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中风眩晕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研究

2021-06-16 09:01章佳敏
保健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例数中风穴位

文/章佳敏

中风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发病较急,症状复杂,且疾病发展迅速,又叫作脑卒中,若为急性中风,则会造成眩晕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肢体、语言功能[1]。眩晕是急性中风的后遗症,是传统中医学的一种症状,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征,随着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该病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疾病[2]。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产生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引发死亡,所以在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外,还应为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3]。为探究中医护理对急性期中风眩晕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文为我院2018年11月-2020年7月接收的68例急性期中风眩晕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和结果总结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8年11月-2020年7月本院接收的6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划成两组,各34例。参照组内,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各为19例和15例;年龄最大和最小者,分别为73岁和43岁,平均年龄值为(55.79±3.19)岁;病程13天-21周,平均病程(3.77±1.15)周;中风类型:脑梗塞、脑出血,例数分别为18例、16例;病情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例数分别为10例、11例、13例。观察组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各为20例和14例;年龄最大和最小者,分别为74岁和42岁,平均年龄为(53.66±4.05)岁;病程15天-22周,平均病程(4.42±2.03)周;中风类型:脑梗塞、脑出血,例数分别为19例、15例;病情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例数分别为12例、10例、12例。比较后可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区别,符合比较条件,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常规心理护理,常规用药护理等,并指导患者养成正确饮食习惯,协助患者预防压疮,多翻身,保持床面干净卫生,按照实际状况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能力训练等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中医辨证饮食指导,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若患者为风痰阻络型,可食用黑豆、鲤鱼等,不得食用牛肉;若患者为气虚血瘀型,则可食用黄芪、山药等,不得食用肥肉、辣椒;若患者为肝阳上亢者,则多食用黑木耳、冬瓜等,不得食用羊肉、辣椒等;若患者为阴虚风动者,则以清热养阴类食物为主;若患者为阴阳两虚者,则以肝肾滋养类食物为主。②中医用药指导,护理人员按照医嘱用药,按照患者证型给予指导,并对药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口服用药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选择养血柔肝、活血化瘀类,按照证型指导服药方式。③中医特色护理,为患者按摩穴位,通过穴位刺激,达到平肝潜阳、疏肝活络的效果,选取穴位包括风池、肝俞、合谷、太冲等。耳穴埋豆,每天按压三至五次,每次三分钟,隔天更换一次,两耳交互进行。穴位选取神门、心、脾、降压沟、肾等部位。穴位贴敷,每天一次,穴位选用双足涌泉穴。④中医情致护理,利用移情法、音乐疗法,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疏导,帮助患者缓解压力。通过言语开导、缓解患者悲观情绪,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增加治疗信心。⑤眩晕干预,患者眩晕时,指导其卧床休息,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将光线调暗,减少光刺激。持续观察患者眩晕次数、程度和持续时间,并为患者监测血压,如果异常马上处理,若患者产生视物模糊、眩晕加重、血压持续上升等情况,则应马上做好抢救准备。体位护理,患者眩晕时,将其头部稍抬高,呕吐时采用侧卧位,进行口腔护理,确保室内光线适宜,更换体位时动作缓慢,不得进行深低头、旋转等动作,避免摔倒。⑥其他中医护理,如用冷毛巾外敷额头,每晚温水浴足,按摩涌泉穴协助患者入睡等。活动指导,按照患者病情状况,指导患者进行舌操、降压操等功能锻炼,眩晕缓解期,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操锻炼。若患者因眩晕造成严重呕吐,则暂时禁食,按医嘱进行静脉补液,呕吐停止后,患者进食易消化食物。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护理依从性进行观察分析。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方面;护理效果包括治愈、好转、缓解、无效四方面;护理依从性包括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方面。生活质量通过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估,包括四个维度,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护理效果当中,治愈指的是患者眩晕等相关症状消失,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好转指的是患者眩晕程度降低,发作频次下降60%以上,有轻微头昏感觉,其他症状明显好转,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缓解指的是患者眩晕情况减少,发作频次下降,有轻微周围物体和自身旋转感受,其他症状有所缓解,但对生活和工作具有一定影响;无效指的是患者眩晕等症状并无缓解,甚至更加严重。护理依从性当中,依从指的是患者配合中医护理方案措施执行次数多余50%;部分依从指的是患者对中医护理方案配合次数超过一次,但少于50%;不依从指的是患者不配合中医护理操作;总护理依从性为依从性和部分依从性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统计学软件的计算之下,以P值是否大于0.05作为评定界限,来确认统计价值。其中,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分别以T值和x2进行检验,两者表述方式分别为(均数±标准差)和n(%)。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别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34 52.16±6.13 73.27±8.65 40.18±6.06 59.94±7.63 45.47±8.45 66.99±7.43 34.12±6.10 54.88±8.16观察组 34 52.51±5.62 87.28±4.83 40.05±5.95 81.43±8.54 47.11±8.31 88.22±7.99 54.00±7.02 69.47±6.13 t 0.2454 8.2457 0.8925 10.9419 0.85069 11.3458 12.4644 8.3356 P 0.8069 0.0000 0.9291 0.0000 0.4226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别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n(%)]

中风指的是突然晕倒,且伴有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的一类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中风是一种常见重症,包括出血性、缺血性两种性质,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护理方式,一直是医疗人员面临的问题[4]。急性期中风者常伴有眩晕症状,对急性中风的治疗重点,主要以缓解眩晕症状为主,常规干预措施对急性中风眩晕患者而言,并无理想干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中医护理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相关功能,具有良好护理效果[5]。

中医护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在中风急性发作期,可以减少患者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护理按照活血化瘀的原则,为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措施,并结合心理、饮食、中医特色等护理干预,包括按摩穴位、穴位贴敷等,协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医护理将辨证施护原则贯穿于护理工作当中,为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护理干预,从而取得良好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为急性期中风眩晕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有效率和依从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例数中风穴位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