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特点及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

2021-06-16 14:10宋超一邵翠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7期
关键词:根型椎间椎间盘

宋超一,邵翠娟

(寿光市台头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山东 寿光 262735)

颈椎病属于脊柱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继发性颈椎退行性病变,诱发脊髓、神经损伤类疾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为常见颈椎病类型,因双侧或单侧神经根受累引起神经支配区运动、反射、感觉功能障碍,主要致病原因是椎间孔狭窄[1]。研究数据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有效诊断与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当前,我国影像学技术发展迅猛,多层螺旋CT技术逐渐应用成熟,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本文将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5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特点及多层螺旋CT (MSCT)诊断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所有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9例与21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为(49.87±4.73)岁。纳入标准:资料齐全;年龄为18岁以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有关诊断标准为依据,确诊疾病;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异常;颈椎畸形;颈椎手术史;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使用设备为西门子16层螺旋CT,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体位,身体与机床平行,上肢在身体两侧贴近,身体中轴线垂直于扫描线。仪器参数设置如下:层厚设置为2.0 mm,间距为1.5 mm,螺距设置为1.0 mm,设置扫描范围是C1-7,设置观察范围是C2-7双侧椎间盘。采集影像资料,在工作站上传,开展后处理,观察容积显示、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等影像,采用矢状位、横断位重组图像,对椎间孔狭窄临床特征进行评估。影像医师2名独立评估CT影像,若2名医师评估结果不一致,共同讨论,确定诊断结果。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椎间孔狭窄情况,包括发病部位、狭窄原因等,使用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使用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对椎间孔狭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特点,以及影像学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比较

50例患者共观察500处椎间孔,椎间孔狭窄共162处(32.40%)。不同年龄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60岁以上者发生率最高。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比较[n(%)]

2.2 不同性别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比较

男性椎间孔狭窄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比较

2.3 不同发病部位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比较

不同发病部位患者椎间孔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发病部位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比较

2.4 椎间孔狭窄发生因素分析

椎间孔狭窄发生因素包括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盘侧方突出、后侧韧带骨化,见表4。

表4 椎间孔狭窄发生因素分析

3 讨论

颈椎病是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颈椎间盘、颈椎椎体、周围组织变化,累及局部神经和血管的系列病症,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当前,人们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不断改变,颈椎长时间异常应力引起颈椎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且呈年轻化发展[2]。神经根型颈椎病为常见类型,在颈椎病患者中约占50%以上,主要诱发因素是颈椎退行性变化,而局部创伤或长期劳损也可诱发疾病[3]。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因颈椎神经根受压引起局部血瘀障碍,出现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水肿、疼痛等症状。椎间孔以骨性管状结构为主,上下壁为椎弓根上下切迹,前后壁是椎体侧后缘与钩突、椎弓根与关节突关节,在颈椎的运动过程中,椎间孔方向、长度出现变化。研究指出,椎间孔狭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重要诱发因素,椎间孔狭窄具有广泛的发病原因,如周围骨性结构增生、椎间盘侧后方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等,椎间孔狭窄在发病以后,神经根的受压程度加重,临床症状不断增加[4]。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使用X线诊断,但清晰度较差,无法准确评估椎间孔狭窄,诊断效果不佳。当前,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应用成熟,熟练度、掌握度不断提高,广发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诊断,避免因X线片诊断的影像重叠现象,以不同角度显示颈椎与周围组织结构,另外,使用三维处理方式将颈椎的整体状态呈现出来,使用切割、旋转确定椎间孔狭窄的产生原因,准确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椎间孔狭窄情况[5]。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可见,50例患者共观察500处椎间孔,椎间孔狭窄共162处(32.40%)。不同年龄椎间孔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60岁以上者发生率最高。男性椎间孔狭窄率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发病部位患者椎间孔狭窄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椎间孔狭窄发生因素包括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盘侧方突出、后侧韧带骨化。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扫描多样化、速度快、三维重建等优点,在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时能够提供出更多信息[6]。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中,通过获取三维重建图像,血管成像呈立体型,可置管观察患者的病灶情况[7]。多层螺旋CT诊断为容积扫描,获取容积书序需达到各向同性,采用容积数据实施重建,重建方法包括MPR、SSD、CPR、MIP等。容积数据具有各向同性,和轴位图像的清晰度保持一致,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全方位图像,CPR重建、MPR重建图像质量更加清晰。CPR可将弧形肋骨显示在同一平面上。多平面重建(MPR)可在不同角度对同一部位进行观察,将细小结构变化清晰显示出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可评估椎间孔狭窄,明确狭窄原因、狭窄部位,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根型椎间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