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奥斯丁《爱玛》中的婚姻门第观

2021-06-15 05:57任瑜
文学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爱玛婚姻

任瑜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爱玛》中的三段不同身份女性的婚姻选择,探讨了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和价值观,英国阶级社会中人人遵循等级门第观,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爱玛》 婚姻 门第观

简·奥斯丁是一位英国18-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女性作家,被文学界评论为能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喜剧大师”。1775年,简出生在一个叫做斯蒂文顿(Steventon)的偏远村庄,父亲乔治奥斯丁是一名教区长,母亲卡桑德拉奥斯丁则是家庭主妇,过着比较优渥富有的生活。深受其父兄的影响,简从小大量阅读名著小说,为她的创作才华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简在其一生中共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或《最初印象》,1812)、《理智与情感》(或《埃莉诺与玛丽安》,1811)、《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6)、《劝导》(或《好事多磨》,1818)和《诺桑觉寺》(1818)。

18-19世纪的英国社会正经历着社会和政治的动乱,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期,旧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并存。在婚姻市场上,根深蒂固的等级门第观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影响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选择。简奥斯丁的作品很好地抓住了时代的特征,通过描写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家庭妇女的日常生活和细腻的内心感情生活,深刻地反映了英国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阶级观。其中,《爱玛》是简创作风格最为精彩、经典、成熟的代表作。

一.泰勒小姐与韦斯顿上尉

对于18-19世纪的女性来说,虽然随着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开始,她们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女性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不管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还是受过些教育的上层社会妇女,女性普遍都没有独立的社会生存技能和职业来维持生计,因此婚姻成了他们掌握长期饭票的一个重要通道,她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男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故事的开头便是讲述了泰勒小姐结婚的消息。泰勒小姐在伍德豪斯先生家待了十六年,不仅是孩子们的家庭教师,亦是爱玛和姐姐的知心伙伴。爱玛早年丧母,泰勒小姐在她的人生里占据了重要位置,从五岁开始就一直教导她,陪她玩耍,逗她开心,推心置腹、形影不离,两人的感情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泰勒小姐既聪明能干,又有见识举止得体,在伍德豪斯先生家很受欢迎和尊重。泰勒小姐若是一辈子待在伍德豪斯先生家也是不成问题的。诚然,泰勒小姐还是选择了婚姻作为其个人的更好选择。韦斯顿上尉出生于一个体面人家,早年继承了一小笔遗产,性格活跃乐于交际,高攀上了丘吉尔小姐家,但不幸的是,丘吉尔小姐英年早逝,只留给他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和一个小孩。迫于生计,韦斯顿先生将小孩过继给丘吉尔夫妇,自己又重新开始积累财富,开始新生活。泰勒小姐出生底层,毫无嫁妆,在婚恋市场上处于被动、弱势一方,能找到韦斯顿上尉这样一个有自己的房子,有点积蓄,过小日子的丈夫已算是不错的选择。韦斯顿先生第一次婚姻由于男女社会地位悬殊,丘吉尔小姐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婚姻不堪一击,找了泰勒小姐这样一个性格平和、明白事理的女人,心理肯定要舒坦很多。虽然简奥斯丁在这两位人物的身上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但读者不难体会出英国社会等级森严的阶级观,在恋爱、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阶级门第观是奥斯丁所揭露的英国主流社会的婚恋价值取向,男女双方择偶要相互在金钱、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匹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是不被世人所接受的。

