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意识“从娃娃抓起”

2021-06-10 01:06郭翰卿张超刘佳彭未风邱瑞玲
天津教育·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学校

郭翰卿 张超 刘佳 彭未风 邱瑞玲 魏 颖

写在前面的话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天津市教育两委”)于2020年12月30日制定印发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天津市普通高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天津市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以下统一简称为《指南》)。

一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的制定印发,预示着天津市将劳动教育推向了一个新高度。那么,如何让劳动教育更加有效?如何让学生真正建立起劳动意识?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围绕这些热点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多所学校及相关专家,并挖掘出一些较为典型的经验做法。

天津市教育两委:推动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

《指南》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要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与现行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整合实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进行必要统筹,形成体现各区和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内容涉及劳动价值观教育、传统手工艺、技术实践、技术设计四个学习领域。

同时,在其他学科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动模范、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品质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意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此外,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体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其中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具体要求参考基地劳动项目主题所设定的劳动实践内容和活动要求。

普通高校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指南》要求,普通高校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计不少于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不少于2学时,实践教学中的生产劳动实践教学不少于30学时。

勞动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强化劳动锻炼要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公共必修课中,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在专业类课程中,将劳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及就业指导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劳动+”系列融合课程;主要与服务学习、实习实训、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项目结合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强化劳动品质培养。建立劳动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如,开设劳动伦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美学等选修课程。开展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和社会服务劳动。

职业院校劳动课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

《指南》要求,职业院校要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校内校外公益服务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强化爱国爱民的情怀。

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的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职业院校劳动必修课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感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验劳动的光荣和伟大。

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

明确各学段劳动教育重点,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强化普通高校劳动教育,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机衔接、一体化推进。

天津市教育两委要成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动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相互衔接。

各区、各学校要以《指南》为依据,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好劳动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格局。

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足开齐劳动教育必修课,职业院校、高校要开设劳动教育选修课,各区、各中小学要开发劳动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努力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要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能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能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能少于32学时。

加强劳动教育资源建设

依托天津农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科技文化场馆等,重点建设5个市级、16个区级劳动教育基地,共建50个“农业+”“工业+”“科技+”“生态+”“文化+”“旅游+”“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信息+”等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依托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等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劳动教育合作基地,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劳动教育课。认定不少于60个中小学实践课堂资源单位,统筹安排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服务性劳动基地。

每所中小学校至少建设1间劳动教室,每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至少建设1个校内劳动教育工坊。

构建校内外劳动教育共同体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劳动教育课程安排,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补充配齐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各区要结合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核定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岗位数量,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劳动教育教师。

要建立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要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中小学要建立劳动教育学科教研组,设立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等,提升师资能力水平。

要建立劳动教育教师考核制度,确保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

要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评价,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各高校要建立劳动实践学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要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把劳动教育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各区、各高校要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保障机制。要加大投入力度,各区安排劳动教育专项经费,用于组织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开展校外集中劳动。

专家观点:让劳动教育成为开启学生成长之门的钥匙

对于此次从政策上加强劳动教育,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天津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瑞贤。他表示:“此次天津市教育两委出台的相关文件中要求中小学不同阶段,分别开展劳动教育周活动,一定会将劳动教育推向一个新高度。”

张瑞贤认为,劳动教育周的意义重大,中小学生在外吃住,进行劳动教育一周,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劳动教育成果的一次大检验、一次全面展示。从学生开始准备之时,就需要自己制订劳动方案,开列携带物品清单,做好集体劳动与住宿思想准备,独立生活一周本身就是学生平时劳动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这是在家庭和学校无法完全呈现的。在劳动周之内通过系列课程,集中进行深度劳动体验,培育劳动技能,以劳动育人,灌输劳动理念,这些都是课堂上无法完全实现的。另外,劳动教育周将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顺利通过“四关”考验,现在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周也同样面对“四关”——思想关、劳动关、人际关、吃住关。每一关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战胜了挑战,人生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学农劳动教育相对容易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因为千百年农业文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国红色革命的成功也始于农村包围城市的创举,未来乡村振兴,是我国的战略之举,延安南泥湾大生产精神和梁家河知青精神、小岗村改革精神都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通过劳动教育让广大学生接续上这些精神基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人才基础。

