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高校公共体育“翻转课堂+竞赛”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韩山师范学院乒乓球选项教学为例*

2021-06-17 05:36
体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验班竞赛素养

孙 虹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高校公共体育“翻转课堂+竞赛”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韩山师范学院乒乓球选项教学为例*

孙 虹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文章通过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以韩山师范学院公共体育乒乓球选项教学为实验对象,试图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研究表明:“翻转课堂+竞赛”教学模式对培育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育体育精神文明等体育核心素养有着显著的效果;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运动技能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体育核心素养;精神文明;体育教学;模式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问题,国家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1]《“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2]等文件,确定了学生体质健康在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在民族复兴中的战略地位。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3]中,正式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明确指出学校应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科技迅猛地发展,国家“互联网+”的提出,使得传统教育通过互联网连接和重构,出现了各种教育新形态[4],传统的体育教育面临被改造与升级的局面。

由于现代人体力活动大大减少的生活方式,尽管体育学科经历几十年不断改革探索,仍旧遏止不了人们体质下降的趋势[5],体育成为现代人提升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近几十年来,学校体育课程“从体质健康为中心到三基”,“从20世纪末的三维健康模到核心素养”,纵观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国内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集中在基本技术,较少涉及体育项目的最终运动形式——竞赛或者表演,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线下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6];在课外,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度较低,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有待提高[7]。体育文化蕴藏于各个项目特有运动形式中,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学割裂了各个体育项目的运动表现形式,课堂教学大多仅停留在技术、战术上,很少涉及运动的最终表现形式——竞赛(表演),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运动项目的最终运动形式,无法领会各个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体育课堂思政仅停留在口头理论上。学生课余体育参与度较低,体育精神文明的培育无处落实,这无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技能掌握还是体育精神文明的培育都是非常不利的。

本课题以韩山师范学院公共体育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为试点,尝试聚焦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技术训练与竞赛相结合,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同时,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培育学生体育精神文明,构建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新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韩山师范学院2017级(大二学生)4个公共乒乓球选项班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两个班作为实验班(S),两个班为对照班即非实验班(FS),共169人,其中实验班85人,非实验班84人,其中男生55人,女生114人。四个班学生上课时间相同,专业相同,教学时数相同,部分考试内容相同。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对担任韩师公共体育教学的几位教授及老教师进行访谈,与有关乒乓球教学权威专家进行访谈。

1.2.2实验法:在两个实验班采取“翻转课堂+竞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对照班采用常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个学年一轮后,对两种模式教学的效果进行比较。

1.2.3问卷调查法:选用季浏主编的《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一书中的“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8],高中生的年龄与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相近,经过对身份词的改动,问卷改为《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对4个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采用《运动中群体凝聚力问卷》[9]作为测量学生群体凝聚力的工具,采用纸质问卷,在课上发,学生抽时间填写后,下课前回收。实验前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量表发放169份,回收164份,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95.27%。第二学期末发放《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运动中群体凝聚力问卷》问卷,其中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量表发放169份,回收164份,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为97.04%,群体凝聚力问卷发放169份,回收164份,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95.27%。

1.2.4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问卷各项数据、训练签到和期末技术达标等数据进行收集,采用SPSS15统计软件分析、比对。

2 结果与分析

2.1 “翻转课堂+竞赛”的教学模式构建依据

2.1.1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依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和互联网连接和重构。体育教学的特点,类似于实验操作技能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既注重实践,又包含理论教学[10],单纯的线上教学无法达到体育课程的技能目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利用网络技术改变学习环境,教学资源拓展到线上众多体育资源,使学生的体育学习不再局限于体育课堂,学生能随时学,随地学,学生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其次,翻转课堂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重构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三,线上课程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学生个性化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竞赛教学法简称TGT,是合作学习方法中的一种,格里纳斯基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性竞赛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奖励、个人责任和成功机会人人均等的教学理念,把水平相近的不同小组作为比较对象,进行竞赛,以竞赛名次获取小组计分的一种教学方法。体育课程设置竞赛为教学内容,有诸多益处,首先,竞赛使得体育课程技能的目标能更高阶化,比赛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训练(实践),在训练过程中学生相互间有更多的互动讨论,而每个小团队中学生们会根据情况展开互相交流,技术比较好的同学可以辅导他人,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技术和战术根据对手的情况进行组织和调整,达成战术的设计与创新;其次,竞赛的手段促进大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第三,竞赛使得体育项目很容易在课余开展,使得大学生的课内学习在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延续性[11];第四,学生在参与竞赛过程中,无论在技术还是心智上的锻炼是单纯技术练习无法比拟的,除了全面检验个人的技术水平,还能在技术与智慧博弈的过程中真正领会乒乓球运动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育;第五,体育竞赛是社会体育表现的一种形式,在大学体育课堂中引入竞赛,可以使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架起连接的桥梁,有利于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体育活动的方式及后期社会体育活动的参与。有研究表明,竞赛教学法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在体育学习中营造和谐、乐观、团结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11]。

