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2021-06-15 20:58孙萍
中华魂 2021年6期
关键词:攻坚总书记精准

孙萍

2021年2月25日,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5万个农村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建党百年,恰是脱贫攻坚交卷时。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画上句号,这是亘古未有的壮举,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发展史上,对人类作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脱贫攻坚加速了世界减贫事业的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我们党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经过8年持续奋斗,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亿多人口处于绝对贫困之中,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贫富差距亦呈现扩大趋势。联合国极端贫困与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菲利普·奥尔斯顿在2018年发表访美报告中指出,美国约有4000万人生活在贫困中,1850万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消除贫困依然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挑战。许多西方人认为,改革开放将使中国朝着西方模式演变。事实证明,中国始终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功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进而创造了连续40多年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成果,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了70%,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中国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末预言:“有着世界上最能干的十亿人民和庞大的自然资源的中国,不仅能够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应验了这个预言。

领袖与人民心连心

中国曾长期饱受贫困问题的困扰,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根据联合国统计资料,1949年中国人均收入只有27美元,远低于亚洲平均数44美元。久困于贫,冀以小康。“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奋斗。”一代又一代接棒奋进,作出了不懈努力。改革开放后,党在全国范围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中国13亿人口,7亿是农民,农村普遍存在贫穷落后的问题。“好日子”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最艰难的工作在农村、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那些边远的、落后的少数民族生活的深度贫困地区。早年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见证了中国农村的贫穷面貌,对农民的贫困生活感同身受,脱贫的初心就蕴藏在农村生活经历中。

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大别山区……从黄土地走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倦的脚步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每到一个地方,他进家入户看得很细,不知掀了多少锅盖、掀了多少桌盖、掀了多少铺盖。他知道锅盖、铺盖里,装着群众真实的吃穿用度,从中读得懂锅里的穷,感受得到受穷的痛。他到过的每一个贫困村都深深留下对贫困群众的深切关怀和悉心挂念。“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映照出人民领袖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彰显百年大党的使命与担当。

完成非凡之事,必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行动。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发现:那些生活在资源贫乏、生态脆弱、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难以有效覆盖地区的贫困群众,通过传统扶贫手段脱贫难度很大,这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其内容涵盖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要求。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作出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個一批”脱贫路径。精准扶贫论述推动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资源使用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扶贫模式由偏重“输血”向“造血”转变。扶持谁、谁来扶持、怎么扶、如何退,路径清晰、脉络分明。各地拿出“绣花”功夫,在六个精准上想办法,从“五个一批”中出实招、见成效,走出了务实管用的脱贫路子。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几句话振聋发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想、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聚焦脱贫攻坚目标,集中力量打脱贫攻坚战,保证战胜各种困难、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他从多个维度论述了精准扶贫的构想和思路,从点到面,从基数到进度,回头看、动态管。既有“啃硬骨头、打歼灭战”的部署,也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意志。

人民群众以同样的深情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特困区和24个贫困村鼓足发展劲头,干群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脱贫攻坚的历史跨越。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原隆村、班彦村、长江源村、赵家洼村,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导下,实行易地搬迁。在创建新家园的易地搬迁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步步指导推进。这些从实际出发的思路,镌刻着领袖对贫困群众衣食冷暖、幸福安康的牵挂,从中托起人民爱党、爱国的信仰和力量,凝聚成脱贫攻坚的奋斗精神和巨大动力。

脱贫攻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实践,也是“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充满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力量。中国人民用顽强拼搏和奋斗,甩掉了积贫积弱的“穷帽子”,成功解决了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致富画卷,在追梦奔小康的路上,奏响一曲曲领袖与人民心连心的嘹亮歌声。

“精准扶贫”让小康社会跃上新台阶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2020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付出艰辛,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果,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能够做到,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这个正增长,来之不易,殊为至贵。

在脱贫攻坚的艰难时刻,中共中央召开了被外界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上以强硬举措向贫困宣战:22个中西部省(区、市)主要负责人,在脱贫攻坚责任书上郑重签名,向中央立下“军令状”。中央决定,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要稳在那儿,把责任担到底,不脱贫不能走。“宁肯自己多受累,也要让群众快脱贫,宁肯让自己掉上几斤肉,也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如同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把党组织建在连上一样,农村党组织成为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如此壮观的政党气象世界范围绝无仅有。

