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心肌酶的影响效果研究

2021-06-16 09:01白素然
保健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血样生化标本

文/白素然

临床通过血液生化指标检验对患者疾病进行判断,将其作为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因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极其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操作不当,运送不当等,使得血液标本发生溶血问题,而溶血后的标本会导致检测指标发生变化,降低精准度,进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心肌酶各项指标是临床最常见的检测指标,因此分析溶血对心肌酶指标的影响可更好地掌握标本血样检测影响因素,掌握溶血过程中标本的变化情况。本文将针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中心肌酶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300份生化检验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无凝血块;样本未受到任何污染;送检时未出现溶血现象。排除标准:排除毒血症血液样本;排除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的血液样本。将溶血前的检验结果设为对照组,溶血后的检验结果设为观察组。受检者男性178例,女性122例,年龄范围20岁-51岁,平均年龄(36.24±3.17)岁,两组受检者年龄、性别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样本,将未发生溶血的检验结果视为对照组,检验结束后对血液样本进行溶血,溶血后再次检验,溶血处理[2]:搅动血块,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操作10分钟,肉眼观察血清颜色至淡红色为止,使用血球分析仪检测红蛋白浓度,本次溶血为中度。两组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的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为ELISA法,试剂盒为上海靖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执行。对比溶血前后心肌酶的各项指标,主要指标包含: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前体N末端前脑利钠肽、肌钙蛋白。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生化检验是临床常用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很多疾病都是通过生化检验确定的,在进行生化检验时,外周血样是检验的基础。在检验过程中,如果血液样本正常,则能够正常反映受检人员的基本健康状况,但如果血样样本发生溶血,则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血液溶血现象一般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体内溶血主要包括药物、手术等,体外溶血主要包括冻疮、遗传、活化剂污染等,此外,临床生化样本采集不当,处理不当也会引起标本溶血。相关研究指出,标本溶血后最容易影响生化检验结果[3]。检验标本所使用的采血管存在差异,存放时间过长也会使血样样本发生溶血,促使血浆总血红蛋白浓度上升,当血液发生溶血时,血细胞会出现显著的变化,细胞内不同离子释放入血后,线粒体代谢产物与肌钙蛋白结合率就会升高,进而影响检测结果。部分研究指出[4],检验标本送检过程发生溶血率高达30%,其原因可能与环境温度、转运时间等有关,而发生溶血的样本检测值波动较大,精准性不高,这样最终导致疾病的误诊或漏诊,造成严重的后果。

表1 两组检验结果心肌酶指标对比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样样本是溶血后的样本,其检验结果中心肌酶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血样溶血后对生化检验中心肌酶指标的影响较大。分析其原因可能[5]是:心肌酶指标是反映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在疾病检查和预防中有着重要作用,而受检者的血液样本如果长期在溶血状态下,血浆中心肌酶蓄积就会产生变化,正常状态下血浆中心肌酶处于结合状态,但是血液溶血后心肌酶状态被破坏,进而释放到血液中,进而使得心肌酶各项指标有所增加;此外,溶血过程中不同细胞会发生继发性富集状况,加剧了内质网或线粒体应激反应,增大了各项指标波动。诸多资料表明,溶血后血样中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前体N末端前脑利钠肽、肌钙蛋白明显增高,溶血时间越长,数值增加幅度越大,可见在血样采集和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尽最大可能避免溶血问题的发生,以确保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为受检者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

猜你喜欢
血样生化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枫叶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赠抗疫勇士
原地等待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