2.1.2 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依据

经合组织核心素养结构是从国家、社会的角度将核心素养定义为“价值观、情感、态度、技能和知识的整合”,提出素养等式:素养=(知识+能力)态度[12],是世界各国制定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参考。于素梅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是在国家大政策下对中国学生在体育学科达成的素养要求[13],提出三大维度和六个要素,分别为: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三大维度,以及体育情感、体育品格、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六个要素。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框架是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把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分为三个维度和六个因素,相对于于素梅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更具有学段特征和落地实施的可行性,分别为:体育工具、体育实践和体育价值观三个维度,以及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社会体育参与、体育锻炼习惯、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六个因素[14]。

2.2 “翻转课堂+竞赛”的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竞赛”教学模式聚焦大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俱乐部竞赛和期末考核为任务导向,以培育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体质健康,培育学生体育精神文明为抓手,以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体育技、战术、俱乐部竞赛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线上课程与线下体育课堂翻转教学模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余训练,以达到提升学生技、战术和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培育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体质健康,培育学生体育精神文明的目的。公共体育教学“翻转课堂+竞赛”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翻转课堂+竞赛”模式构建流程图

2.3 大学公共体育“翻转课堂+竞赛”的教学实施与结果分析

2.3.1 关于体育与健康理论与体育技能的教学实施与分析

终身体育能力与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是在二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5],要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应打好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由于大学体育课程课时较少,所以可以在各种线上学习平台,例如泛雅超星学习通、中国MOOC大学、雨课堂等,开设线上课程,把体育与健康常识、基本理论、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裁判知识等理论知识编辑成课件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与预习,并作为指导课余锻炼参考;可以借用线上各种体育技术视频、比赛视频等,或者自建技术视频,穿插教师对基本技术的要点、难点讲解,对易错点纠正以及训练方法介绍,制作技术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使学生提前建立体育技、战术概念和领会基本技术的运用。线上课程是对学生体育知识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

线下体育课堂是对大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实践、参与和创新等技能高阶目标达成重要手段。信息时代大学生线下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应与中学段体育教学内容有衔接,但又不能仅仅涉及基本技术与技能,大学段体育技能目标应是高阶性、创新性和具有挑战度的,应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为主。鉴于大学生初始体育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线下课程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异质组合,采用不同进度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教学中应体现教学主导,运用各种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最终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乒乓球期末技术考核成绩比对如表1。表1显示,实验班反手推挡成绩与非实验班的成绩呈非常显著性差异,成绩分别为89.29和86.85,正手攻球的成绩分别为90.99和83.86。实验班学生达标成绩绝大部分满分,有85.1%的同学达到反手推挡技术达标满分,有82.8%的同学达到正手攻球技术达标满分的成绩。追溯学生的考试临场表现,发现学生和陪考的学生之间非常默契,这可能是在平时课余训练时,学生已经就固定了练习的组合,因此考试的配合会更有默契。除此之外,实验班第二学期71.3%的学生顺利地通过加项考试(左推右攻技术),比非实验班的学生多掌握了一项技术;实验班学生能自学其他技术,比如发球和接发球技术,发球抢攻等战术;实验班的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基本技、战术在联赛中自主调整运用。这样的运动表现,已经体现了学生有较好的乒乓球技、战术运用能力,在比赛中对掌握的技、战术具有重新组织和设计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是停留在基本技术动作掌握的低阶层面上。

