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云浮市健身产业东融:机遇、困境与出路*

2021-06-17 05:36黄继章
体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云浮粤港澳大湾

黄继章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云浮市健身产业东融:机遇、困境与出路*

黄继章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体育系,广东 罗定 527200)

健身产业是云浮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云浮“全域东融”的重要内容。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云浮健身产业实现东融具有强大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云浮健身产业高质量东融发展面临着市场规模、资源基础、人才支撑、体制机制和健身理念的制约。迫切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相融;夯实资源基础,丰富消费选择;强化人才培养,确保智力支撑;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市场潜能;厚植健身文化,实现持续发展;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云浮;健身产业;困境;出路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大湾区发展迈入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我国区域经济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种空间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同时也为深化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模式,搭建了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新的机遇[1]。云浮市产业发展相对薄弱,需要抓住机遇借力大湾区建设乘势“东融”协同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2]。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云浮健身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性机遇,是云浮健身产业“东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和重要平台。

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云浮健身产业东融优势与机遇

在新形势下,云浮健身产业东融具有强大的理论和现实发展战略基础,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1.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是指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发展“飞地经济”,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3]。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以构建“一核一代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大力推进全省全域参与。作为国家级发展战略,必然对中国南部地区甚至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必然向内陆纵深发展。得益于云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然有利于推动云浮与湾区的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云浮产业振兴发展,在多领域、多层次上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相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作为一个时代的宏伟主体,其本质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因而可以从某一具体领域直入主题。从云浮健身产业发展领域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必然对云浮健身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期,为云浮健身产业参与全域相融指引了方向。

1.2 “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是支撑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国家对大众健康的关注,体现了全民健身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模式与新的服务路径。随着我国大国形象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提升,体育健身行业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行业,利好政策不断。

图1 2014年至今国家层面关于体育产业的主要政策

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家层面关于体育产业的政策规划出台,随后各省市也陆续发布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及计划,进入强力落实阶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改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发展健康产业。2018年,《全民健身指南》发布,鼓励全民科学健身。有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9万亿元,增加6475亿元,占GDP比重接近1%,与2012年比,体育产业规模和增加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20%,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中,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也在逐年递增。从2012年1038.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545.3亿元,六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7%。政策和现实的大好形势下,将极大推动中国健身行业长期稳定发展。云浮健身产业作为云浮经济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在国家健康战略的有力支撑下,必然为云浮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为云浮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全域相融”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1.3 云浮“全域东融”发展战略是载体保障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党中央赋予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战略平台,也是云浮千载难逢的机遇。要提高政治站位,找准战略抓手,全域融入和协力推进大湾区建设,借势借力加快提质发展[4]。云浮地处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紧邻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核心区,毗邻沿海经济带,是粤港澳大湾区和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等多个战略叠加区域,既是大湾区向外辐射拓展的第一环,又是服务保障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有效支撑。云浮市委市政府着眼于云浮独特的区位优势,聚力打造环珠三角经济带发展新引擎,进一步拓展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战略腹地,坚持把“全域东融”作为推进云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当前,云浮市大力推进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七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着力把云浮打造成为湾区生态的“涵养地”、旅游休闲的“目的地”,大力推进健康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云浮的产业特色优势,放开眼界拓宽思路,主动对接大湾区优势产业,强化政策共享、产业共建,着力构建与大湾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健康中国”战略大环境的引领下,特别是以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大湾区,体育健身产业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云浮健身产业要充分利用云浮“全域东融”战略载体,着力体育健身产业实现东融。

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云浮健身产业东融困境

云浮全方位融入大湾区的最大短板在产业,最大潜力也在产业[5]。健身产业作为云浮产业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取得较大进步,但仍然面对诸多困境。

2.1 市场规模制约

民众健身的广泛参与与积极消费,是健身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动力。健身产品与服务供给是影响民众健身参与及消费的关键因素。健身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高度融入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实现企业最优效益。由于市场体制不够完善和城市化进程偏低,云浮存在着市场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的健身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成熟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市场主体专业化程度不高。首先,随着大众消费结构的升级,对科学健身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云浮健身消费低高端两级分化,目前低端消费占主体,刺激消费能力有限,主要原因是健身市场主体专业化程度不够。其次,企业成熟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分布零散、同质化严重,形成的恶性竞争不利于健身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在当前信息化变革中,智能健身是健身产业创新重要组成部分,云浮在互联网+健身产业发展相对弱后,与大湾区融合程度不够,更多的是简单嫁接和复制。

