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理念在改善口腔科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分析

2021-06-16 09:00徐晨张雨骐罗洁
保健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口腔科优质常规

文/徐晨,张雨骐,罗洁

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医院逐渐提升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办法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近几年,优质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逐渐推广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更加注重细节化护理,致力于为患者创造优质的治疗条件,因此,在临床护理应用中受到重视。口腔科为具备较高流通率的科室,护理方法存在差异,护理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为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实现满意度改善,需要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指导。本次对于在临床口腔科护理当中应用优质服务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时间段为2019.5-2020.7在本医院实施口腔治疗患者入组,抽取例数为88例,研究纳入条件: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本次研究,均进行知情同意书签订;排除条件:存在精神功能障碍者。分组采用随机模式进行,两组组别名称为常规组、优质组,优质组中男病患例数、女病患例数依次为21例、23例,年龄范围25-55(岁),平均年龄为44.42±1.41,常规组中男病患例数、女病患例数依次为20例、24例,年龄范围25-56(岁),平均年龄为44.36±1.54;本次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研究中未显示出比对差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因此,该研究分组方式可行。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口腔科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为患者对于治疗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同时对于口腔疾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告知,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优质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与患者进行密切沟通,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在护理程序执行过程中注重满足患者内心需要,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服务为高效服务及优质服务,护理过程中为患者实施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实现压力释放,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及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注重与患者进行密切联系,对口腔治疗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使患者积极配合完成治疗。同时在满足各个护理程序的条件下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者能够感受到人文关怀,从内心深处信任护理人员并能够实现相关细节自控,提升临床护理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护理指标:负性情绪评分、知识掌握度、心理需求满足度及护理满意度。本次为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本次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①不满意:调查问卷得分:0-30分、②满意:问卷得分:31-70分、③很满意:问卷得分:71-100分,总满意度计算公式:总满意度=(患者总数-不满意总数)/组间总数×100%。利用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知识掌握情况:主要为口腔疾病、相关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满分为100分,患者得分85分以上为掌握优,得分为60-84分为掌握良,在60分以下表示掌握差,知识掌握度=(患者总数-掌握差总数)/组间总数×100%。患者心理需求满足程度:主要涉及内容为口腔科患者的疑问解答。患者不存在心理负担及疑问判定为优、患者存在部分疾病知识疑问为良,患者存在较多疑问未得到有效解释判定为差,心理需求满足度=(患者总数-满足度差总数)/组间总数×100%。情绪评分通过焦虑、抑郁评价表进行评估,评价表得分情况判定患者情绪状态,评分越高患者情绪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系统针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数据指标数据进行分析,n%对于知识掌握度、心理需求满足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表示,计算检验方法为卡方,负性情绪评分通过(±s)方式进行表示,通过t实施数据检验,统计学软件最终结果为P<0.05,可以说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优质组、常规组知识掌握度对照

优质组患者知识掌握度与常规组比较掌握度较高,存在较强比对优势(P<0.05),见表1所示。

表1 优质组、常规组知识掌握度对照[n(%)]

2.2 优质组、常规组心理需求满足度比较

优质组患者心理需求满足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比对差异性较强(P<0.05),见表2所示。

表2 优质组、常规组心理需求满足度比较[n(%)]

2.3 优质组、常规组满意度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优质组、常规组护理满意度,可看出优质组对比优势(P<0.05),见表3所示。

表3 优质组、常规组满意度分析研究[n(%)]

2.4 优质组、常规组负性情绪评分比对

护理前,评估两组负性情绪评分,两组分数差异性较弱(P>0.05),护理后,优质组分数产生明显下降,比对优势性较强(P<0.05),见表4所示。

3 讨论

口腔科相比于其他科室更加需要实现科室护理质量优化,伴随近几年人们对于临床护理的要求不断提升,各医院需要更加注重临床护理的优质性,全面改善现阶段口腔科中的护患关系及护理质量,因此,对于护理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1]。

表4 优质组、常规组负性情绪评分比对(±s;分)

表4 优质组、常规组负性情绪评分比对(±s;分)

组别 焦虑评估分数 抑郁评估分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优质组(n=44)72.33±4.20 28.15±7.34 72.42±6.77 32.04±3.41常规组(n=44)71.28±3.40 52.51±7.12 72.14±6.43 55.07±3.72 t值 1.2889 15.8015 0.1989 30.2716 P值 0.2009 0.0000 0.8428 0.0000

优质护理服务中更加注重护理方式是否恰当。与儿科、眼科、内科及皮肤科等相关科室相比,口腔科患者具备较大流动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更应实现护理工作加强,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条件。适宜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护患关系,更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治疗效果的全面提高。不同科室应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取得的护理效果也存在差异。因此,为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各科室需要选择适宜恰当的护理方式[2-3]。

优质护理服务更加注重护理质量提升,使护理方法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创设良好的治疗条件,实现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在基础护理之上实现护理责任机制落实,同时对于护理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使患者能够严格按照每项护理工作进行完成,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将护理措施有效落实,同时,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中心,根据患者内心需求进行护理工作开展,从根本上实现护理质量提升[4-5]。

本文研究显示,护理前,优质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常规组,数据指标相似性强(P>0.05),护理后,显现负性情绪评对比差异,优质组分数偏低(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中,优质组、常规组比对结果显示优质组有优势(P<0.05),优质组、常规组对比知识掌握度可看出,优质组患者掌握度更高(P<0.05),优质组、常规组对照心理需求满足度,差异性较强,优质组心理需求满足度偏高(P<0.05),因此,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患者能够有效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综述,优质护理能够在口腔科中发挥较强的护理优势,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度,使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口腔科优质常规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常规之外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优质护理在缓解口腔科恐惧患者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