张瑞贤表示,现在有不少学生在家中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缺乏劳动意识,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担负起劳动育人的责任,让学生通过动手劳动锻炼出好的体格,培养出坚韧的性格,促进大脑发育,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劳动之美和收获之乐。

张瑞贤说:“衷心希望学校、家长、社会一起为学生构建劳动育人共同体,将劳动课程打造成打开学生心灵之门、成长之门的钥匙。我们一起相约努力做到,一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在家里、在学校、在基地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责任;二是家校共同携手,劳动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劳动周更像是一场展示和一个助推器,功夫在日常、在现实生活中,希望家长们积极鼓励孩子参与日常家务劳动,孩子暂时做不好的,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要静下心来手把手传授劳动技能;三是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長、教师都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勤于劳动,通过劳动互动增进亲子关系,一起找到劳动的快乐,快乐是劳动习惯养成的最佳‘催化剂。”

天津市多所学校:劳动教育取得突出效果

如何把新时代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事实上,此次天津市教育两委出台的《指南》当中的一些要求,在很多学校过去的劳动教育工作中已经有所体现,有些学校还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对此,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多所在劳动教育方面有突出效果的学校。

天津中学:发挥资源优势,进行创造性劳动教育

作为一所城区大校,天津中学把劳动教育贯穿在学校日常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制度、课程、活动等各方面强化劳动育人,既注重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又丰富学生劳动教育形式,同时充分挖掘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家长资源,为劳动教育注入更多力量。凭借着丰富的形式和资源,天津中学构建起全面、立体的劳动教育格局。

为了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天津中学在实践中设计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该校副校长赵隽劼介绍,学校近两年来大力推动早中晚值日制度、周五扫除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德育处—学生会—校检部联合检查制度,检查结果直接纳入全校各班红旗班评比项目。每天早中晚以及周五放学,学校领导、德育处干部、校检部成员联动检查卫生扫除结果,分数总评后纳入红旗班值日扫除一项计分。

同时,从2019年开始,图书馆、阶梯教室、理化生信息技术教室等专用教室均分配到不同年级,作为年级公益劳动实践岗。每到周五,承包年级的不同班级指派劳动小组到岗进行卫生扫除,专用教室负责教师采取打卡形式计入学生劳动学分。2020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削减了物业日常清扫人员数量,一是为了保障生态园小动物养护,二是着意让学生逐渐承担起公共区域日常打理的任务。2020年底,学校从物业采购招标文件中进一步减少日常清扫人员,真正让学生成为劳动主力。

除常规教育活动外,天津中学教职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更加鲜活有趣的活动,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赵隽劼提到,学校通过活动设计让劳动教育的融通性发挥作用。以2020年暑期学校的大中小实践营为例,在举办一系列科普实践活动的同时,还组织学生们到食堂后厨制作面点,与家长一起包饺子,亲自劳动的乐趣让家长们感觉到“孩子长大了”。

2020年秋季,学校举办了学农探索营。学校通过在蓟州区建立天津中学学农劳动分校,让这些城里长大的学生们从事以前甚少体验过的收割红薯、采摘水果、无土栽培等农业劳动,增长他们对农业劳动的直观认识和体验。同时,带领学生们参观蓟州古建筑群,实地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2020年秋季开学后,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深入学校食堂后厨烙烧饼,既体验了后厨的艰辛和喜得劳动果实的快乐,又帮学校监管了后厨的食品安全。天津中学这一系列活动的立足点就是将劳动教育设计得贴近学生兴趣点,让学生更易接受,有更多体验,从而提升育人效果。

在实际课程中,天津中学积极整合资源,在课程设计上花心思、出亮点,将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相融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近年来,学校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综合实践课程为抓手,开设了包括劳动精神教育、种植课程、家政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在内的系列劳动课程。

