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奥卡姆剃刀”祛魅打假的科技达人

2021-06-10 20:02盖博铭
华声 2021年5期
关键词:剃刀张弛科普

盖博铭

录制科普视频、讲科学小知识、撰写科普报告……在“打假”的道路上,他执着地走了近15个年头。

5G基站的辐射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危害?手机能连上星链卫星的Wi-Fi?信号增强贴有没有用……这些科普设问常常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不求甚解”与“难以求解”,给了谣言“生根发芽”的机会。

为了应对社会上的伪科学现象,通信领域专家张弛以“奥卡姆剃刀”为网名,活跃在今日头条、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录制科普视频、讲科学小知识、撰写科普报告……在“打假”的道路上,他执着地走了近15个年头。

科普是塑造社会价值观、公众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一个会科学思考的民族将是一个力量无边的民族。”张弛就这样本着初心、不断探索。

此“剃刀”非彼剃刀

“我不是卖剃须刀的网红,我是个技术专家。”面对网名引起的误解,张弛解释道。

张弛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通信专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从事通信领域工作已经30余年。

“奥卡姆剃刀”这个网名,起源于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的同名原理——“奥卡姆剃刀原理”,意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剔除掉假设与想象的干扰,尽可能地还原事实,这是张弛做科普的初衷。

“像我学的通信专业基本全是建立在数学上的,你要还是按照学术那一套科普这些抽象的东西,别人是听不懂的。”张弛认为,通过讲故事和举例子,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是科普成功的关键。

2010年,张弛尝试给大家科普公钥密码学理论,但过于专业的知识再加上字数限制,想要让大众弄明白,对张弛来讲着实是个挑战。

于是,张弛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你要给朋友邮寄一个箱子,里面有秘密需要上锁,钥匙怎样交给他呢?你给箱子上好锁后寄给他,钥匙自己拿着,对方收到后再加上一道锁,钥匙也自己拿着。对方把上了两道锁的箱子寄还给你,你打开自己的锁后再寄给他,他收到后打开自己的锁,保密通信完成。这就是公钥体制对密钥管理的原理。”

当时,这段简短生动的小科普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得到了上千次的转发,张弛也在此中找到了科普的满足感。

被大众认可的同时,这段科普受到了同行专家的批评:表述不严谨、这需要用一系列数据作支撑、这得函数关系式表达……

但张弛认为,大众科普是要脱离“学术味”,评判标准不再是同行评议而是大众评审。“不准确也不会有坏的后果。”张弛说,“不能用严谨这个词把我们通俗化的东西给抹杀了。”

一次科普,让张弛建立了“受众思想”的认知。站在受众群体的接受能力上传授知识,用“剃刀”削去复杂难懂的部分,只留下最本质、最简单的核心,这样的科普才会取得成功。

“共鸣、洞察、互动”,科普的三件利器

作为播放破亿、粉丝超千万的科普界大IP,张弛有著一套自己研磨的科普方法论,他总结为三点,即“共鸣共情”“洞察扭转”和“网友互动”。

在做科普选题时,张弛一直强调,首先要迎合大众口味,走“群众路线”。部分网上冲浪的百姓不具有学习目的,他们寻找的是共鸣与共情。放下专家的“架子”,带着和大众一样的情感,表达出他们想表达却没能力表达的东西,得到认同和关注,这便为科普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打动人心、引起共鸣之后,科普内容“隆重出场”。洞察到大众抽象且错误的认知所在,用最浅显易懂的科学知识扭转他们的旧思想和旧观念,让他们理解且信服。

最后的收尾工作至关重要,那便是与网友互动。张弛曾遇到过科普文章阅读量很高但零评论的情况,这让当时的他很不解。于是他问了一个粉丝:“我写这篇文章花了一下午,怎么没人吭个气儿?”粉丝回复道:“你写这么好,这么正确,我们不敢说话。”粉丝的回复瞬间把张弛点醒,他开始琢磨出一个名为“下钩子”的写作方法,即每一篇科普文章都用一个问题作为结束。

但是问题也是有讲究的,比起“你怎么看?”这种说错了容易被嘲笑的问题,“你更喜欢哪个?”这种无门槛的问题更容易引起网友的讨论,因为无论选择哪个都不会丢脸。

“现代的互联网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互动,你看的帖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底下的网友怎么说。”张弛总结道。

“科普是讲给外行人听的”

“专家教授们的科普做得太高冷了,这是给同行讲的,不是给外行人听的。”说到这里,张弛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他受邀去“诊断”一部警察宣传片,因为片子的反响不佳令制作人很是费解。看完片子后,张弛问了一句话,“为什么镜头里警察不打犯人的腿而打的是胸腹呢?”制片人理所当然地回答道,“腿作为活动目标很难打中,当然是相对固定的目标更容易瞄准。而且打腿没有打胸腹的停止作用大。”

张弛当然都懂,但是对于没有行业常识的普通观影者来说,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些,很多共情点就会被走马观花地忽视掉。

这虽然不是做科普的故事,但也反映了很多“行内人”做科普时的潜意识——这些知识“显而易见”,用不着科普。然而在科普过程中,恰恰不能把行业常识当作“众所周知”。张弛说,对于无专业常识的群众来讲,“显而易见”便意味着“不知所云”。

谈到科普的呈现方式,张弛提到,国内的教授博士想给老百姓传递的知识有很多,但他们更多的还是在把大学教课的一套方法移植到老百姓身上去。讲专业课的时候,老师要用文字解释清楚后引导学生去思考,所以迁移到科普工作中,他们的科普视频和报告界面也会被文字解释塞得满满的。

比起繁冗的过程推导,“结论前置”,是张弛认为最直接最简单的科普呈现方式。

“我们做的是一份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行业”

早在2017年,张弛就已经辞去了教职。如今他在今日头条创作已有3年之久,成为了一名“全职”的“科普达人”。

张弛把科普博主定义为一份“清高”的职业。他表示,“我们做的是一份真正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行业,无论从个人层面,还是从国家社会层面,科普产生的价值都是重大的。”

科普可以提升全民的思考能力与科学素养。套用巴尔扎克的名言“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我们可以说,一个具有科学思想力的国家,才会成为一个力量无穷的国家。

“我很快乐。”谈及“科普博主”这份职业,张弛笑着说:“我能感觉到我的工作在影响着整个社会,这让我有非常强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12月11日

猜你喜欢
剃刀张弛科普
Effect of laser focus in two-color synthesized waveform on generation of soft x-ray high harmonics
On-surface synthesis of one-dimensional carbyne-like nanostructures with sp-carbon
奥卡姆剃刀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种”珍珠真神奇
浅海中的模仿大师
—— 剃刀鱼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王者降临试驾北极星剃刀Turbo
Tracking the Moisture Sources of an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 in Shandong,China in July 2007:A Computational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