表1 两个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乒乓球期末技术考核成绩比对

指标SnFSnP 第一学期反手推挡89.29±7.928586.85±4.17840 第二学期正手攻球90.99±6.2483.86±7.030.04

由于体育课时较少的关系,课改没有对所有学生的体育理论进行测试。但是从实验班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课堂表现活跃也可以归为理论学习的效果。另外,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还体现在学生掌握了临场的裁判规则,并能运用裁判知识当好乒乓球联赛中裁判角色。他们能独立执裁,在赛场上表现出色。可见,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掌握已经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层次。本课改对学生耐力素质800、1000米统考成绩进行SPSS分析,发现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经过问卷数据汇总,发现学生用于课余训练签到的时间大多在晚上,白天课时比较满,晚上活动不宜安排大运动量的耐力跑;另外,线上的学习平台在运动量检测功能尚无,运用其他运动监测APP进行检测,教师很难对学生的数据进行合并统计,因此,在大学生耐力素质监督的机制还有欠缺。

2.3.2 关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与社会体育实践的教学实施与分析

体育锻炼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与学生身体健康有非常显著正相关[16]。于素梅指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之所以没有养成,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学校未能将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成一体化组织与系统实施体育课程;二是学生自主、自愿、自觉的锻炼意识未形成;三是运动技能未能掌握;四是体育兴趣不浓厚[5]。延长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关键点,首先,要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要有足够多的体育锻炼的时间做保障;其次,学生要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练习才能巩固和提高课内学习的基本技、战术;第三,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是诱导养成学生锻炼习惯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借用线上课程的签到功能和运动量监测等APP,设置课余训练签到累计绩点,要求学生至少每周至少两次课余训练,教师远程督促,配合实地巡查学生训练签到情况。

竞赛是体育项目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社会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期末的部分课时用于竞赛。在比赛项目设计上,既要有个人展示的单项,也要体现团队组织与配合的团体项目。竞赛的设置必须是全体同学都要参与,重在让学生体验运动竞赛的全过程,让竞赛对全体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等体育素养的培育起作用,而不是只针对精英学生的培养。这样的竞赛教学,需要授课的教师们根据各个学校的情景设计赛制,既要显示公平合理,又必须具有大众化;教师应具备竞赛组织能力,以及竞赛教学过程中的示范能力,以上这些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线上学习平台的数据显示,第二学期实验班85名学生训练签到达到及格以上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76.47%,签到满分的有31人,占总人数的36.47%。本课题把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来考量学生健康生活、健康行为的达成状况以及评价学生技、战术训练成效。从以上数据可以认为,在教师远程的督导下,大部分学生能坚持一学年的每周两次以上的乒乓球运动训练,学生具有一定的健康作息计划,基本能养成课余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乒乓球技术和战术上有一定的训练基础。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达不到要求,有学生反馈,是由于平时学院课程排得很满,白天晚上都有课,课余的作业也比较多;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课余球馆开放需要学生自己付费,对于一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是,每周两三次的训练费用是不小的负担,相比起经济负担,有小部分学生选择放弃训练签到的小比例成绩。要改善学生的课余锻炼数据,可以适当增加学生课余训练签到的绩点比例,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例。

实验班的俱乐部赛分布在两个学期举行,第一学期为单项(单打)比赛,第二学期为异质组合的团体赛,共两个项目各4个阶段。竞赛第一第二阶段在课内进行,第三阶段和决赛阶段设在周末时间进行。绝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参加所有比赛,也有少数几个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周末各自学院有活动)在第三阶段和决赛阶段有弃权的现象。课题组还设置在联赛中让学生扮演裁判角色,以满足联赛的裁判需求,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裁判工作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都能非常自觉地扮演好裁判角色,部分学生还能积极主动参与周末的联赛裁判工作,一直坚持到联赛结束。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与比赛中,已经具有一定的体育竞赛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乒乓球运动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的责任与担当。

2.3.3 关于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的教学实施与分析

在布鲁姆教育目标中,情感目标是课程目标的重要一项,学生的品格在整个素质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指向性因素,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经合组织指出,人才素养的高低,除了知识和技能两个关键要素,思想态度是素养方向性的决定作用[12]。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锻造强健体魄,为国家民族打好体质基础;引导学生发扬体育精神,遇到挫折时,要有坚韧的意志取向,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百战不殆、愈挫愈勇;引导学生善于合作,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也要积极为他人的成长贡献自己的能量,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引导学生为了团队和个人的荣誉能奋勇拼搏,体现良好的团队协作,体现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遵循体育道德,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去工作,不偏私,不舞弊等。在体育教学中应让学生先认知,再体验,不断实践,最后内化体育运动文化、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形成个人精神品格,达到课程的情感目标及思政的目的。课程可以设置激励机制,对课程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加分或者其他奖励的方式,给予肯定。

