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强化大学生的劳动教育

2021-06-16 04:58侯丙孬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学生

摘 要:劳动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技能水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素材。高校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积极宣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的劳动英雄,引导大学生绘就艰苦奋斗的人生底色。

关键词:抗击疫情;大学生;劳动教育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四育”提升为“五育”,将劳动教育重新纳入国民教育的总体要求之中。2020年3月20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展现了劳动的可贵、可敬与可爱,大学生也是抗击疫情的参与者、亲历者与见证者。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强化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感染性的教育途径。

一、重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提供的劳动教育契机

高校要重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契机。一段时间以来,劳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被弱化和边缘化,造成一部分大学生劳动精神缺失,形成了错误的劳动观,出现了一些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愿意参加劳动、没能力参与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不良现象。例如,有的大学生偷偷用父母的“血汗钱”在直播平台上巨额“打赏”网络主播,这类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令人痛惜;有的学校食堂频频出现浪费食物现象,部分大学生不珍惜食品、食物,让人惋惜;有的大学生崇尚分数,“十指不沾阳春水”,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忽视了劳动对自身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抓住可靠的教育机遇与教育环节,劳动教育很容易陷入“只开花不结果”的困境。

抗击疫情是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重大公共事件。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最美劳动者以及他们的感人事迹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鲜活教材。例如,解放军、武警战士、医护人员、消防人员、科技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互相配合、团结奋战,心连心,手挽手,打造了一条铁的长城,时刻守卫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出征,坚守在人民安全防护的第一线,成为人们心中的“定海神针”;火神山医院建筑工地上的党员突击队日夜鏖战,彰显出奋勇争先、无私无畏、勇担使命的拼搏精神。这些最美劳动者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高校结合抗击疫情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劳动意识与技能,还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价值观。

二、积极宣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的劳动英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最需要英雄的榜样激励。“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抗击疫情需要英雄,抗击疫情斗争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英雄不是高高在上无法触及的,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疫情防控中,众多普通劳动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劳动英雄。这些劳动英雄,都怀揣着浓重的家国情怀。例如,众多医学专家不顾个人安危,“逆行”深入疫情严重地区,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广大建设者通力合作、昼夜奋战,将用于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设计到投用;环卫工人在疫情防控中,沿街消毒,做好公共卫生,部分环卫工人冒着极大的感染风险整理医疗垃圾;多地菜农,将辛勤劳作收获的蔬菜无偿捐赠给疫情严重的地区;许多有组织的志愿者和自发的志愿者,在社区或者乡村开展防疫工作,他们都是劳动英雄。

人们崇敬英雄,礼赞英雄。这种崇敬与礼赞,在湖北人民送别各地的援鄂医疗队时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一名女孩在阳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为医护人员送别,一名市民手持国旗在街头长跪送别,一名市民站立路旁深深鞠躬送别……这些礼赞英雄的场景直抵人心,引发了人们团结奋斗的情感共鸣。这些劳动英雄是教育大学生崇尚劳动、崇尚英雄的鲜活素材。大学生应该以抗疫英雄为榜样,抓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劳动和实践机会,强健体魄、磨炼意志、锤炼自己,培养勇于担当的品质,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像抗疫英雄一样,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引导大学生绘就艰苦奋斗的人生底色

我国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与疫情斗争的过程。在这场斗争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挺身而出、前赴后继、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形成了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也彰显了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与媒体报道中,可以真实感受到抗击疫情斗争中一幕幕艰苦劳动的场景。比如,在疫情防控一线,很多医护人员由于戴口罩、护目镜等医护用品长期工作而脸上出现很深的压痕;在乡村、社区等地的疫情防控设卡处,许多安保人员、志愿者顶风冒雪工作,在寒冷中以泡面充饥;在春节假期期间,许多医疗用品生产企业为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生产;在大部分人居家自我隔离的情况下,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奔波忙碌,保证人民生活物资的供应;部分师生为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冒着严寒在屋顶、室外“寻找”信号进行网络教学、网络学习;等等。

高校要充分用好这些艰苦劳动实例,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特别是要他们认识到,取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是所有劳动者辛勤劳动的结果,进而培养大学生养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搏勇气,“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昂扬斗志,以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风骨,引导他们争做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创业观和奋斗观,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路架桥,决心为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四、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强化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

第一,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将劳动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则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得到很多劳动实践的机会。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抗击疫情贡献出自身的力量,成为学生眼中热爱劳动、勤劳奋斗的榜样。同时,家长应该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劳动,磨炼生活技能,培养大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劳动精神,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

第二,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我国疫情防控这一契机,设计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案,以充足的教育资源作保障,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提升大学生劳动技能。学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探寻科学研究方法,增进大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剖析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将劳动教育融入社会教育之中。“劳动教育想要得到积极发展,达到促进学生劳动素质提升的效果,离不开社会教育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应大力表彰一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兴建一批融入抗疫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英雄、热爱劳动”的优良风气,促使劳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

[3]郝志军,哈斯朝勒.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是推进劳动教育的根本渠道和途径[J].人民教育,2020(8).

责编:嘉 悦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新时代高校政治傳播协同机制研究”(编号:2018GGJS159)

作者简介:侯丙孬(1979— ),男,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