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高中生劳动教育提升劳动素养的策略分析

2021-06-10 09:01卢应涛
考试周刊 2021年39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新时代高中生

卢应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为贯彻新课标发展理念,充分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意识,基于劳动素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生劳动教育教学课堂就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较为生动、高效、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开展高中生劳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教师等各方面的作用促进高中生劳动教育教学从浅层教学走向深度教学。鉴于此,高中教师可以结合古代劳动思想内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析其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生;劳动素养

一、 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強调,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不能仍停留在成绩层面,而是要把中小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但由于中国城乡两种不同的经济和文化环境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导致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表现出的劳动素质差距明显。具体来说,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和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使得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轻视对劳动素养的培养,劳动实践课始终未能真正进入课堂落到实处,而在中小学生眼中,劳动就是用自己的双手干活,或者帮助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他们对劳动的理解更是相当简单。目前中国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课不能局限于学生参与家庭和学校的日常事务,应该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各项指示时,要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纳入学生的课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发挥自己的劳动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的重要性

(一)能够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劳动是一个需要坚持并不求回报的过程。但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他们因受农村传统习惯、成长环境等影响因素,对于家庭和学校中的劳动事务可谓驾轻就熟,有些学生甚至能够充当“小大人”的角色,但随着不同阶段的学习的环境和特点的变化,比如:学生进入高中要面临住宿问题,农村的学生由于学业负担繁重等原因,导致他们对学校组织的集体劳动没有丝毫兴趣,有些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在当前开设劳动教育课,对中小学开展定期的劳动知识普及教育,使他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

为了给农村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带来实质性体验,当地农村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教育的措施。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各种土地资源让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并聘请一些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研究人员、农技人员等教授农业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农业生产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的开发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方向上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先进技术的研发。

三、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要求

(一)从以教材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新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从政治方面剥离出来,让劳动教育课程不再局限于书本教材上的理念和名人名言,让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再照本宣科,打破固有的传统劳动教育观念,将劳动的主体转移到学生上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才。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文化需求,对学生的待人接物、劳动观念和劳动价值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加强。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首要强调原则,学生作为富有潜力的独特的群体,更需要对其进行劳动价值观引导,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将成绩评定结合课程学业,关注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情感转变,及时调整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迷茫,注重每个独立的个体在积极的行为中的表达,不要忽视对学生的精神教育,不要吝啬于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为不同的精神需要提供观察和思考的可能,使其形成系统、长效的完整高效化体系,将课堂知识学习输入转化为自我教育和训练,激发孩子们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反思。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育为难点,结合社会需求,搭建人本德育平台,充分体现“教书”以“育人”的教学理念,让好的教育给予学生学习技能和人生价值,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二)从灌输式教学向体验式教学转变

以教材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单方面教授知识,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学生对劳动的概念仅仅停留于课本,加之来自教师和教材的由外向内的理论灌输。面对社会政治的新变化和社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劳动教育课程重点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和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同时不盲目地只着重于个人本位,而是强调在为学生主体发展劳动服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奉献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向社会良好公民发展。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创建和谐平等的关系,与学生相互信任,共同分享。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分享,特别是在行为习惯的自觉上,促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取得积极实效,让课堂文化积极发展,向学校文化、社会文化靠近,全程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参与,让劳动教育课程走向专门化的美好生活创建活动。持续稳定的劳动教育课程向动态的精神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发展,教师或学校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引导和帮助,在教育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实践,突破细节,本着自下而上的原则。

四、 新时代中小学开发与实践劳动教育课的有效策略

(一)要发挥好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的教育方式、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家庭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注重程度也决定了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尤其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父母要让孩子通过参与家庭中的日常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这是顺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尤其对未来年轻一代的劳动者来说,从小注重家庭劳动教育,提高基本劳动技能,是将来能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技能。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新时代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依托“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