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的研究

2021-06-15 19:32刘作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摘要:历史与社会是以历史、人文地理等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在培养时需要注重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社会参与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培养。历史教师在培养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培养的效果,需要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进而在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确定出教学关键性问题,将存在的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学科重点、学生学习难点有效解决,从而达到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教学关键问题

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此学科教学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学生的学科成绩、学生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水平。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更高的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在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健康、更稳定的发展,以下内容对七年级《青铜器与甲骨文》为例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关键问题。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和人文地理等知识的教育后,能够逐步掌握历史与社会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学生的人文品质与关键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历史与社会的核心素养主要是由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社会参与和家国情怀等元素组成。历史与社会五大核心素养之间有着互相联系与互相影响的关系,空间感知的过程针对的是时间的感知,历史意识需要特定空间,也就是空间感知中的历史发生时间。在空间感知与历史意识不断发展下形成了综合思维,而综合思维又同时促进了空间感知与历史意识的快速发展。空间与时间形成了社会,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又推动人类朝向社会实践发展,“家国情怀”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社会参与”“综合思维”四大素养的旨归。将五大核心素养应用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并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

二、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性问题

所谓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性问题是指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需要解决的关键性的学科重点与学生存在的学习难度问题。根据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可确定出如下教学关键性问题:第一空间感知问题。空间感知问题涉及到区域认知与人地观念两个方面,在区域认知要培养学生利用地图与图表获取所需的信息、培养学生对区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特征正确认知、培养学生对区域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差异正确了解;在人地观念方面,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二历史意识问题。涉及到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历史认同三个方面,在历史理解方面,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时间术语或者是习惯用法对历史与社会进行表述、培养学生对理解社会生产力、培养学生理解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文化、培养学生有效梳理历史演进脉络;在历史评判方面,培养学生应用不同资料有理有据分析、培养学生评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在历史认同方面,培养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培养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综合思维问题。培养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所具有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地区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环境是影响区域文明或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对时空条件下的生活区域与生活变化产生正确认知、培养学生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探究历史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社会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具备乐于探究与勇于实践的态度、培养学生具备选择与决断的能力、培養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五家国情怀。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逐步形成对中国、中华民族、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理解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关注全球文明状况,尊重世界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核心素养下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解决策略

(一)创建出良好的教学思路

所谓综合性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以综合性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目的。教师在开展综合性教学之前,需要创建出良好的教学思路,可先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站在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逐一将课本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引领学生学习初中历史七年级中的《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本课的内容划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揭秘青铜器、二是走近甲骨文、三是文明密码。在揭秘青铜器课程中,教师可以精选各种类型表铜器图片与视频等史料,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视角去理解青铜器,包括用途角度、铸造方法角度、制作工艺角度、史料价值角度等,还要在认知青铜器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解释;在走近甲骨文教学中,同样可引入甲骨文相关的史料,将甲骨文放置于历史长河中引导学生审视,促进学生认知甲骨文是我国文字出现最早的文字,还要认知甲骨文是促进我国文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元素,而且还要对甲骨文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功能与史料价值正确的认知,进而达到空间感知与历史意识的有效培养;在开展文明密码课程时,可以对文明密码活动进行解释,能够让学生明确青铜器与甲骨文充分反映出商周时代的文明。通过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利用史料证据作为实证,对历史进行有效的阐释,让学生认知知我国文明源远流长,进而激发出学生民族自豪感,实现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利用开放性问题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是针对历史事件进行理解、分析、评价,并与当下社会相联系,在揭示出历史事件本质的同时,能够对当下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度的认知,进而能够对当下社会的发展方向与模式产生认同感。因此,教师在解决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性问题时,可以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历史思维、分析能力、挖掘本质的能力等综合能力去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成为共同研讨问题的伙伴,能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下挖掘出正确的答案,在挖掘出正确答案的同时,提升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自信心,并产生喜爱挖掘历史事件本质的思想意识。

例如,同样以《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针对甲骨文知识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甲骨文是如何引导我国文字的发展的?”此问题可以说是对甲骨文知识的深入性研究,而在课本内容中只是将甲骨文促进了我国文字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并未对其如何促进发展的过程描述出来。教师可以将此问题作为学生课前的预习内容,可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去解决此问题,如史料记载、网络资源等,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利用作文的方式阐述出来。教师在课前进行收集,并提前阅读所有学生的阐述,挖掘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中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阅读史料并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对我国文字的发展产生敬畏之情,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有效提升。

(三)利用历史知识促进学生认同当下社会的发展方向

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时,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当下社会的发展,因为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利用历史事件所体现而出的社会本质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去验证当下社会发展是否准确,并且在学生掌握了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本质后,能够认同我国当下社会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在逐渐形成认同感的同时达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挖掘出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当下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模式,促进学生利用知识去正确看待当下社会的发展,进而形成认同感。

例如,在《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青铜器的诞生引导学生去正确认知——社会生产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然后再引入当下“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等。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因素后,引入当下的社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要有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通过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创新,进而推动社会更稳定、更快速地发展。在学生理解社会发展根本因素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后,会对当代社会的发展道路产生认同感,进而实现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历史与社会学科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联系性也较为广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掌握此学科的综合性这一特点,避免教学过程局限于教材中,而是在传授理论知识后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实践活动可丰富学生的情感,能够让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學中,教师可以设计青铜器肯甲骨文考古发掘,教师准备青铜器肯甲骨文的图片和考古材料,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网上可以买到的)让学生考古发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发掘过程让学生能学习到考古的知识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接受文物,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介绍我国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五)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解决关键问题

教学关键问题是学科的重点知识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强化关键问题以强化学生对此知识的认识,如运用大事年表法、年代尺等梳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运用年代尺梳理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土地政策,还可以通过不同朝代疆域版图让学生说出不同朝代疆域变化等等,运用地理地图和历史图片、考古文物,视频等方式解决关键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在《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中,教师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视频资料等增加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直观性,通过学生考古发掘,介绍我国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等等,同时可以运用青铜器和甲骨文发掘的地图,逐步突破教学关键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意识,综合思维,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解决教学关键问题需要教师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当下社会的发展模式产生认同感,并且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提升爱国情怀,实现核心素养有效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静芝.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素养的融合研究[J].神州,2020,(29):194.

[2]李海珠.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探究[J].学周刊,2020,31(31):95-96.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 刘作军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