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研究

2021-06-15 03:30齐畅张丽婷
商场现代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齐畅 张丽婷

摘 要:在进入2020年后,治理相对贫困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新工作任务。这也就是说,我国扶贫工作逐渐进入了后扶贫时代。而通过对后扶贫时代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进行研究可发现,我国进入后扶贫时代之后,很多具体的扶贫工作已经无法按照传统的扶贫工作模式进行。在这一背景下,对扶贫工作中涉猎的很多领域的工作内容要求提出了优化建议。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将针对后扶贫时代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的关键因素,并对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后扶贫时代;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脱贫攻坚”的概念。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扶贫工作大致上能够划分成四个阶段,即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到“大扶贫”格局阶段,最后到现今的精准扶贫階段,而后扶贫时代是我国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的扶贫工作新时期。换言之,在2015年至2020年这个时间段,即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可以称作狭义上的“后扶贫时代”,此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农村的绝对贫困现象予以改善。从广义上来讲,在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直至2050年这一时期达到贫困对象能够稳定脱贫的目的,努力在更大范围内消除我国农村的相对贫困现象,并逐步迈向共同富裕。

在企业的市场竞争活动中,产品和服务是两个最为关键的因素。而在市场竞争行为中对自身的供应链进行优化,是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供应链进行优化,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流通环节运营效率。因此,在针对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进行科学的优化之后,该行业的发展水平势必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后扶贫时代,如何对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进行优化,成为企业和政府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解决了这一问题之后,绿色农产品行业的发展水平将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后扶贫时代具体扶贫工作的变化

贫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学术界和政府对贫困的定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谓后扶贫时代,就是在消灭绝对贫困之后,我国进入的以消灭相对贫困为主要任务的新的时代。在后扶贫时代,主要的扶贫工作内容从消灭绝对贫困转变为消灭相对贫困。而所谓相对贫困,就是在经济结构、政策、社会权利、社会实践和社会心理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一种社会现象。与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这一概念更加复杂。同时需要看到,在不同地区,相对贫困的具体人群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某一特定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具体扶贫对象可能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而另一地区中情况大致相当的调查对象可能并不属于相对贫困人群。因此,在针对相对贫困人群进行扶贫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在这一前提下进行后扶贫时代的扶贫工作。

二、后扶贫时代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的关键因素

在绿色农产品企业快速发展和扩张的过程中,该企业中产品的类别变得愈发复杂。在后扶贫时代,很多绿色农产品企业在营运活动中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为农村地区的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等供应流程提供更加稳定的渠道。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后扶贫时代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工作中的关键因素并加以灵活运用。运用得当后,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1.标准化的协同

在影响供应链应用效果的各种关键因素中,标准化程度和协同效率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现如今,我国的生产制造业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而其他行业的供应链逐渐实现了标准化。这种情况一方面推动了供应链协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则促进了各个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需要从提升标准化水平的角度针对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进行标准化改造。通过对当前我国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标准化主要包括载具的标准化、运输渠道的标准化和流通的标准化等方面。在上述几个方面实现了标准化之后,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协同效率将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2.供需匹配

在进入后扶贫时代之后,更加复杂的扶贫工作内容对绿色农产品企业的供应链运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供应链运营模式中,由于企业自身的供需匹配水平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进而导致企业对产品的供需情况无法进行准确预测。因此,传统的供应链建设和运营模式会导致绿色农产品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出现产品积压或脱销的情况。以此为前提,供应链优化过程中若不重视供应链的供需匹配这一关键因素,就会导致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优化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所谓供需匹配,就是在相同时间内企业的产品供给量与需求量大致相当。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下,则产品就会积压。若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则产品就会脱销。上述两种情况对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需要看到,在进行供应链优化的过程中,针对供需匹配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不仅能够有效压缩库存成本,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服务品质。从这一角度上看,供应链供需匹配机制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供应链优化计划

在针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供应链优化计划。供应链优化计划的完整性、全面性与可行性也是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工作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在供应链优化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相关企业的管理层首先要对本行业的供应链运营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针对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优化计划;另一方面就是在完成计划制定之后,相关领域的企业(生产、运输、配送和支付企业)需要严格执行供应链优化计划。经过这一系列工作,就更能确保供应链优化计划的顺利执行,使其在供应链管理和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后扶贫时代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后扶贫时代对绿色食品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是扶贫工作发生转变以后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通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在当前后扶贫阶段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标准化的协同

