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星座星间通信速率控制方法研究

2021-06-16 11:55刘壹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星间传输速率关系式

刘壹

(北京睿信丰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89)

1 北斗导航通信速控的研究现状

北斗导航在全世界通信组网体系中,进行了星座技术建设,确定了北斗导航卫星首批建设方案,即18、19 位北斗星。以Ka 为基础,构建了相控阵天线体系,形成了星间链路。与此同时,在导航卫星后续项目的建设期间,同样装置了星间链路单元,使其发挥出通信作用。现阶段,关于北斗导航、星间链路的各项研究工作,普遍集中在星间测距精确性、自动化确定轨迹、星地完成轨迹联合、组网间优化设计等。

然而,北斗导航系统中的星间链路技术,其功能与使用范围,并未局限在星间距离测算、轨道自动化确定两个方向。北斗卫星以全世界组网视角,完成建设之后,将会作为国内首个全球联网、24小时网络覆盖的星座。北斗导航系统中,各卫星之间进行传输信息时,将会在原有导航系统运行基础上,同时在全球各地区完成信息持续性回传,达成星与网互通状态。针对国内无法全规模进行组网覆盖的问题,具有有效整改意义。导航星座完成数据传输时,使用了星间传输技术,此类研究略有涉及,具体研究项目表现为:信号有效控制、通信传输协议等。

2 构建星间信道模型

2.1 星间信道模型的构建思路

在卫星进行数字化通信传输时,有效完成了QPSK 信号形式应用,此种形式具有不平衡性,其在平行正交各类方向的支路中,形成了不具相关性的数据流。可使用差异表现的速率、功率,以此准确获取通信功能。在星间链路中有效沿用了此种信号结构。此种信号组成方式,含有发射、接收信息的两类卫星,测量帧与平行支路相互对应。通信帧与相交支路形成对应关系。测量帧与通信帧,在功率涨幅方向表现出差异性,能够结合测量、通信情况,进行合理配比设计。在此期间,测量帧相比通信帧,在数据传输速度方面有所下降。同时信道测量所需时间,与通信信道测量产生的时间,具有相同性。在星距信道测量形成同步状态时,应采取信道位、帧的同步,以此节约硬件资源[2]。

2.2 测算方式

假设传输的信号为Si,在某时间点传输的信号为Si(ti),表达测算方式为:

在测算表达式中,Ci(t)表示的是卫星i 在测距指令下形成的扩频码;Pi(t)对应的是:卫星i 在通信指令下形成的扩频码;Dic(t)表示卫星i 在测距指令下形成的数据码;Dip(t)表示卫星i 在通信指令下形成的数据码;f 表示载波频率,对应的信号是星间链路;φic 对应的是卫星i 在测距指令下形成的载波相位;φip 对应的是卫星i 在通信指令下形成的载波相位。

情况二:如图5,作△ADB的外接圆⊙E,假设点E与点D在AB的同侧,连接DE、AE、BE,在⊙E中,∠DEA=2∠DBA=60°,又因为DE=AE,所以△ADE为等边三角形,所以∠DAE=60°,因为AD=AE,CD=AD,AE=BE,所以CD=BE,又因为AC=AB,所以△ADC≌△AEB,所以∠BAE=∠CAD=11°,所以∠BAC=∠DAE-∠CAD+∠BAE=∠DAE=60°,又因为AC=AB,所以

沥青道路的尽头,停车场北面矗立着一座现代建筑——“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馆题行书字体俊朗沉雄,是已故考古大家、被考古学界尊称为“七国院士”的夏鼐手笔。

在此关系式中,mk对应的是±m 后,获取的n 序列幅度。可以认定在任意时间节点进行的测算,比如t 为零。p(t-nT)是一种函数,对应的是脉冲波形。n=t/T,此种关系式表明了n 的取值方式,以向下取整为主。对于关系式中的整数部分,T 表示在特定符号节点的时间,T 与通信速率R 存在的关系表达式为:

针对通信信道而言,数据信息Dip(t),可认定为二进制位序列,具有数据随机性、双极性非回归等特点。同时,时间变量的表示方法为:幅度取值为m、宽值为Tb,借助正负极方形脉冲予以描述。在时间t 动态变化作用下,关系式为:

3 以星历背景的通信速控方式

3.1 计算通信速率

公式(1)给出的信号形式,在忽略编码效率的情况,误码率Pwu 的计算表达示为:Pwu=Q(2(E/N0)-1) (4)

在(4)关系式中,E 表示的是单位比特信号能量均值;N0 表示噪音初始密度。处理表达式(4),对于误码率Pwu值在固定情况下,其通信信号获得结果E/N0,表达方式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学习比较被动,从实际授课情况看,特别是人数比较多的班级,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过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讲授。商务英语的专业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只有在学生具有一定积极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最适合在独立学院教学需要的首先应该是案例教学法。

在此关系式中,c 表示的时光传播速度;Pi 表示的是卫星i 发射信息号的功率对应值;Gr 表示的是接收信号产生的增益;dih 表示通信进行期间卫星i、h 形成的通信间隔距离;k 对应的时皮尔兹曼常数;T 表示信号接收端口运行时的噪音温度。

结合关系式(5)、(6),进行关系式转化,能够获取信息位通信数据传输速率的测算方式:

以初始轨道面卫星为仿真实例,测算M11 卫星与相同轨道中任意卫星之间的间隔。相同轨道的一组卫星,具有升交点赤经一致的特点。此时ΔΩ 取值为零,结合关系式(10)、(11)的计算方法,能够获取cosx=cos(ui-uh)计算结果。同时,在关系式(13)的计算条件下,基于相同轨道卫星运转方向相同的思想,能够获取相位差值为固定数,即ui-uh 结果为固定值。在时间作用下,俩卫星间距发生浮动,借助星历参数取值形式,使用关系式(8)进行计算,能够获取M11 与其他卫星的间距,比如M11-M12=21351.61 千米,M11-M13=39455.56 千米,M11-M14=51523.12 千米等。

Y=6.47628+2.74429X1+0.02565X2+0.03299X3-0.21197X5-0.27737X6

3.2 测算星距

对于ih 导航卫星的延长线,会汇集形成地心角x,则间距表达式为:

在关系式中,li、lh 对应的是地心与卫星间距。

医学生无论在校学习期间还是将来成为医生,由于需要频繁接触各种死亡案例,因此会频繁地处于死亡凸显状态。 基于医学生群体这一特殊性,研究死亡凸显状态下的医学生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经上述计算,能够确定星间距离计算表达式为

在此关系式中的变量表达式为:

通过椎角逸出的等离子(氦离子、电子等)进入强磁场发生遍转,分别打在正、负极板上、接通外电路,行成电流。这叫磁流体发电。

在关系式(11)中,λ 表示的是轨道间形成的倾斜角;△Ω 表示的是两个卫星交汇位置赤经参数的差值;ui、uh 对应的是两个卫星的所在相位。

在关系式中,a 表示卫星的轴长度、e 对应的是卫星离心率,M 表示卫星真近点角。地心角x 由卫星ih 所形成,其计算表达式为:

在星间链路进行通信传输时,通信传输信号E/N0 的计算表达方式为:

洪泽湖现状汛限水位为12.50 m(废黄河高程,下同),警戒水位13.50 m,设计洪水位 16.0 m,校核洪水位17.0 m。其洪水调度按照2008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复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国汛〔2008〕8号)执行,在汛期预报淮河上中游发生较大洪水时洪泽湖应提前预泄,尽可能降低湖水位;根据不同洪泽湖水位,相应利用淮河入江水道、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及废黄河行洪。

3.3 通信速控

在关系式(11)中,在时间浮动情况下,两个卫星相位ui、uh有所改变。卫星间距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变量,针对固定搭配卫星间的链路通信,在时间作用下,会产生差异性的卫星间距。在特定卫星与其他各类卫星进行通信链路时,引起目标星的差异性,同时改变了星间距。因此,在星间完成信息通信时,设定通信速率取值的固定性,应结合间距最大、E/N0 取值不佳的因素,予以考量。

结合北斗卫星内部接入位置的控制信息,此类参数的具体取值,在卫星信号发送的星历中可查获。此类广播星历,同样可视为星间通信形式,或者是节选星间传输。如此可知:每颗卫星与各自星历相互匹配,在星间通信中,能够准确捕获目标卫星的星历信息;同时结合关系式(12)的计算方法,求得卫星间距。