2.2 资源基础制约

物质资源基础是健身市场发展主要载体,是承载健身市场有形资源。在全民健身推广之后,云浮依托各项赛事大力推进各项竞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比如:云浮市运动会、市长杯足球赛,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等,对民众健身意识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基本都是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开展的体育活动,对民众的健身消费和健身产业资源基础的发展促进不大,健身市场激活程度有限,民间资本参与程度不高,健身产业的资源基础和公共服务体系非常薄弱,健身场所和设施严重缺乏,现有资源基础很难满足民众对健身的新需求新期待。

2.3 人才支撑制约

健身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员工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体育专业理论与技术基础,还要精通企业管理策略,既要会生产,又要会销售[6]。我国以进入健身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健身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云浮健身人才支撑极度缺乏。有调查显示,某市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员,18—25岁、26—30岁、31—35岁、36岁以上教练员分别占比 66.07%、20.98%、9.82%、3.13%[7]。这说明我国健身教练队伍整体趋于年轻化,云浮更是如此。而且大部分健身教练工作时间较短,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质量也亟待提高。云浮健身产业人才支撑主要来源于体育专业院校,发达地区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很难被吸引到云浮。云浮高校较少,目前只有一所高职院校培养相关健身人才,人才输出数量有限,最终还是流入大湾区,后备力量培养严重不足。云浮健身产业人才支撑的数量、质量和不稳定性,很难对产业形成有效支撑,严重缺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2.4 体制机制制约

合理的机制体制是引导健身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大众消费的升级,健身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健身产业主要包含健身实体俱乐部的发展、健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健身配套产品等,云浮市目前还极少相关配套机制体制。健身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效应大等特点,是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8]。当前云浮健身市场机制体制落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健身产业的良性发展。当前,云浮健身产业机制体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配套政策执行不够,健身产业政策内部缺少激励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国家有明确的鼓励健身产业发展的文件,出台了一些比如财税优惠、吸引人才补贴等,但没有很好的得到执行,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健身市场的的发展。

2.5 健身理念制约

健身理念是指健身文化方面的影响和约束,不仅包括健身者健身价值认知、健身文化认同,还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健身文化发展。基于文化影响的个人内在兴趣、思想观念、技能,不仅决定着个人健身参与与消费行为,亦影响着健身产业的发展[9]。在不同的文化影响下将产生不同的消费观念。在农耕时代,民众的消费观念保守,以勤俭节约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方健身文化进入我国的近二十年来,我国发达地区民众健身消费观念有了较大变化,积极进行个性化消费,将消费观转化为享受消费、提前消费。云浮地区受农耕文化影响根深蒂固,深受传统社会体育文化的影响,云浮主要注重竞技体育和传统体育的培育,而休闲和健身观念还没有普及,多数民众对于健身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学校体育竞赛、广场舞、公园漫步阶段;加上缺乏健身文化传播载体和健身技术的指导,健身文化认识还有待提高,健身消费未能成为民众业余的主流消费形式。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云浮健身产业东融路径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云浮适时提出“全域东融”就是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挖潜力、补短板。恰逢“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种健康产业政策利好,国家提出要着力促进体育健身产业高质量发展,健身产业作为云浮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必须多层次、多领域着力推进云浮健身产业东融,提升云浮健身行业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

3.1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相融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阔的健身产业市场,是国内健身市场和产业最成熟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内与世界交流最前沿阵地,云浮健身市场要高度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优化健身产业结构。首先,打通信息通道。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教育培训信息等,是全球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集聚地,具有对社会各领域开展信息服务的功能和能力。优秀的健身课程和健身产品,往往由于信息滞后而错失客户需求。全面促进云浮地区健身产业高质量发展,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实现与大湾区的信息相融。云浮通过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加强人员与信息沟通,可以有效提升云浮健身行业服务水平和市场规模。其次,推进技术兼容。技术资源既包括运动技术,也包括技术产品。大湾区健身行业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技术资源的缺乏很大程度阻碍了云浮健身产业的发展,先进的技术资源可以促进健身产业升级。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许多体育健身器材以及健身辅助仪器开始涌现,如弹力带、运动手环、体成份分析仪等,这些健身器材和仪器适合不同健身人群,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工具。先进的运动技术也使健身行业课程推陈出新,新的运动技术和技术产品的运用,将使区域市场形成良好对接,将极大地丰富市场内涵,促进云浮健身市场高质量发展。