在劳动课程和实践活动中,天津中学引入劳动精神教育。如,聘请天津农学院教授给学生们讲我国农业文化;在建队仪式、高三誓师大会上请援鄂医疗队中的家长代表讲述抗“疫”经历,从而牢固树立学生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家政课程是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烹饪、插花、香包制作、洗衣、整理等课程的学习,提升个人与家庭生活质量,树立社会生活服务意识。

学校以校内生态园为依托,开展农业种植课程,学生通过种植,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的种植方法,感受种植的辛苦,培养其尊重劳动的品质。学校以校内木石工坊、航模制作社团、机器人社团为依托,指导学生掌握简单的木工、航模制作、机器人软件开发等技能,感受劳动创新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赵隽劼说,天津中学系列课程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技术素养)、劳动思维(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七个方面有所提升。

在实践中,赵隽劼认为城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最大的优势便是校内外资源丰富。譬如天津中学与家委会良性互动,这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不少助力。由于学生家长的职业种类丰富,学校开设的父母岗位体验活动十分成功,既是劳动教育也是感恩教育,交流互动环节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滨海新区塘沽广州道小学:劳动教育深度融入校内外生活

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广州道小学,“劳动责任岗”是学校坚持多年的传统。每学期开学,学校德育处都会制订劳动教育计划,由卫生室牵头,进行校园环境卫生区划分。每天清晨,甬道操场上、阅览室内、爱心长廊旁,都能看到学生们忙碌的身影。每班4—6人,每月轮换,负责清理校园各处环境。同时,每个班级会在学期初制定“班级卫生岗位分工表”:从扫地、擦地到擦桌椅和讲台;从门窗区、黑板区到墙壁和电灯区……细致的分工背后,是学校对学生全面的锻炼和培养。有效的分工合作,定期的岗位轮换,以及生活委员的有序管理,都从不同角度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体验快乐、承担责任,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将校园、班级变得更加美丽。

为了记录学生们认真参与劳动的瞬间,学校组织校刊编辑部的教师们设计了“爱的足迹——学生成长册”。在成长册里,专门设计了“劳动篇”,方便学生记录自己“家务劳动岗”“学校环境岗”“班级责任岗”“社会实践岗”的内容,让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劳动内容和劳动感受。此外,还设计了“实践篇”,通过引导学生记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内容,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让其感受劳动和探索的乐趣。

除了在校内参与劳动外,学校充分利用学生的寒暑假,分别设计了“寒假闯关卡”和“暑假闯关卡”,让学生在家也承担起分担家务的责任,并且鼓励学生动手动脑,除了做家务外还可以做手工、养植物等,将劳动教育与假期德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增加劳动体验。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学校还设计了“家庭劳动计划”,以班級为单位,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特点,每周设计不同的家庭劳动内容。如,低年级的整理书包、洗毛巾、洗袜子;中、高年级的分类整理衣物、洗碗、拖地等,让学生们在劳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同时体会家长的辛苦,学会分担家庭责任。

此外,从学校、班级、家庭不同方面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如,每年五一劳动节,学校会进行“我是劳动小能手”系列活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为家庭肯分担、我为社会作贡献”几个层面,从家庭劳动到社会公益劳动,领悟劳动的意义,从小建立用双手为家庭、社会作贡献的理想信念。

在疫情期间,学生们不能走出家门,于是学校开展“感恩三八节 爱就在身边”主题活动,鼓励学生们在家向长辈宣传防疫知识、帮妈妈做家务、给家人做早点、亲手制作小礼物。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动手动脑,传达对家长的爱。

社区活动一直是该校的德育特色。每个月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法治知识学习、“小候鸟”读书活动、防疫知识宣传、交通安全宣传等。同时,学校和文安里社区退休教师钱玉珍奶奶建立的“广州道小学家庭学堂”,至今已经延续了16年,每周都会有学生去家庭学堂参加活动、听钱奶奶讲故事、进行社区志愿服务。学生们通过多种活动,体验不同的劳动内容,感受劳动的乐趣。此外,在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中,每个月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日”,也有很多学生参与其中,清理杂草、擦洗宣传栏、入户宣传……到处都能看到学生们勤劳的身影。