在进行供应链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绿色农产品行业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首先是在进行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农产品的类型比较多样,因而对载具、运输渠道等进行标准化改造的难度比较大。而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当前我国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水平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其次,为了加快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标准化改造进程,需要建立绿色农产品企业之间的协商和协调机制。但是目前我国的绿色农产品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关于供应链标准化的协调机制,没有相对完善的机制,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标准化进程就相对比较缓慢。最后,在针对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和协同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在相应的指导和扶持等措施方面相对较为薄弱,这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水平,使其无法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出全面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得到有效的优化。

2.供需匹配措施不适当

在针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供需匹配机制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問题之一。第一,是当下我国相当一部分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并未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供需匹配机制。进一步讲,就是并未对本企业各类产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进行精准分析和评估。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这些企业的供需匹配机制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完善,因而不利于供应链的进一步优化。第二,在进行供需预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并未针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全面和细致的考量,因而导致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计算结果在准确性方面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三,在针对自身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估算的过程中,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产品需求量进行供给量计算。而在计算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并未根据供给量略大于需求量的原则确定自身的产品供给量,而是制定的供给量小于或等于需求量,所以有很多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货问题。因此需要解决上述问题,来确保供应链得到进一步优化。

3.供应链优化缺乏计划

在进行供应链优化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供应链优化计划也是我国绿色农产品行业在供应链优化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首先,通过对部分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并未认识到供应链优化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并未在工作中制定出良好的供应链优化计划,导致这些企业的供应链优化措施缺乏足够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其次,在制定和执行供应链优化计划的过程中,部分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并未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优化计划。以至于这些企业在供应链优化过程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通过对部分企业的供应链优化计划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当下我国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并未针对供应链优化计划建立协商和协调机制。因此,不同企业制定和执行的供应链优化计划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供应链优化计划制定中存在差异的问题尚未得到完善的解决方法时,这些企业制定和执行的供应链优化计划也就无法在行业供应链优化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后扶贫时代加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水平的建议

在后扶贫时代要更好地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优化,就必须针对其供应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解决,以实现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行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保障供应链的平稳发展,这也是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想对绿色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持续性优化,就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

1.完善标准化协同机制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供应链优化过程中,供应链的标准化程度不高是影响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水平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在这一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本文制定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针对农产品运输载具和运输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利用更加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对农产品的供应链进行标准化改造,进而为供应链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在进行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需建立不同农产品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标准化协调机制,并在这一过程中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牵头确定详细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标准,该标准应适用于本行业中的所有企业。通过采取这一措施并加以高效施行,我国绿色农产品行业的供应链优化进程便能够进一步加快。第三,在进行供应链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地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在供应链优化过程中发挥指导和牵头作用,组织绿色农产品行业协会和本地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企业共同参与供应链的标准化建设。综合上述实施方案和有效率的行动,我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供应链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优化。

2.制定适当的供需匹配措施

在进行供应链优化的过程中,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供需匹配机制,从而实现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合理调配,并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在制定措施的进程中,第一,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需要针对本企业各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行准确的市场调研和评估,以便为供需匹配机制的顺利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在完善供需匹配机制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针对自身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进行详细的评估,具体评估内容不仅包括当前的市场环境,而且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各种产品需求量的影响,而后就能进一步确保供需匹配机制的顺利运行。第三,为确保供需匹配机制的顺利运行,企业需要将供给量略大于需求量作为该企业供需匹配机制的运行原则,进行供需调配,经过调配后,供需匹配机制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并能确保供应链得到进一步优化。

3.完善供应链优化计划

在针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制定并执行完善的供应链优化计划。在针对计划进行完善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首先就需要建立对供应链优化的正确认识。在建立了正确认识之后,需要在该企业进行供应链优化的过程中制定完善的供应链优化计划,以确保供应链得到有效的优化。其次,在进行供应链优化计划制定和完善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供应链优化计划,通过计划来保证企业自身的供应链优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最后,在制定和执行供应链优化计划的过程中,企业之间需要建立完善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并整合所有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进行供应链优化,经过调整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就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优化。

五、结论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而在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一时期消除相对贫困成为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对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来说,在这关键时期,更需要结合实际对供应链问题进行持续优化,从而在保证自身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获取收入的机会。通过此次研究以期望能够促进在后扶贫时代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的进程,并促使我国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行业在后扶贫时代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向勇,孙迎联.“后扶贫时代”的减贫治理:特征、困境与出路——基于山西省Q县Y乡的调研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9(01):33-41.

[2]史城至,尚娟.突发事件下的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2):25-26.

[3]张涛.基于供应链优化的集中采购策略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14):89-90.

[4]尚杰,吉雪强.区块链应用下生态农产品供应链优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4):67-75.

猜你喜欢
供应链管理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策略研究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铁路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医院精益化供应链管理探索
企业竞争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第四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物流管理
浅谈供应链管理前沿问题
浅谈供应链管理前沿问题
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