3.2 夯实资源基础,丰富消费选择

云浮全方位发展的短板在产业,资源基础薄弱导致云浮健身产业承载能力有限,云浮应大力夯实资源基础,发挥市场潜能。首先,吸引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投入,强化有形资源承载空间和质量,将场馆建设和器材投入纳入城市化建设,让更多的民众有更多的选择和享受个性化服务。其次,强化社区、健身活动站点的建设,重点投入县市区域健身项目建设,促进健身产业均衡发展。再次,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资源的开放,丰富健身资源的供给,并制定对外开放场馆的配套制度,尤其是促进消费型体育健身项目质量和容量提升。第四,多方力量构建完整产业链,健身产品的消费是健身产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厚实的资源基础才能丰富民众的消费选择,并打造个性化的消费服务,从而积极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产业链的融合。

3.3 强化人才培养,确保智力支撑

人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促进云浮与大湾区人才资源的相融,是发展云浮健身产业的重要路径。人才资源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如健身教练、销售人才等)、管理和运营人才等。专业复合人才能确保健身技术指导的良性上升,管理人才能确保产业实体的良性运营,同时具有相融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产业制度保障路径设计和服务路径的构建能力,是云浮健身产业服务路径的制度设计者和管理实施者,这些对健身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首先,政府或者健身产业管理者需要完善人才引进的保障激励机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依托健身产业实体精英和高校人才优势搭建桥梁,形成纽带作用,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大湾区或者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其次,依托高校和体育智库,通过长远规划和短期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政校企行合作等方式夯实人才培养阵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支撑后备力量。再次,加强与大湾区人才培训体制融合,与时俱进,相互融入产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进一步实现云浮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相融。

3.4 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市场潜能

机制体制建设是健身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既包含整个行业体制建设、也包含单个实体内部体制建设。首先,通过引进成熟健身企业可以带动区域健身企业发展,通过成立行业协会可以形成体制共享,通过连锁加盟可以制度嫁接等促进云浮与粤港澳大湾区体制相融。其次,政府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充分发挥健身市场的自身活力和造血功能,促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其次,深化健身市场“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体育行业协会合作功能,在加强科学监管体系建设的的前提下,助力与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行业协会合作持续快速发展。

3.5 厚植健身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健身文化是健身市场良性发展的底蕴。受传统社会体育文化的影响,云浮很难厚植健身健美文化。广义上的社会体育文化在云浮难以培育体育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粤港澳大湾区健身文化浓厚,与对外交流频繁和城市化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外,还与健身理念(健身文化)密切相关。因此,云浮应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健身文化交流,培育和创新观念;政府和企业要大力倡导可持续的健身消费活动,开展全民健身休闲教育活动,帮助民众摒弃传统的休闲消费观念,树立新的、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多层次、多渠道积极倡导力与美的结合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科学训练方式对身体机能的积极影响;注重与粤港澳大湾区一同吸收了优秀的健身文化,并依托专业的健身指导引导民众科学健身,培育健身理念土壤,将健身不仅体现在外在躯体上,更多的要引入民众的精神世界。

4 结语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云浮健身产业“借势东融”着力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既是云浮产业的现实需求,又是云浮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云浮健身产业需要抓优势、挖潜力、补短板,破除多方制约,走出产业困境,主动承载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着力在拓展健身市场、夯实资源基础、构建人才支撑、改革机制体制和培育健身文化上下功夫,从而实现云浮健身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刘国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视域下湛江打造重要发展极的对策研究[J].广东经济,2020(2):74-81.

[2]陈燕,林仲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同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协调机制创新[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33(4):89-97.

[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刚要[EB/OL].http://www.12371.cn/2019/02/19/ARTI1550531614551846.shtml.

[4]黄汉标.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全域融入大湾区健身[N].南方日报,2019-5-6.

[5]戴俊,等.我国健身休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9(9):67-72.

[6]杨伯瑶.唐山市区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职业素质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2017.

[7]任波,等.中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改革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5):407-411.

[8]花楠.我国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困境与路径优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6):37-41.

The Eastern Integration of Fitness Industry in Yunfu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gress Guangdong-Hong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Opportunities,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HUANG Jizhang

(Luoding Polytechnic, Luoding 527200, Guangdong, China)

2018年广东省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健身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GXJK388)。

黄继章(1979—),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猜你喜欢
云浮粤港澳大湾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风 寄
2022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父亲节忆父
示 己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云浮乡村振兴之路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