学校通过不同侧面、不同形式开展有意义、有意思的劳动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体系,引导学生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建立热爱班集体、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思想意识,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蓟州区别山小学:发挥地形地理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别山小学坐落于蓟州区别山镇别山村,是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别山小学以注重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为宗旨,充分利用学校地形开阔、空间充裕等优势,结合校园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农村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在实践中,别山小学充分发挥学校场地开阔、地形平整的优势,在校园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为学生们创设丰富的劳动情景。该校德育主任刘春华提到,学校校舍是平房,像楼房里擦玻璃这种较为危险的劳动,在别山小学就不是问题。学校每月安排一次半天的大扫除,在大扫除过程中好多活儿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多人合作。例如:在擦玻璃过程中,有的负责用湿抹布擦、有的负责用干抹布擦、有的负责清洗抹布……这样除了提高学生个人的劳动技能之外,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奉献精神。

同时,学校有计划地安排全校学生进行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在劳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角色体验。如,高年级学生在本校教师或聘请的校外农技师的指导下来到校园内的精品种植园,头戴草帽、手持工具,参与播种、锄草、施肥、收获等劳动;低年级学生在班主任教师的带领下来到种植园内参与拔草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最令学生们高兴的还是学校的草莓、猕猴桃、核桃等成熟的时候,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兴高采烈地嬉笑着、忙碌着……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劳动技能,而且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虽然地处农村,但学校的劳动教育不仅仅聚焦于农业活动。学校积极开拓渠道,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了解不同形式的劳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劳动教育的内涵。学校把天津市蓟州区翠波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参观厂史,了解酱油和醋的制作工艺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让科技员为学生们讲解制作酱油和醋的工艺流程,现场告诉他们如何选料、如何制曲、如何发酵、如何进行二次灭菌,什么样的产品允许出售等。

该校校长白玉山特别提到,这两年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有意识地打造学校劳动教育品牌活动。学校自2019年9月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争做新时代红领巾小达人”活动。此项活动将德智体美劳“五育”细化成12种小达人,其中涉及劳动的有两项,即“争做生活自理小达人”和“争做家务劳动小达人”。活动要求所有学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高年级学生还应该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和农活儿,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为了扩大活动影响力,学校号召家长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的基础上将学生参与劳动的照片发到班级圈,班主任教师进行汇总,汇总结果作为班级评选两种“小达人”的依据之一。活动开展以来,全体学生进步明显,不但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及农活儿。家长们看到孩子发生的变化纷纷表示赞许,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

此外,学校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开辟出400余平方米作为校内精品种植园,目前园内种植了10余种蔬菜。学校分批组织学生进入园内,认识各种蔬菜的特点、习性、生长周期,以及这些蔬菜的营养价值等。在确保学生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学校还组织他们参与锄草、施肥、收获等阶段的劳动,为他们提供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和提高劳动能力的场所。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高科技的魅力与神奇,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目前学校为精品种植园安装了智能灌溉系统,此系统利用太阳能供电,可定期对种植园进行灌溉。下一步,学校将安装传感器,传感器能够辨别土壤湿度,把信息传给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将自动分区进行灌溉。

白玉山指出,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农村小学的优势在于地形开阔,开展活动的空间充足,这就给了学校更多的发挥空间,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足的实践机会。他说:“教育中完整的生命本就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需要沉静地思考,而且需要激情地挥洒。不管是沉静还是激情,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劳动教育,要在实践中探索,在体验中前进。别山小学干部教师在今后的日子里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扎实的劳动教育筑牢学生成长的基石。”

武清区石各庄镇梁各庄中心小学:让学生们体验劳动的快乐

春季开学伊始,武清区石各庄镇梁各庄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在劳动实践基地又开始忙碌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用钉耙清理耕读体验园里的枯枝烂叶,平整土地,为春季种植蔬菜作准备。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出力流汗,接受了劳动锻炼,磨练了生产劳动意志,提高了学农劳动技能,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梁各庄中心小学地处武清区石各庄镇梁各庄村和李各庄村之间,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一贯注重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开展日常劳动教育的同时,希望给学生们更多浸润式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经过调研,依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绿化条件,该校于2012年3月规划建立了“耕读体验园”,教师们每周二、四都带领学生们参加劳动实践,逐步形成了以“耕读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学校劳动教育特色。从最初的勤劳自立,到后来的耕读传家,其文化内涵在不断变化和丰富,劳动教育硕果累累。

