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2021-06-15 19:56徐艳芳孔德汀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验性文化旅游菏泽市

徐艳芳 孔德汀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文化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总结文化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具有的乡土性、文化性和体验性的特征,然后分析杨集村的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提出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整合划分乡村空间资源、打造景观节点、修缮和保护文化遗迹、打造具有创意性的体验景观空间,希望为乡村环境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化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体验性;菏泽市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4

乡村景观承载着地域的历史记忆,其中的祠堂、庙宇、古树、古井等是乡村地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景观规划逐渐趋于一致,如乡村建筑照搬城市的建筑形式,出现许多雷同社区;新的基础设施逐渐取代了乡村公共空间[1],乡村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逐渐消失或者被人们忽视和遗忘,乡村逐渐失去了自然质朴的韵味。由此,乡村建设必须充分挖掘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而文化旅游就是乡村实现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乡村文化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它能够让游客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旅游活动,以主人公的角色感受乡村地域文化的魅力,实现身心共鸣,让游客感受一种“地域的乡村生活”。

1 相关概念

1.1 文化旅游的内涵

我国有关文化旅游的研究长达数十年,因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文化旅游的内涵尚未得到明确[2-3]。总的来说,文化旅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4],在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游客会主动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而对应的文化旅游的客体则为这种文化旅游提供条件。游客在文化旅游过程中能够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得到满足,以及那些文化旅游过程中的客体,都展现了旅游文化鲜明的观赏性。对于乡村地区来说,文化旅游是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融合,讲述乡村的发展历史。乡村是文化旅游的载体,景观是文化旅游的内容[5]。

1.2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在对乡村环境中的自然与历史人文景观资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生态环境资源价值。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协调乡村景观内部自然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能够满足经济、社会等不同需求,让乡村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6]。地域文化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让设计契合乡土特色,对协调乡村景观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具有关键的作用[7]。

2 文化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特征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打造展现乡村景观风貌的特色乡村,通过文化旅游,不仅能保证规划设计展现乡村的原有特色,而且能够展现出地域的独特文化内涵,提高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活力与生命力。文化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具有乡土性、文化性、体验性3个特征。

2.1 乡土性

乡土性是乡村景观资源独有的特点,也是乡村景观区别于一般风景资源景区的关键所在。乡土因其具有的独特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生产方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景观、生产景观和生活景观,最终产生了完整的乡村意象。乡村意象是乡村形象的标志,是乡村特有景观特征的表达[5]。人们进入乡村,通过游览和体验能够验证所认识和了解的乡村意象。乡土性是乡村的本质特征。

2.2 文化性

乡村的地域文化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乡村文化旅游的本质是感受乡村文化。挖掘鄉村的文化元素,发扬乡村的场所精神,保护和传承乡村的特有文化,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保留住乡村“本土本地方”的原汁原味,营造吸引游客的文化氛围才能够促进乡村文化旅游更好发展,同时保证开发出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4]。乡村文化的根源是农耕文化,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空间肌理、生产工具、乡村建筑、宗教信仰和乡风民俗等,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更加密切。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的传承及发展与文化旅游的方向是一致的。

2.3 体验性

体验性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特征,需要注重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功能性,保证参与者能够通过实践与景观进行良好互动,在精神层面产生交流。对于文化旅游来说,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体验性有利于梳理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验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从而刺激游客的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同时在沉浸式体验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3 菏泽市杨集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3.1 杨集村概况

杨集村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李集镇,现有住户368户、人口1300余。杨集村交通便利,距李集镇人民政府约2 km,距郓城县城27 km,是郓城县的西北小门户。

杨集村紧邻黄河大堤,有治黄文化、红色文化、庙会文化、肖堌堆古文化遗址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杨集村位于黄河滩区,有丰富的黄河滩区特色旅游资源,依托黄河大堤生态特点,农业休闲观光资源也非常丰富。2017年,杨集村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黄河人家”旅游节,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农业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3.2 文化特色与资源

3.2.1 治黄文化

杨集村有丰富的治黄文化。1936年,位于黄堤桩号299+75~303+300的地方修建了杨集险工,该险工是为了增强堤坝的抗洪能力。修建坝、垛等防护工程,是为了防止水流冲塌堤防和控导水流。修建的险工是黄河绿色风貌带景观建设的重要载体[8]。

3.2.2 历史文化

杨集村有著名的肖堌堆古文化遗址,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文化遗址,该遗址包含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文化,包括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肖堌堆约8 m高,曾建有明、清两代的阎罗殿、三皇庙等。约在距今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便有大批先民在此处活动并生息繁衍,这是郓城县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一大例证。此外,红色文化也是杨集村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杨集村有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以及刘邓大军渡黄河烈士纪念陵园。

