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实验性介入

2021-06-15 19:29姚礼亭孙鲁宁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装置艺术综合材料设计

姚礼亭 孙鲁宁

摘要:装置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材料的运用对装置艺术有着一定的升华作用,材料的多样化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趋向,艺术家应重视材料的运用及选择,将材料的表现力最大化,并与作品完美融合。

关键词:装置艺术;综合材料;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0 引言

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综合装置艺术经历了长久的发展。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是平面到立体,单一到多元,综合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独特性得到多方面展示。这是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在艺术创作中有机地结合各种媒介突围而出。在装置艺术中运用综合材料不但可以增强艺术的表现力,而且也扩宽了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可能性,还可以丰富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

1 综合材料

综合材料最早可以追溯到毕加索时期的拼贴画,那时候的油画水粉等画材媒介被艺术家所找到的新的视觉语言所代替[1]。

毕加索的拼贴画——《藤椅上的静物》让拼贴艺术真正火了起来,引领了拼贴艺术的潮流,打破原有的创作形式,将不同元素进行组合(如图1)。当代的艺术家们利用木材、纸、钢铁、泥土、玻璃等各种材料进行各种创作[2]。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艺术家不再满足于2D的综合材料,他们将其变成了造型多样化的3D立体作品形式,除了材料、外形,色彩的多样性,尺寸规格也变化多端,小到和手心一样小,大到独占整个空间[3]。后来,综合材料的使用方式有了新突破,不再只是被用于绘画的材料,而是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独立存在。

综合材料的表现主要基于传统艺术作品,与多媒体艺术不同的是,多媒体艺术不包括视觉之外的各种元素[4]。在如今的艺术设计过程中,对材料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外表的关注,而更加注重内部条件的转换,材料的表现也逐渐从后台到前台,从次要变主要,由设计表现的附属物,变成表现的展览品,从物质代词(设计者和物质对话)到物质自我对话(设计者让物质说话)的转变,赋予了物质艺术新的意义[5]。

2 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对可消耗或不可消耗的物质文化单位进行有效的选择,利用、改造、组合和创新,将其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内涵[6]。装置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既需要舞台支撑和各种材料,也需要观众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的融入[7]。装置艺术一般都是根据所拥有的场所进行艺术创作设计,有独立的思想意识的同时需要空间的参与,两者兼容,才能创作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在1887—1968年的马赛尔杜尚(Marcel Duchamp)时期,他把一个小便池送往蓬皮杜艺术中心,没想到这件作品具有了跨时代意义,那些不被重视的成品已经逐渐变成了装置艺术品。它们已经从一种最初不被广大艺术家认可和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成为一个主流的艺术领域。

当时的杜尚其实就是想讽刺那些脱离群众的艺术家们,所以随便把一个小便池放入艺术中心,并取名为《泉》(如图2)。本以为这个小便池会引起艺术家们的不满和怒火,出乎意料的是这件物品竟然被评论家们称之为一场新的艺术革命[8]。它采用了新的题材,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装置艺术品,杜尚也因此成为了艺术大师,而《泉》这个作品也被作为当代艺术的开端[9]。它所要表达的观念是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比艺术更加重要,希望艺术可以不用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不再是一贯的西装革履。《泉》阐释了作品的见解大于作品的外观形态,对此后的装置艺术发展来说,表达觀念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每个时期的艺术分类与它特定的文化内涵、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不应该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装置分开,应该寻求平衡与多元化的发展。19世纪,艺术家们开始用各种方法对艺术进行分类,如时间艺术、非再现艺术、再现艺术等[10]。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而是打破常规的表现手段和材料,常规的模式无法满足艺术家们的创作需求。装置艺术是多样化的,是各种艺术类别相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现代艺术所追求必要产物,是深度化的、广泛化的最大体现[11]。

装置艺术逐渐的贴合人民群众,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展现出更多艺术表达的可能性,如空旷的广场、废弃的工厂、破旧的仓库等[12]。这就相当于告诉人民群众,艺术不仅仅是存在于博物馆、美术馆的,它是可以进入大家生活的。有的装置是以灯光秀的方式呈现的,有的又像神奇的魔幻城堡,有的则被用来做外墙的表皮建筑,真真正正地融入到人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生活环境[13]。

装置艺术在国外盛行时不断地超越传统艺术,并走进国内市场。此时人们才发现原来装置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已经被国内的一些比较前卫的艺术家们引进,虽然波折不断,但是装置艺术在国内始终没有断绝。如今,各种文化飞速发展,装置艺术其先锋性、实践性、理念性甚至是诞妄性都越来越突出,成为众多的艺术家的主要创作手段[14]。虽然装置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保持着一定的关系,但装置艺术成了一种新的事物,它的包容性、游离性、模糊性能够让我们去认识装置艺术的发展历程,并深入的探究它。装置艺术不仅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还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达需求,装置艺术显示了人类艺术活动的本质,人类把它作为自我探索的手段[15]。