二.哈利特·史密斯和罗伯特·马丁

18-19世纪的英国社会门第观不仅体现在在婚姻选择方面,同时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择友、社会交往。上层阶级一直处于高不可攀、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底层阶级时时刻刻透露出优越感,底层阶级则一副卑躬屈膝、唯唯诺诺的样子,以能够和贵族阶级相交往为荣,极尽奉承讨好之势。小说中的哈里特·史密斯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哈里特是被父母抛弃的私生女,从小寄养在校长家中。她的性格中有讨喜的一面:真诚、坦率、善良、谦卑,另一方面作者也从侧面反映出其性格缺陷:遇事没有主见,思想单纯,意志薄弱易受他人影响。通过与农民马丁的交往,哈里特在内心深处对马丁有了好感。但受到爱玛的影响,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情感对象错误地寄托在与自己完全不匹配的埃尔顿和奈特利身上。哈里特这种性格也使自己遭受了情感创伤,受到来自埃尔顿的揶揄嘲笑,自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随之,情感受挫的哈里特又一次将奈特利先生对自己的安慰帮助误以为是爱情,完全属于单相思。所幸的是,哈里特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择偶观,发现农民马丁才是自己的挚爱。马丁不仅深爱着自己,也能够拥有足够的钱担负起未来的生活,给自己提供物质的保证。哈里特的错误选择一方面是自己的性格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爱玛的控制和影响。作者通过描写爱玛对农民马丁的看法和態度也从侧面反映英国社会不同等级之间的社交关系。爱玛这样劝导哈里特“哈里特,你很清楚环境对人有多大的影响,不过我要帮你在上流社会里立稳脚跟,甚至也不依靠哈特菲尔德和伍德豪斯小姐。我要看着你始终跟上流人结交。为此,你要尽量少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爱玛从一开始就瞧不起农民出生的马丁,认为他是身份低下的人,她绝不会跟这些自耕农阶层的人发生关系。作者笔下的英国社会和婚恋市场遵循着隐形的交往规则,男女在与自己等级相当的人中寻求配偶才是唯一出路。

三.爱玛·伍德豪斯和奈特利

1577年,乡村牧师威廉·哈里逊在《英国记实》中对16世纪的英国等级制社会结构作了概述,将居民划分为绅士、公民和自治市民、约曼、工匠和工人四类,其中绅士这一类中, 又细分为国王、贵族、骑士、骑士扈从与普通乡绅。门第和财产是确定社会等级身份的决定性因素。(转引自姜德福,2004)小说一开始就描述到“爱玛·伍德豪斯又漂亮,又聪明,又有钱……她在人间生活了将近二十一年,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简·奥斯丁笔下的爱玛是一个有着三万磅财产的富家女,具有势利的财富、等级观念,因此她的身份和地位在海伯里村都有重要的影响。奥斯丁在小说中前后描写了好多段姻缘,如泰勒小姐与韦斯顿上尉、牧师埃尔顿先生和霍金斯小姐、弗兰克和简费尔法克斯小姐、哈里特和农民马丁,直到最后才揭晓小说女主人翁爱玛的真命天子。爱玛开始没有结婚打算,认为“我不具备女人常有的结婚动机……我一不需要财产,二不愁没事干,三不怕别人看不起……”虽然写作结构设计巧妙,故事发展引人入胜,但读者能猜到故事的结局。奈特利先生有钱,温和谦逊,跟伍德豪斯家不仅有多年交情,而且是伊莎贝拉的夫兄。小说中他以一个爱玛的责备训导者身份出现,在爱玛的为人处世和乱点鸳鸯谱时提醒她,劝导她不要自以为是、不带有偏见看人做事。奈特利口中的爱玛是这样的:“我看她的相貌是无可挑剔的……我觉得她并不为自己的相貌而自负。她的自负表现在别的方面……如果不看到她的缺点,她是毫无瑕疵的。”爱玛和奈特利的结合不仅有日久生情的意思,更有社会身份、阶层和财富等外在因素的匹配。婚姻中的“强强联合”体现了贵族阶级为保持身份和阶级优越性的等级观念,是当时英国阶级社会的真实写照。

四.结语

通过对《爱玛》中三段代表不同身份女性婚姻选择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奥斯丁的婚姻观和价值观。爱情是一段美满婚姻的基石,而财富和等级身份是联结和牢固婚姻的纽带。门第观念像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阶级社会中人们的婚恋选择,人人受其控制,无处遁逃。

参考文献

1.姜德福.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等级性质[J].安徽史学,2004.

2.简·奥斯丁著.孙致礼译.爱玛[M]. 上海三联书店,2014.

3.苏珊娜·卡森编.为什么要读简·奥斯丁[M].译林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爱玛婚姻
婚姻稳定的秘诀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探析小说《爱玛》的反讽特色
爱玛20周年:是跨越,更是起点
对婚姻的忠诚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保险起见
爸爸的乖乖女
自我反省与救赎成长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