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袁隆平

2021-06-15 02:27张杰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三亚湾袁老孩子王

张杰

2004年3月30日,袁隆平围观助手下象棋时,动手帮人挪棋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位一辈子躬耕田野、梦想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老人走了。

2004年,我刚入行不久,是海南日报社驻三亚记者站的记者。得知袁老在三亚荔枝沟的师部农场进行水稻实验后,我认为是个好机会,准备前往拍摄这位早在小学课本上见过的偶像。

做好准备工作,我骑着摩托车,赶到十多公里外的荔枝沟,但吃了闭门羹——工作人员担心打扰袁老,婉拒了采访。其实被拒也在意料之中,但我没有放弃,先去和在院外工作的助手们聊天、套近乎,取得他们的信任。第二天,征得同意后,在答应不打扰袁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我进入了大院,放下相机,观察大家的工作和生活。

袁老在三亚与同行交流

几天下来,院子里的人们,包括袁老对我的报道要求基本同意,只是在拍摄时,明显对镜头还有所戒备。那时,我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物理距离,什么是心理距离。尽管拍摄对象就在眼前,但是他对你的镜头是排斥的,说明你和他“靠得还不够近”——但无论如何,这总算是一个好的开始。那几天,我骑着摩托车,和袁老一起去几十公里外的田独镇看水稻、陪他去三亚湾游泳……他和我也熟悉了,最终放下戒备,甚至一见面就拍着我的肩膀说,“这位小记者又来拍照片了,哈哈!”

就这样,我拍下了这一组珍贵的照片。

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从外貌上看,袁老和其他老人相比,并没有特别之处。基地大院里,助手们围在一起下象棋,袁老也在旁边观战,着急起来就不顾“观棋不语”的古训,动手帮人挪棋子,用湖南话与对手争辩,辩着辩着,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袁老身上没有一点“大人物”的架子。他这样调侃自己,“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1米69,60公斤重,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

3月30日,院里的人忙着挂条幅、放鞭炮,庆祝袁老获得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袁老发现地上有个未燃的鞭炮,他弯下腰,用烟头悄悄点上。炮声响起,走在后面的助手们吓了一大跳,他像看好戏一样哈哈大笑,“孩子王”本色暴露无遗。

“小伙子,我可是主攻手哦!”排球场上,袁老冲着我说。他对自己的球技很自信,结果开局不小心把球砸在同队队友的后脑勺上,引来全场哄笑。袁老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脸上满是歉意,向队友再三道歉,结果没忍住,自己也笑了起来。

袁老喜欢球类运动,对棋类也兴趣浓厚,但他最骄傲的是游泳。从1968年起,袁老几乎每年冬天都会到海南南繁基地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而每次回到三亚,他都会抽空去海里畅游。助手向我悄悄透露,“游泳打球不算什么,袁老骑摩托车那才叫厉害,前后买过17辆摩托。”

我眼中的袁老,没有一点神秘,他真实的性情,让我感受到了特有的亲和魅力。我与袁老的接触,不过短短几天。但在当时,作为一个刚出道的“小记者”,能够得到他的支持,拍摄这样一组照片,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支撑着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坚定地走下去。

“谢谢袁老,请一路走好!”

袁老去点未爆的鞭炮

与助手们打排球是袁老在三亚生活的一部分,他对自己的球技充满自信

忙里得閑的袁老和家人在三亚湾享受天伦之乐

每次回到三亚,袁老都会抽空去海里畅游

猜你喜欢
三亚湾袁老孩子王
袁老,我们想您了!
我为袁隆平做雕像
小店主与大科学家的忘年交
耳边音犹在 如风暖心怀
孩子王CEO徐伟宏:为什么我们非常排斥纯线上的订单?
叫我孩子王
三亚湾海滩
基于潮位观测的三亚湾海岸侵蚀遥感提取与分析
实体店独角兽
孩子王二月二联动全国113家门店免费为宝宝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