然而,在进行近距离卫星链路时,信号空间压缩的情况下,接收信号品质优异。如若使用通信速率不佳的方案,将会引起传输资源产生浪费事件。以通信品质为出发点,开展信号传输、卫星间距之间关系的分析与研究,尝试以星历为节点,开展通信速控调试,以期顺应星间传输属性的浮动需求[4]。

在研究期间,应保障信号接收端,能够准确获取信号速率浮动变化,提升解调信息准确性,在有效数据传输前期,完成速率指示位植入。在信号接收方能够获取速率指示时,方可结合信号传输速率,有序调试数据帧。

4 仿真分析

4.1 构建北斗星座模型

北斗卫星在进行全球组网建设时,其空间星座要素具体包括:GEO 卫星×3,IGSO 卫星×3,MEO 卫星×24。与此同时,在轨道备份卫星上完成视情部署。GEO 卫星的轨道整体高度约为35711千米,节点含有三个位置,其一为东经80 度,其二为东经110 度,其三为东经140 度。IGSO 卫星轨道的整体高度约为35815 千米。轨道之间夹角为55 度。MEO 卫星轨道的整体高度约为21516 千米,轨道间夹角同样为55 度。回归周期为一星期,能够完成13 圈转移,相位选择方式以 Walk-er24/3/1 星座为主。初始轨道面上升形成的交汇点赤经参数为零。结合星座设计结果,MEO 卫星24 颗的数量,在星座卫星整体中占据4/5。作为导航星座,能够为全球组网提供通信服务。因此,在进行仿真计算时,以MEO 卫星为基础。

4.2 相同轨道星间通信仿真模拟

图1:M11 与异轨各卫星的通信传输情况

在关系式(7)中,Pi 对应的是发射机运行功率值,Gi 表示发射信号时产生的增加收益,Gr 表示信号接收时形成的增加收益,f 对应的是信号发射时的频率,T 表示信号接收端噪音形成的设备温度,此类参数可在事前逐一测定。因此,针对误码率的测算需求Pwu,应提前获取星间距离,方可完成通信速率R 的准确计算[3]。

由于M11、M15 两个卫星处于被地球遮挡的位置,难以完成直视,两个卫星间距的计算可忽略。同时,M18 与M12 位置相对应,M17 与M13 位置相对应,M16 与M14 位置相对应,可直接获取相应星距值,减少计算重复问题[5]。以M11 对应M12~M14 的距离为基础,结合公式(7)进行通信速率计算。在计算期间,各参数取值为:传输误码率Pwu=10-6,通信频率f=30GHz,发射功率Pi=20dBW,发射天线增益Gi=25.5dB,接收天线增益Gr=20dB,接收端噪音温度T=300K。赋值运算公式(7),获取M11-M12 的星间通信传输速率为51.52Kbit/s,M11-M13 的星间通信传输速率为12.13Kbit/s,M11-M14 的星间通信传输速率为10.8Kbit/s。

4.3 不同轨道星间通信模拟分析

北斗MEO 卫星并未在相同轨道面上,异轨卫星间隔作为时间变量,此变量可运算公式(12)获得。以M11 卫星、第二轨道卫星间距的计算为视角。计算发现:星距间隔最大值为55518 千米,是M11 与M22 之间的链路长度,星距间隔最小值为21411 千米,是M11 与M20 之间的链路长度。

以同轨面公式(7)的赋值形式为参考,误码率Pwu=10-6为固定值,结合公式(7)测算获得星间通信速率,测算结果通信速率最大值为51.3Kbit/s,通信速率最小值为7.8Kbit/s。以M11-M25 的通信传输为例,设定5Kbit/s 作为阶梯离散处理单元,完成量化处理,提升计算便利性。

4.4 分析星间传输能力

对于同轨、异轨通信传输速度开展对比分析,应侧重分析相同轨道卫星传输项目。使用固定速率进行通信传输时,通信速率计算结果,能够顺应链路长度最大值的情况,即M11-M14 卫星间隔链路。此时的通信传输速率为10.8Kbit/s。使用通信速控方式,对各卫星通信速率加以配置,传输效率可有效提升至少8.7 倍。