总书记亲自挂帅、督战,把剩下的“硬骨头”作为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由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扶贫局面。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因类型施策、因贫因原因施策,推动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多策并举,保证了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收到了“强化落实、吹糠见米”的实际效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在于面对任何困难和风险从不放弃、从不退缩、从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最有说服力的是西藏、贵州两省区。西藏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贵州是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问题,这两个省份脱贫攻坚困难较大。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加大投资,支持西藏发展各类产业,使西藏的建设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经过不懈努力,西藏地区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首位,2019年4月西藏全区74 个县脱贫摘帽走在前列。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2014年全省贫困人口623万,数量居全国第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按照中央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態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脱贫路径,把异地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从2016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易地搬迁,全省有188万贫困人口从大山深处搬迁到城镇新居,通过配套产业强化和培训就业等措施,保障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目标,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内所有脱贫县走出贫困,实现贫困摘帽。事实证明,“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一条“精准扶贫”的战略思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指引脱贫攻坚在危机中预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让挑战变动力,使建成小康社会跃上新台阶,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西藏和贵州是易地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看看以上奇迹和创举,决战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摆脱贫困,历史洪流巨响,蕴藏着百年大党的为民本色。

兑现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言必行、行必果,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党中央把扶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温度有力度的政策和策略,激发着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和脱贫信心。

2019年,脱贫攻坚步入尾声阶段,剩下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剩余52个贫困县,551万农村贫困人口,都是难中之难,贫中之贫,都分布在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都是几轮攻坚仍没有攻下来的“山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既定节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道出了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不改初心的意志,一诺重千金。

立下愚公志,吹响冲锋号,正当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之时,“屋漏偏逢连阴雨”,受经济下滑和疫情叠加影响,已脱贫人口中近200万人存在返贫危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其中一些人需要兜底保障脱贫。关键时刻党中央以有力行动兑现承诺,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挂牌督战”,以非常之难战胜非常之疫。全国52个挂牌县均有一名省级领导联县督战,中东部地区2008家社会力量结对帮扶1113个挂牌督战村,确保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在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收支面临极大压力下,民生保障力度不减反增。中央财政安排1484亿元用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金,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专门安排扶持资金417亿元,建立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优先保证扶贫项目开工,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政策精准实施,向着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发,再进发。

8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601亿元。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土地增减挂指标跨省域调剂和省域内流转资金4400多亿元,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7100多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东部9省市共向扶贫协助地区投入财政援助和社会帮扶资金1005亿多元,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万多亿元,等等。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充分展示了我们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充分展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显著提升的综合国力,这在中国扶贫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脱贫攻坚,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奇迹背后,离不开各行各业、离不开干部群众千百万,同心干;这奇迹背后,累计300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尽锐出战,和数百万名基础工作者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的背后,有1800多人的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润湿热土,用生命为群众蹚出摆脱贫困之路,用高尚品格和无私精神,点燃起人们心中的精神火炬。他们的精神和品格永远镌刻在扶贫攻坚的历史丰碑上,他们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摆脱贫困首要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脱贫攻坚工作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在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同时,引导困难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鼓足“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增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劲,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贫困村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创造力得以释放,能人越来越多,走出了一条条成功致富的路子。

深度贫困的陕西平利县县委书记带头,所有县级领导、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入村,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下沉一线,破解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难、四支队伍统筹难、帮扶干部下沉难、合力攻坚难的问题,开创了县委书记带头干,所有干部跟着干,群众争先恐后抢着干的脱贫攻坚新气象。经过不懈努力,解决了贫困落后现状。实践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基层干部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只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脱贫攻坚的大业就一定能够完成。

继续向着“高质量”脱贫道路迈进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中华民族千年梦想,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为了继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央决定:贫困农村人口脱贫摘帽之后,国家将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这是堅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体现在一个个具体指标上,民生改善一直在路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并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齐心协力,在全球实现高质量脱贫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就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攻坚总书记精准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攻坚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