3.2.3 民俗文化

肖堌堆明清时期的寺庙建筑被毁,当地村民以及各界人士集资重新修建了三皇圣庙和白玉奶奶庙各一座。灵罗山古庙会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有固定的庙会日,庙会有斗羊会、担经、秧歌等传统的民俗文化表演,庙会十分热闹,百里之外也有与会者。在情人节等重要节日,杨集险工会有大量的情侣聚集,逐渐形成了固定的鹊桥日,因此,杨集险工也被称为“鹊桥圣地”。

3.2.4 农业资源

杨集村在黄河沿岸有杏、梨、葡萄等绿色水果精品采摘园,果树种植350余亩,有机水果采摘等商业活动实现了良好发展。目前以杨集村瓜果采摘园、农家乐园区为依托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初具规模。

3.3 现存问题

第一,空间资源划分界限不明显,基础设施不完善,标识系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第二,产业单一,虽然杨集村举办了“旅游节”等活动,但旅游项目较为单一,餐馆、民宿等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游客旅游的需要;旅游业相关的延伸产业缺少活力,没有形成品牌效益。

第三,历史遗迹历经风雨十分破败,亟须修缮;历史遗迹景观单一,对游客来说缺少吸引力。

第四,杨集村内的公共空间利用率低,活动场所配套设施落后,村中道路除主路外,大部分巷道都是土路;村中绿化面积太小,植物配置单一,绿化养护管理存在不足。

第五,乡村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足,传统文化没有得到良好的传承,除了特定的节日,缺少让游客参与和体验的文化活动。

3.4 解决策略

3.4.1 整合划分乡村空间资源

一个村庄在形成之初的空间整体功能布局就是最合理、最独立的布局,其类型有依山傍水、随形就势、择水而居等,而杨集村就是一个择水而居的村庄。在文化旅游视角下,对杨集村的乡村空间资源进行整合划分,不仅需要满足杨集村村民的居住需求,同时还要为游客提供游览、体验、休闲、娱乐的场所。在整合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从村民自身生活入手,兼顾游客体验活动的需求,在肖堌堆文化遗址、烈士纪念碑等固有肌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延伸,整合乡村空间资源,将其划分为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存空间,做到“四生”空间的联系与融合。居民和游客旅游空间互不干涉,又相互依存,在合理布局整体空间的同时又要关注交通系统的完整性,增强空间的体验性与可达性,形成特色旅游线路,更好地展示乡村文化的内涵[9]。

3.4.2 打造主题景观节点

乡村文化主要通过景观节点得到表现,设计的主题主景在整个景观规划设计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杨集村乡村景观节点设计的主要要素有植物、古井、庙宇、街市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生產景观。

文化旅游发展的目的是传承乡村的古老记忆,融入治黄文化、肖堌堆文化,景观节点能够展现更加鲜明的旅游特色。入口处是乡村的门面,对游客进入乡村形成第一印象具有重要影响,杨集村主要以木制柱子、茅草屋顶来展现文化,传承记忆;标志牌、主题雕塑、文化墙等良好地融合了乡村文化,根据在地性原则运用乡土元素,就地取材,在展现各个部分特色的同时串联全局,打造出一个宜居的乡村环境。

3.4.3 修缮和保护文化遗迹

文化遗迹是乡村文化的历史印记,要修缮和保护乡村中遗留的烈士纪念碑,遵循原真性原则,不仅要科学合理地保护文化遗迹,还要注重文化遗迹的开发与利用。乡村建筑因建设时间不同,肌理存在较大的差距,要挖掘地方文明和当地房屋元素,统一材质,保留较好风貌的民居,拆除废弃的民居,对新建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增加庙会场景、入口场景、原始村落等的墙绘。

3.4.4 打造创意性体验空间

文化旅游视角下,对文化的挖掘与利用不能停留在观赏层面,更要注重体验和参与层面[8],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提供多个让人们体验的项目,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场景营造和内容植入。例如,要将肖堌堆文化遗址打造为具有创意性的体验空间,可以创造沉浸式的体验场所,展现大汶口文化时期人类的生活状态,设计农产品季节性采摘等特色体验项目,将休闲娱乐和乡村文化良好地融合起来。通过创意性体验空间提高旅游吸引力,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

4 规划设计成果

杨集村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以“重拾乡愁记忆,寻梦古时文化”为主题,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打造了一个集乡村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新型乡村特色旅游地。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与重组,很好地利用了农业资源,改造了乡村生态环境,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让乡村实现“自性”的同时提高了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感,提高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

4.1 整合划分乡村空间资源

杨集村通过对原有风貌、文化资源特点、产业类型、空间功能定位等进行分析和梳理,根据水、游、林、宅、庙、集、田的乡村布局特点,现将乡村空间规划为“一环、两纵、六区”,其中“六区”指的是滨水文化展示区、绿色观光度假区、原住民居保留区、入口服务区、核心文化体验区、田园风光区。整合乡村内部交通线路,保证游线串联功能分区的同时更注重形成观光道路(如图1所示)。

