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进展

2021-06-16 09:01马清华
保健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治疗法中成药溶栓

文/马清华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等,其中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脑血栓形成基础病因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1]。ACI常见临床症状有头昏、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昏迷、失语,甚至出现轻度瘫痪、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2]。ACI发病后大部分患者可保持意识清醒,若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会对脑干及间脑功能造成影响,发病不久后可能会导致死亡[3]。根据流行学表明[4],我国现存700多万脑血管病患者中,ACI患者占70%。ACI具有极高致死率,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因此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一直受到医疗界的重视,经过长期的研究,在治疗ACI方法上取得巨大进步[5]。现对ACI的治疗进展展开综述。

1 西医治疗进展

1.1 溶栓治疗法

在短时间内快速疏通缺血状况、使病灶区微循环得以恢复,将脑部缺血状况得到改善。目前临床应用的溶栓药物有一代、二代溶栓剂等,一代溶栓剂为链激酶和尿激酶,二代溶栓剂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和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6]。刘君等学者研究表明[7],治疗ACI,试验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后阿加曲班序贯,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来越显著(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提高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抗凝治疗法

将人体抗凝剂的用量加大,从而使血液的凝集得到延缓,减少血管阻塞形成,现阶段,临床实施抗凝剂存在多种,如肝素剂和藻酸双酯钠。其中肝素对凝血因子的活性起到关键作用,但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出血倾向,因此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若存在出血性病症、高龄、肝肾疾病,患者应禁止使用该类药物。而藻酸双酯钠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显著的抗凝作用,其抗凝时间能够维持在6h,且有效规避血小板聚集,同时能够有效优化微循环。且具有未造成出血、不良反应低等优势。

1.3 脑代谢保护剂治疗法

该保护剂可对脑部缺血性带来的损害起到极大程度的抵抗,对任何ACI患者都可适用[8]。目前应用在临床上的脑代谢保护剂有胞二磷胆碱,其促进卵磷脂合成,使网状结构功能增强,对大脑能量、蛋白的合成、脑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吡咯烷酮类,加快大脑细胞蛋白合成及代谢、脑血流量增加、防止大脑部分组织缺氧、可对记忆强化。

1.4 降纤治疗法

使纤维蛋白质降解,纤维系统活性增加,对血栓形成或溶解起到抑制作用[9]。目前应用在临床上的有降纤酶、巴曲酶等。降纤酶为ACI的治疗药物之一,其安全性高,并且早期治疗使疗效较为显著。巴曲酶属于临床新型药物之一,其属于生物合成的高纯度类凝血酶物质,为糖蛋白类。部分研究表明,降纤治疗对ACI患者疗效不显著,反之会加大患者脑缺血的风险。因此,治疗ACI,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选择合理给药途径[10]。

1.5 高压氧治疗法

诸多ACI患者脑部血液减少,造成脑细胞死亡增多,且降低供氧量。而高压氧疗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脑血流量,合理增加氧弥散度,进而促进脑细胞在常压下,无法达到氧气供应,优化脑组织缺陷,降低脑水肿,且改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完善凋亡神经细胞。有学者研究发现[11],早期实施高压氧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优化临床质量,该技术治疗ACI患者使用不同频率,每天2次疗效由于每天1次,因此对于ACI的治疗,采纳合理性治疗适宜、不同频率显得尤为重要。

2 中医治疗进展

2.1 中药汤剂治疗法

ACI在中医学上称为中风,治疗时具有自身独特的手段,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杨康强等学者研究表明[12],治疗ACI,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溶栓配合通梗汤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改善方面,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中成药治疗法

多年来,为了能体现中医中药治疗ACI方面的效果及特色。医药工作者们尽心研发,于是更为安全、治疗效果好的中药剂型诞生。丁国美等学者研究显示[13],观察组采用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与丁苯酞注射液;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波等学者研究显示[14]研究指出,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予以利培酮,利培酮联合宁心益智胶囊,宁心益智胶囊作为一类中成药,药物主要是由数十位中成药组成,起到补气养阴、宁心益智作用,上述药物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干预中,治疗疗效显著,将药物应用于中风、脑萎缩、共济失调患者同样疗效明显。药物进行分析得出,其中含有β-细辛醚、α-细辛醚,其中人参皂苷代谢产物、黄芪多糖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改善,病情恢复效果显著。李新燕等学者研究显示[15]研究指出,对收入40例ACI患者予以丹参川穹嗪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丹参川穹嗪作为中成药,丹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全身微循环及抗动脉硬化、降血脂作用。盐酸川穹嗪能扩张小动脉并改善微循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纤维化、抗氧化作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闭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与依达拉奉营养神经药物联合干预,整体效果显著。

4 小结

因ACI发病过急,恢复缓慢,需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制定针对性、合理性、有效性治疗方案。现阶段,治疗ACI方面上,中医学能够依据病情状况,予以精细化、合理化治疗及调理,特别是化瘀通腑法、活血通络对ACI患者具有显著价值,已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认可。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现阶段主要采纳自身不同症状,予以相辅相成。针对恢复期ACI患者,如口眼歪斜、失语、偏瘫的症状,采纳中医针灸、中药等措施进行干预,进而优化临床疗效,取得满意成果。只要精细化、系统化对ACI实施治疗,不仅能够规避死亡率、致残率,还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治疗法中成药溶栓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不同根管治疗法应用于牙髓炎治疗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失眠的物理因子治疗研究进展分析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