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护理模式和疼痛针对性干预模式下护理在早产儿浅静脉留置的比较研究

2021-06-16 09:00潘丽慧
保健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疼痛感鸟巢早产儿

文/潘丽慧

早产儿未经母体的足月孕育,器官发育的成熟度与身体素质均远远落后于足月新生儿,且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极大地增加了患有多种疾病的概率。临床资料显示,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致使早产儿更容易受到多种形式的伤损。当早产儿处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之内时,为了帮助其健康成长,必须通过多种具备“侵入性”的医疗干预方式,对可能危及其生命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而这些干预均会使早产儿感到疼痛。相较于身体器官,早产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已经可以确切感受到疼痛。以静脉穿刺输液为例,若重复接受致痛操作,则早产儿必然会对疼痛刺激做出一系列急性应激反应,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早产儿内分泌、免疫、植物神经和行为均会出现变化,进而对大脑造成不良影响。短期而言,早产儿心跳速度加快、血液升高、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长远来看,早产儿的痛觉会受到不可逆转的伤损,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功能性障碍。基于此,针对早产儿进行治疗及护理时,医护人员务必提高对于“疼痛”的重视程度。本研究旨在分析常规护理模式和疼痛针对性干预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浅静脉留置护理时,究竟在哪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现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整理,面向社会公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综述

自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9年10月~2021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中选取36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母体孕育时间超过27周但未满37周的早产儿;(2)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预期在5天及以上时间内持续进行输液治疗的早产儿;(3)静脉无任何伤损情况,外周静脉血管简单且皮肤完好,能够进行浅静脉留置作业的早产儿;(4)未使用肌松剂或麻醉剂的早产儿;(5)机体情况尚可,病情较轻或一般的早产儿;(6)本研究所有入组患儿家长均在充分了解本研究流程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1]。

排除标准:(1)确诊为凝血功能障碍的早产儿;(2)先天存在残疾、畸形、大脑或小脑发育不全、中枢神经受损的早产儿;(3)因各种原因导致死亡的早产儿。

基于预期目标设定,将360例早产儿分为五组,具体情况如下:

(1)疼痛针对组:180例,男孩102例,女孩78例,胎龄区间28~35周,平均(31.25±2.59)周;体重区间1198~2945g,平均(2042±435.28)g;

(2)常规护理组:180例,男孩106例,女孩74例,胎龄区间29~36周,平均(31.43±2.67)周;体重区间1205 ~ 2973g,平均(2039±451.16)g。

每组的180例早产儿进一步分为头皮静脉穿刺组、肢体静脉穿刺组、腋静脉穿刺组、颈外静脉穿刺组以及股静脉穿刺组,每组人数依然相同,均为36例。

比对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体重分布情况均未发现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简析

(1)两组早产儿成功自母体分娩而出后,迅速建立外周静脉,目的在于:①对早产儿进行间隙性、连续性的输液治疗;②保证每一位早产儿均能及时、足量地接受输液治疗;③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为早产儿足额补充电解质和营养物质;④为有需求的早产儿输全血或血制品。

(2)两组早产儿浅静脉留置针的选择:均为Y性留置针(威高)。

(3)静脉位置选择:根据上文所述的分组情况,共设定头皮、肢体、腋下、颈外、股静脉五个区域进行穿刺。

(4)日常管理及维护要点:①置管前,由本院医护人员向早产儿家属解释置管的目的,并耐心解答家属的一切疑问,并严格遵循分组计划进行穿刺作业;②置管后,对置管部位的变化情况进行护理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时需立刻干预。

上述前置工作完成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照顾两组患儿。针对常规护理组患儿,采用U型鸟巢护理,人工模拟母体子宫环境。“U型鸟巢”构筑及应用方式如下:①使用质地柔软的棉质被褥,将之对角折叠后,通过滚筒卷折的方式,形成长条状;②进一步围成形似鸟巢的U型结构,务必保证可容纳早产儿的身体;③使用前,将“鸟巢”放置于暖箱中,调整温度至35℃左右;④将早产儿裸体放入暖箱中,于脖颈下垫靠软垫,保持颈部处于伸展状态,身体整体的姿势犹如母体子宫,目的在于提高早产儿的舒适感、使其保持安静、减少哭闹[2]。

采用疼痛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护理疼痛针对组早产儿,具体护理流程为:①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联合非营养性吸吮与疼痛干预音乐疗法;②非营养性吸吮的重点为:在对早产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将安慰奶头放置于早产儿的口中,模拟吮吸进食的过程,但并无任何流质食物进入早产儿体内;③疼痛干预音乐疗法: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由护士轻柔地哼唱摇篮曲等适合婴幼儿听的舒缓乐曲,帮助早产儿进入梦乡,避免穿刺疼痛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脑造成影响。

1.3 观察指标界定

按照表1所示的标准对两组早产儿静脉穿刺过程中对疼痛的反应进行评估。两组患儿得分越低表明疼痛感对早产儿的影响越低。见表1。

表1 早产儿疼痛评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s”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相关结果以“n(%)”的形式呈现;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疼痛针对组早产儿的平均得分为(3.15±0.26)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5.42±0.39)分,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疼痛感影响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早产儿疼痛感影响评分对比(±s)

组别(n) 得分(分)疼痛针对组(180) 3.15±0.26常规护理组(180) 5.42±0.39 t值 8.629 P值 0.006

3 综合讨论

本研究开展期间,为了尽量减少因操作原因对早产儿造成的损伤,参与临床护理的7名护理人员均经过严苛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具体的培训内容为:增加7名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识深度,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及日常其他护理作业中,均使用极其娴熟的技术,保持动作的轻柔程度,避免人为操作使早产儿产生疼痛感。为疼痛针对组患儿准备的两种护理干预模式的作用机理在于:(1)非营养性吮吸:①早产儿尽管未能通过奶嘴摄入营养,但持续进行吮吸的动作能够对口腔形成刺激,大量增加5-羟色胺的释放,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早产儿机体自主产生的镇痛效果;②非营养吮吸可使早产儿的大脑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进食”行为中,使神经对于静脉处的“痛感”降低,进而使早产儿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哭闹等行为加强机体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产生的应激反应[4]。(2)疼痛干预音乐疗法:①该方式借助一种心理良性刺激原理,实质上归属于心理治疗范畴,能够有效地对很多心理性和生理性的疾病进行整体性治疗,可有效缓解早产儿在生理和精神方面的痛苦;②在播放轻柔、舒缓音乐的过程中,乐曲的旋律能够使早产儿的心绪得到平复,降低过快的心率和过高的血压,进一步稳定呼吸频率。本研究开展期间,当早产儿出现轻微的哭闹等现象时,通过播放或由护士轻声哼唱摇篮曲,早产儿能够迅速进入梦乡。选在此时对其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更佳。

综合而言,针对所有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本院已经全面采用U型鸟巢护理模式,并将之作为常规模式。但此种方式更适用“静态”的新生儿,即新生儿原本的情绪便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通过模拟母体子宫的方式,有助于新生儿产生依赖感。但在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此种方式无法帮助新生儿转移注意力,机体层面产生的疼痛感仍然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影响新生儿的成长。因此,以U型鸟巢护理为基础,配以非营养性吮吸和疼痛干预音乐疗法,可有效弥补常规基础护理的不足。

猜你喜欢
疼痛感鸟巢早产儿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鸟巢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打联赛 去鸟巢 看中网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