杨集村在规划设计中根据主要道路的脉络,打造了两条特色旅游线路,第一条是“古文化+田园”,路线包括十三民俗街、特色民宿、堌堆餐吧、陶艺体验馆、民俗博物馆、纪念碑、农耕记忆等,让游客感受古文化、体验农耕活动;第二条是“果品创意+观河”,路线包括写生体验、葡萄园、杏园、儿童乐园、观景平台等,道路沿线设置特色景观,如花带。在主入口设置总平面图导视图,道路交叉处设置主题指示牌,完善基础设施[10]。

4.2 打造景观节点

文化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充分提取日常生活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和治黄文化景观的文化符号,并运用到主题节点中。在滨水文化展示区打造文化墙、文化柱为主景的景观节点,以方形和“几”字形穿插造型,展示古代治黄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当地的治黄文化(如图2所示);设置废弃的农耕器具或者其他材料建造的雕塑和小型的构筑物,丰富空间的文化内涵。绿色观光度假区的餐饮店,内部装修为远古时代风格,仿泥土墙面,木构架搭设的穹顶;“黄河度假民宿”是杨集村的一个招牌,以黄河河道变迁的历史设计装修风格,普及治黄文化相关的知识,通过现代营销方法为文化景观打造一个品牌形象以提高经济效益;核心文化体验区的十三民俗街,其建筑除了具有土坯房建筑的特点,还根据不同的业态进行了不同的外观设计,增加立面线条,丰富了建筑层次,同时对店面招牌进行设计,以茅草为基底,不同的店面主题有所变化,主题、造型更加明确。

4.3 修缮和保护文化遗迹

关于文化遗迹的修复,要秉承“修旧如故”的原则。刘邓大军渡黄河烈士陵园纪念碑这一标志性构筑物其原有构筑物外层脱落,需要选用与遗留物一致的材质进行砌筑,恢复碑上文字。对于陵园外部环境,要根据可达性原则设计一条直达纪念碑的主干路,在道路两旁穿插绿篱和文化墙,在文化墙上镌刻烈士的姓名;在折线式小路两旁增设雕塑,用简洁的景观语言渲染气氛,以符号化的景观为媒介,让人们感知烈士陵园的氛围并与烈士精神产生共鸣。建筑外立面改造需在保留原有石砌、砖瓦建筑结构的基础上,从材料和元素着手,统一风格,部分民宿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构筑物和室内墙面可种植藤本植物,如五叶地锦、凌霄等,增加立体绿化,另外设置小菜园、花园,最大限度地还原乡村居民生活的原始风貌,让建筑房前屋后都掩映在绿影中,创造优美的内、外环境。

4.4 植入创意性功能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本着绿色、文化、生态的原则,结合乡村古文化、红色文化开发文创产品,促进新业态发展。核心文化体验区以古时文化为主,修建仿古部落,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让游客能够直观地看见如何搭建古时建筑——巢穴和洞穴等;因庙会每年有固定的聚集时间,因此又杨集村设置多功能摊位,不仅规范了创意商业空间,还实现了一物多用,牢牢把握住了民俗文化传承和商业利益的平衡点。滨水文化展示区设置的小型艺术基地,有观黄河、观动物、观建筑等几个点位,可以满足游客写生、摄影等活动,游客或者村民可以在基地内部进行艺术创作。绿色观光度假区有果蔬采摘基地,发展了观光农业,让游客可观、可品、可娱、可劳,体验原始生态农业,了解农耕文化(如图3所示)。

5 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文化旅游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乡村的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挖掘乡村文化、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文化旅游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总结文化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特征,目的在于为乡村景观营造提供思考重点——体验性与参与性的结合。根据乡村现有肌理整合、修复、改造空间资源,传承与保护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能够促进乡村发展。通过分析杨集村的文化特点与景观资源特点,及其文化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能够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闫晨,黄艳萍.文化旅游产业影响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规划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06):20-23.

[2] 朱梅,魏向东.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比较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09):1262-1278.

[3] 刘宏燕.文化旅游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S1):430-433.

[4] 平措卓玛,俆秀美.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辨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2):65-67.

[5] 翟永真.乡村文化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6] 劉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环境,2001,17(1):52-55.

[7] 王楠,赵雪.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3):244-246.

[8]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黄河防洪志(《黄河志》卷七)[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103-117.

[9] 李晓,黄秋妍.文化旅游导向下的乡村空间整合设计[J].设计,2019,32(18):128-131.

[10] 王千意,黄滢.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以常州梅林村为例[J].设计,2018(23):67-69.

作者简介:徐艳芳(1979—),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建筑与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体验性文化旅游菏泽市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体验性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