针对异面轨道卫星间隔信息传输的情况,可采取效能分析形式。设定通信速率为Rihb(t),在使用速率进行计算时,应以最大传输距离为首要考量因素,此时通信传输速率为最小值,即Rihb(t)min,在通信传输周期范围T 内,通信传输速率的计算方法为:

基于传统建筑工程施工中,各项工作均独立完善,极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如若这一现象发生便会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可使数据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可提高数据的精确度,从而不难发现,BIM技术可提高数据计算的灵活性及有效性,在土建工程施工中运用BIM技术可减少施工成本,确保工程工作效率的提升。将BIM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起到三维渲染、快速算量的作用,详情如下:

以M11 与M21 两个卫星间隔链路为视角,开展通信能力分析。在通信速率不变时,最小值为10.8Kbit/s。结合关系式(14)的定量分析形式,能够计算获得传输速率值为2.13。依据此种分析方式,可获取各卫星链路的通信能力,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知:在使用通信速控方法后,显著提升了M11 与各异轨之间的通信传输能力,通信传输最小值增涨了1.43 倍、通信传输最大值增涨了8.3 倍。结合相同轨道、异面轨道的通信传输情况观之,M11 卫星在链路其他卫星时,可使用固定速率,考量最大链路长度,即M11-M22=55518 千米,此时通信传输速率最小=7.62Kbit/s。在使用通信速控方法后,此最大通信传输速率值增长至51.53Kbit/s,通信效能至少增涨了1.93 倍。

4.5 仿真讨论

北斗导航信息传输的速控方法,是借助北斗卫星存储的电文信息,进行信道动态变化评估,形成了实时控制方案。以星间信号传输速率为基础,进行动态调控时,能够显著卫星之间的通信传输能力,由此说明:

GC-MS分析方法步骤如下:将475 mL水样加入1000 mL分液漏斗中,测定pH值为6.5~7.0,加入50 mL二氯甲烷,振荡萃取5 min,静置10 min,将有机层收集到烧瓶中。分别用硫酸和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水样pH值为1.5和10,使用50 mL二氯甲烷依次进行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萃取,振荡5 min,静置10 min,合并所有萃取液,经无水Na2SO4除水后取1 mL加入进样瓶中上机进样分析。

(1)星间信息传输连接而成的链路,具有时变可能性,在使用通信速率参数固定时,能够引起传输资源的重复使用,不利于节约通信资源。

(2)在导航卫星自身资源获得充分分析时,能够保障用户的通信品质,有效提升星间传输速率。使用传输速控方法,传输速率至少提升1.93 倍。

(3)结合北斗导航星座的运行特点,可在其他导航系统中进行同类研究。在研究期间,应简化分析程序,关注方法设计思路的清晰性。

微信群是一个即时的交流平台,在群中可以发文字、视频和音频,实现良好的交流效果。建构主义认为,交流可以实现意义的建构,交流是为了检验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或确证自我观点,获得某种认同。社会建构主义坚信,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参与者之间通过对话与交流的协商过程,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对话/交流的过程,这种对话/交流在知识建构群体或学习共同体中最为有效。Kafai&Resnik(1996)强调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4]。

在后续研究中,应以GEO 卫星、IGSO 卫星为方向,探索星间传输速控的有效形式,以期在全网中完成通信传输效率控制的部署,维持人们通信品质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通信传输速度,以期发挥北斗导航通信技术优势,为通信传输控制、星历高效使用奠定基础。

5 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北斗导航的通信特点,以星历为背景下,开展了星间传输速控的研究与仿真实践,经研究实践发现:同轨面、异轨面的星间链路,存在差异性特点,在传输速控方法的作用下,能够显著提升通信传输能效,使其传输速度是原有传输速率的1.93 倍。

猜你喜欢
星间传输速率关系式
萌宠家族之星间飞行
例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基于星间链路的导航卫星时间自主恢复策略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星地星间联合时间比对与卫星钟预报
跨山通信中频段选择与传输速率的分析
明确关系式
新一代全球卫星通信网络将百倍提升传输速率
新一代全球卫星通信网络将百倍提升传输速率
向量关系式变换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