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1-06-16 09:00蓝利芬
保健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康复

文/蓝利芬

膝关节损伤属于骨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包括膝关节脱位、膝关节骨折、半月板以及韧带损伤。膝关节属于机体下肢主要承重关节,极易因外界直接或间接暴力而损伤。相关研究发现,膝关节以一次性损伤为主,进而导致软骨骨折,且伴有撕脱而诱发胶原纤维异常、软骨细胞凋亡,造成膝关节活动障碍、关节僵直,直接影响其下肢功能,其发生率可达到30%以上,可直接危及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加之软组织愈合能力受到多方面干扰,常规保守治疗无法达到最佳效率,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手术仍属于膝关节损伤首选治疗措施,但临床研究发现,由于诸多膝关节损伤患者对本病相关认知缺乏一定了解,加之疾病的突发性,且发病后患肢可产生剧烈疼痛,使其极易诱发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因此在为该类患者提供有效治疗同时,积极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改革,早期康复护理模式逐渐步入临床,其应用于该类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淡化一定程度疼痛[1]。鉴于此,本文选取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4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8年6月——2020年7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男女比例分别为:10:13、11:12例;年龄分别为:18——74岁、19——73岁,平均值分别为:(46.82±1.42)岁、(46.51±1.13)岁;病程分别为:6个月——15年、7个月——5年,平均值分别为(3.21±0.16)年,(3.40±0.14)年,两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符合《实用骨科学精要》[2]中膝关节损伤诊断标准;(2)经CT或X线检测确诊;(3)年龄为18——80岁;(4)神志清楚。排除标准:(1)伴有手术禁忌症;(2)无法、不愿参与本次研究;(3)处于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康复期间注意事项、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必要时予以心理干预,淡化其负面情绪,提高手术积极性。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术前、术后需详细判断患者心理动态,深入掌握其心理存在问题,并依据患者基础资料,制定针对性、精细化心理护理方案,积极疏导其负面情绪,使其能强化康复训练信心。同时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目的、措施、机制以及注意事项,并开展全面化、合理性指导,促进其能够详细掌握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与关节功能恢复存在密切联系。护理人员需做到一对一指导,督促其合理锻炼,锻炼期间可依据患者心理特点,合理性予以对待,针对依赖性患者,需积极鼓励其开展功能锻炼,并实施心理干预及引导;针对性格暴躁者,需对其功能锻炼的进展、活动度实施合理控制,依据病情状况循序渐进。(2)术后护理:术后需协助患者将患肢抬至适宜位置,针对骨折患者,应确保其外固定位置稳定,并详细评估其各项指标,如足背动脉搏动、患肢趾端血运、渗血等状况,若发现异常,需立即通知医师,予以对症干预。若患者肠蠕动逐渐恢复,可食用高维生素、高钙类食物。术后康复锻炼:术后1d——5周训练:患者麻醉逐渐淡化,可予以等长收缩训练,如踝泵、股四头肌训练等(>500 次/d)。同时依据患者病情好转状况,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对于疼痛感较低者,术后第一天可予以各个方向抬腿锻炼,积极规避肌肉萎缩现象。术后2d可进行器械锻炼,如关节锻炼运动器,在操作过程中,由专业护理人员予以指导,缓慢进行干预,1/2次/d,反复5次/min,训练结束后可予以冷敷,时间维持在20——30min。术后1周持续强化上述锻炼,并训练关节活动度:屈膝,选择关节松动术中分级震动技术,被动后活动膝关节,在屈曲训练期间,若产生严重疼痛,为正常现象,告知患者不必过度担忧,锻炼后30min疼痛可逐渐淡化,未影响正常组织,但训练期间,需被动屈膝<60度。术后2周——4周,应强化腿部力量干预,以踢皮筋、抬沙袋为主要训练方案,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增加屈膝角度(每周10度),若在训练期间,肌肉产生轻微牵拉感或疼痛,均属于正常现象,训练期间不可暂停,防止干扰整体效率。

表1 2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n=23]

表1 2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n=23]

组别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6.52±9.87 91.23±10.36 67.42±8.34 93.56±10.26 64.52±8.43 94.56±10.26对照组 66.57±10.43 80.34±9.34 67.82±9.63 65.34±8.73 64.31±8.34 65.72±8.64 t 0.017 3.744 0.151 10.046 0.085 10.312 P P>0.05 P < 0.05 P>0.05 P< 0.05 P>0.05 P < 0.05

表2 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 23 67.42±8.34 93.56±10.26对照组 23 67.82±9.63 65.34±8.73 t 0.151 10.046 P P>0.05 P< 0.05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护理后1周参照美国研究健康调查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3],其中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项目,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2)观察干预前、干预后三个月选择HSS 评分观察膝关节功能[4],HSS关节评分量表包括屈曲畸形、肌力、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功能、疼痛等,总分为100分,<59分为差,60——69分为中,70——84分为良,85——100分为优,分值越高表现恢复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生活质量比较

2组护理前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组护理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膝关节属于机体结构中活动度最多,且结构较为繁琐的滑膜关节,若时间固定较长,极易诱发关节囊粘连、萎缩、关节僵硬等现象,进而使膝关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同时膝关节损伤经复位内固定术后,可由关节韧带、关节囊等所造成活动障碍,若运动、负重缺乏,可直接干扰软骨细胞与纤维软骨细胞营养,进而造成肌肉萎缩。

现代理论发现,膝关节损伤术后早期活动,骨折端可诱发相应应力,使骨折端骨痂形成钙化,进而改善破损感觉面,因此早期功能康复产生的应力可规避骨痂硬化继续生长,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发生[5]。但既往临床以常规护理为首选方案,虽取得一定价值,但对患者基础疾病掌握程度较低,无法针对性予以护理干预,且对患者机体状况无系统性概念,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患者突发状况,同时对患者疾病掌握程度较低,对手术毫无概念,使其诱发不同程度心理障碍,进而直接降低临床护理效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不断完善,早期康复护理已在医学领域上不断增加,其护理干预可针对某种疾病实施针对性干预,且更加有效完成医疗辅助操作,进而大幅度改善治疗效率,甚至改变医疗结局。早期康复主要对术后早期患者予以精细化、系统化康复训练,大量文献已证实,其日益成为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对关节消肿止痛起到明显作用,增加患者活动度,且能够规避关节粘连,进而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6]。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肿胀淡化、骨折愈合,有效恢复肢体生理功能,规避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同时能够促进患肢静脉血及淋巴液回流,降低粘连,淡化肿胀,促进骨折处于生理压力,利于关节功能快速恢复。另研究发现,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科学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患肢功能,促进患者劳动能力、日常自理能力快速恢复,且可行性较佳。

综上所述,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膝关节关节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