耕读体验园里拥有桃树、杏树、梨树、西梅树等果树20余种,各季节蔬菜品种更是繁多: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豆角、丝瓜、苦瓜、萝卜、白菜……春天,鲜花吐艳;秋天,硕果累累。根据节气时令,教师们会提前规划好种植的瓜果蔬菜,然后有序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体验农耕的快乐与收获。每年4月,恰逢清明和谷雨节气,这个月份也是劳动体验活动最多的时节之一。学生们在辅导员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整理菜畦、施肥、育苗、给果树浇水等活动;5月,正是立夏和小满节气,学生们可以去园内采摘桑葚、甜杏、樱桃;6月,在芒种和夏至节气里,学生们给花草树木和蔬菜浇水、施肥、除草。10月,农历霜降前后是红果成熟的季节,也是学校一年一度的红果采摘节。这是学校里最欢乐的一项活动了。红果采摘节里,在教师们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可以参与采摘红果,而且要进行挑选红果、挖果核、串枝,最后制作成冰糖葫芦,然后品尝。学生们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别提多高兴了!除此之外,每班还召开 “品尝糖葫芦,庆祝丰收年”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在体验到丰收快乐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知识,明白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丰收的道理,从而萌生热爱农耕劳动,乐于传承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情感。

“惊蛰时节”种大蒜,也是学生们喜欢参加的一项劳动。劳动前,辅导员教师先给学生们讲解为什么在这个节气里种大蒜,让学生们明白耕种和采摘都是与节气紧密相关的。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选种、翻地、施肥、划沟、浇水、播种。每次种蒜活动结束,学生们总是感慨:“大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蔬菜,没想到它的种植过程是这样的繁琐,要经过这么多道劳动工序,参与劳动体验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体验到农民伯伯每日劳作的辛苦,以后我们会更加爱惜粮食和蔬菜。”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农耕文化,结合劳动体验活动,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二十四节气与我们》作为校本课程资料。

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学生们既传承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又增加了劳动体验,懂得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懂得了一日三餐的来之不易。

天津农学院:开展学农劳动教育,探索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有效开展方式

天津农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学分制管理,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要有两周的生产实践(含劳动教育)。在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中设置了60学时的《农事操作》,贯穿农业生产全周期。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基础课”,从播种到收获,全部由学生亲自操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腳力、眼力、脑力、体力。学校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2个、创新实践基地15个、校外产学研联合体94个。“下得去、能吃苦、上手快”成为用人单位对天津农学院毕业生的普遍评价。

作为天津市唯一一所农业高校,天津农学院以学农劳动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有效开展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在农业教育方面的产学研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开展学农教育,促进中小学生提升劳动素养。

学校依据开展学农教育的具体需求,在蓟州校区实验实训和科普基地基础上,整合改造原有园艺栽培园、中药种植园、园林绿化苗圃作为中小学生学农劳动教育实践场地。通过购置教学设备、增设照明和监控系统,对教学、食宿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可同时容纳500人的学农基地。

依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基地坚持“一周学农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理念,建立了学农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上初步建立了传统园艺种植、果树田间管理、现代农业无土栽培、中草药种植识别采集、昆虫标本制作、插花与植物采集等学农课程。同时,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我管理纳入实践教育过程中,举办升旗仪式、开闭营仪式、板报制作、内务评比、成果展示等活动。

学农教育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将课程安排与农事、农时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节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参与生产劳动、农具操作、果蔬采摘、中药采集、工艺插花、标本制作等,使学生既有劳作之苦,又体会到参与劳动和收获的快乐。教师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配合学生自主发展,通过学农教育使学生增强了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能力。学生们通过参加短期学农劳动教育,深刻理解了“粮食生产关系国之大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引导他们立志投身于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将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  吴淑媛)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