,已整理翻译出7个左右典型疾病英文案例,进行英文案例讨论教学尝试,以增加课程的挑战度。(2)线上标本库建设:针对“互联网+教育”时代的00后大学生对大学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的现状,我们拟建设基于二维码的病理电子大体标本库。目前我们从多年收集的1320例病理学标本中挑选出100例典型疾病标本,进行专业拍照,配以中英文文字说明并制作成二维码。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扫描二维码后即可观察标本及标本的中英文说明,将会大大丰富学生课后自学资源。

4.在各临床专业班级中推广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基于我校引进的SPOC教学平台,优先选择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等高质量在线课程资源,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状况对病理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线上、线下内容互补;设置12-16学时的线上自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全程运用雨课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施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强化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推行随堂测试,注重课堂学习效果评价;学生课后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树立疾病整体思维观。体现过程评价,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作业和测试等评价与参加线下教学活动的评价连贯起来,做到学习评价过程可回溯。收集数据开展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和改进,在多期混合式教学中进行迭代,不断优化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混合式教学不仅能够教给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同时也给了课程思政很大的一个时间和空间。课前是勤思广议,学生自学自测、朋辈互助;课堂是质疑解惑、线下赋能,需要学生好学思辨;课后是举一反三、畅想创新,发挥学生的奇思妙想,促进学生反思质疑、促进创新;课堂上主要注重的是互动式学习,参与式学习;所以课前需要老师做的是科学导学、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实现情意目标,实际上就是价值引领即课程思政。

三、现阶段课程思政所取得的成效

在病理学课程教育中深入融合医学人文内涵的课程思政,使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病理学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热点,更具有吸引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创新后的病理学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比较传统教学的课堂有明显提高,尤其在病例分析课上学生更是学习热情高涨,踊跃发言、意犹未尽。学生获得感增强:能自然接受,能够引起共鸣,唤醒学习的内驱力,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四、探索阶段的反思和改进

第一,课程思政不是完成任务,而是保证育人效果,提高课堂质量。第二,课程思政不是机械照搬,而是创意有机融合。创意不是说一天就能产生的,实际上是要不停地做,不停地去变化的一个过程。第三,课程思政不是每节课有,而是巧妙合适融通。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而是找到合适的时机去做。第四,课程思政不是理论术语,而是用好中国故事。很多时候需要把它融入到一个故事当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理解一些东西,学生是非常乐意的。

猜你喜欢
病理学案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