装置艺术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成为一种强调审美体验和艺术美的艺术行为,并融入了当代世界的艺术语言体系,将自己置于多种艺术语言之中。

3 装置艺术中综合材料的运用

综合材料是装置艺术的载体,装置艺术对综合材料的需求就像是人对水的需求,是不可分割的,缺少材料的装置艺术会缺失艺术展现力,综合材料和装置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综合材料通过装置艺术来体现出自身价值,装置艺术借助综合材料得到飞速发展[16]。

如今艺术形式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开发利用,这对艺术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一般材料。新型材料的选择是基于材料是否能更好地表达其所要传达的情感元素[17]。综合材料的运用能使创作具有偶然性,能够使作品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丰富了艺术创新形式。综合材料的运用能使艺术家的思维更加开放和创新,装置艺术形式美的发展也得益于综合材料的多样化使用。更多的材料被艺术家开发,让艺术更贴近生活,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并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18]。

4 国内装置艺术综合材料的状况和发展前景

当前国内的装置艺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部分的装置艺术家都是由其他艺术专业转行而来,缺少一定的专业性,所以我国的装置艺术发展相对来说较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装置艺术开始活跃,综合材料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单一性,给公众提供了新视角[19]。观众和作品融为一体,从一个对等的角度去品鉴艺术作品,促使观者主动思考,体现出装置艺术的互动性,也使人们更直接的认知生活。有人提出,在中国,装置艺术向成熟阶段性的发展和提升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国际艺术整体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尊重文化多样性,相互包容相互促进[20]。另一方面,综合材料来自工业化发展,所以工业化的发展也促进装置艺术向前发展,把握好装置艺术与综合材料的结合及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将综合材料与中国文化有效结合,与中国当代国情相结合,研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手法、艺术作品。此外,与国际接轨,将装置艺术与综合材料的有效结合发展成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艺术独立主体对中国的艺术发展十分重要,我们需要在展望美好前景的同时不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5 结语

综合材料在装置艺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装置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艺术的艺术家们通过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相对来说是被动的。而如今的综合材料成为了装置艺术的主体,通过综合材料的组合创新,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艺术家们只有了解复合材料的特性,才能更好地将其置于装置艺术中,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到装置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材料的选择决定了装置艺术作品的创新与表达形式,从而体现出形式美,不同材料的应用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形式、思想内涵,只有注重综合材料的选择运用,才能更好地促进装置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综合材料不仅体现出材料的多元化,更能体现出主题的多元化,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仅能丰富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还能提高大众的审美层次,让装置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耿中勖,朱一.从丰宁地区浅析剪纸艺术及其与满族文化的关联[J].艺术科技,2020(17):66-69.

[2] 巨夏楠,朱一.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23):176-177.

[3] 朱一.参数化家具设计的现状和展望[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12):60-61.

[4] 杨永康,湛磊.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13):44-47.

[5] 高宇婷,朱一.虚拟自然——teamlab的数字艺术创作特征分析[J].大众文艺,2019(22):125-126.

[6] 朱心含,孙鲁宁.传统民间工艺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适配性——以竹编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100-101.

[7] 杜鹃翃,孫鲁宁.浅析南京城市景观中的群雕与公共艺术的联系[J].大众文艺,2019(22):121-122.

[8] 王馨翊,朱一.六朝古都的动物形象瓷器探究[J].大众文艺,2019(24):112-113.

[9] 周子琳,刘沐秋,朱一.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赏石艺术考析[J].大众文艺,2019(24):102-103.

[10] 祝遵凌.生态设计[J].设计,2018(11):029.

[11] 董文君,孙献华.木版年画和现代纤维软雕塑的契合[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75-76.

[12] 杨容君,孙献华.浅析凡·高《星月夜》[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32-33.

[13] 唐西林,孙献华.浅析波提切利《春》的形式美与忧郁美[J].大众文艺,2019(24):74-75.

[14] 祝遵凌.设计与自然生态[J].设计,2018(11):007.

[15] 杨永康,孙献华.用图像学研究方法浅析《格尔尼卡》[J].大众文艺,2019(22):116-117.

[16] 石曼.国外建筑阶梯的视觉表达[J].设计,2019(09):58-59.

[17] 孙鲁宁.回归公共性——对乡村转型建设中艺术介入的思考[J].艺术科技,2020(23):143-144.

[18] 盛金成,孙献华.陶瓷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8(22):113-114.

[19] 陆逊彪,湛磊.浅析蜡染工艺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局限性[J].大众文艺,2019(22):132-133.

[20] 周卫臣,孙献华.浅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20(9):22-23,27.

作者简介:姚礼亭(1998—),女,江西上饶人,本科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孙鲁宁(1971—),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系本文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装置艺术综合材料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