在实验班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解决在训练与比赛过程遇到的非技术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课题组设置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评出道德风尚奖,对表现良好的运动团队、个人,以及裁判都给予物质和成绩上的加分,给予可定。

课题组采用“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对4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实验前4个班级在体育学习兴趣五个维度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在体育学习兴趣的4项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个实验班和2个非实验班实验后体育学习兴趣对比

指标SnFSnP 运动参与程度29.38±5.878526.39±5.19790.001 体育消极兴趣33.48±8.47 34.59±6.17 0.34 自主与探究学习25.92±3.02 24.8±2.4 0.01 体育学习积极兴趣26.71±2.97 25.72±2.33 0.02 对体育的关注15.75±3.18 14.63±2.45 0.01

从以上数据,课题组发现实验教学对学生在运动参与程度、自主与探究学习、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和对体育的关注的数据要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的数据,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体育消极兴趣数据稍低于非实验班,但是没有呈显著性差异。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效果是较好的。

表3 两个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群体凝聚力对比

指标SnFSnP 群体社交一致性17.11±3.608515.71±3.84760.01 群体任务吸引16.75±3.30 15.48±3.18 0.01 群体社交吸引21.96±4.36 20.98±3.52 0.12 群体任务一致性17.16±2.85 15.51±2.64 0

团队意识是课程情感目标之一。中国的农耕传统文化底色早就注定中国人注重家族本位、具有家国情怀,是注重团队配合的种族[17]。乒乓球是个人运动的项目,在提升个人心智,磨炼个人意志有着很高的价值,但在培养个人的团队意识方面有些欠缺。本课题采用了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训练,参与团体赛,以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课题组采用“运动中群体凝聚力问卷”测量学生群体凝聚力,得出结果,见表3。从以上数据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群体社交一致性、群体任务吸引和群体任务一致性三个维度的数据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因此可以认为,“翻转课堂+竞赛”分组教学模式弥补了乒乓球项目对大学生团队合作方面培育的不足,在群体凝聚力的教育效果要比传统教学法的效果好。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本课题以经合组织核心素养理论,结合于素梅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框架作为“翻转课堂+竞赛”教学模式构建依据。乒乓球选项“翻转课堂+竞赛”教学模式构建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翻转授课,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和体育理论储备,提升了学生的乒乓球运动能力;通过开设课余训练和课内、外联赛的方式,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促使大部分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通过课余训练和竞赛,使学生践行和内化乒乓球运动文化,培育了大学生体育精神文明。新教学模式提升了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3.1.3 “翻转课堂+竞赛”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自主与探究学习、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和对体育的关注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3.1.4 “翻转课堂+竞赛”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群体社交一致性、群体任务吸引和群体任务一致性的指数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的指数,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群体凝聚力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3.2 建议

3.2.1学校体育不仅要让学生练就技能,更要达到增强体质健康和培育体育精神文明的效果。体育精神文明培育应建立在长期的体育锻炼基础之上。只有在长期的体育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领会和内化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才能够达成体育课程的思政目标。

3.2.2 “翻转课堂+竞赛”的教学模式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学生体育技能,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上还有所欠缺。建议完善课内管理,加强课外监测,双管齐下,形成一个闭路的监测系统,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诊断与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才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体育课程的改革才能更彻底,适应时代的要求。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 号)[Z/OL],(2016-05-0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Z/OL],(2016-12-30).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ghcw/ghjh/201612/t20161230_26350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2019-03-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2019-01-18].https://www.pisa.oecd.org/dataoecd/47/61/35070367.pdf.

[4]吴宾,姚蕾,周龙.多元一体:“互联网+”时代体育慕课的价值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18(3):118-123.

[5]于素梅.体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性精准干预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0(3):1-6.

[6]王小涛.昆明市普通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7]魏晓峰,查显峰,王伟,等.终身体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6):76-79.

[8]季浏.体育心理学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0.

[9]刘海军.高校体育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3):72-76.

[10]凌娅妮.小组游戏竞赛法运用于初中篮球教学的实验研究——以绍兴市永和中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11]De Se Co.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EB/OL].(2003-06-25)

[12]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4):5-9.

[13]孙虹,周进国,林伟贤.当代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框架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6):98-104.

[14]袁广锋.终身体育动机、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0(3):56-58.

[15]杨家鹏.家庭体育环境、锻炼动机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关系研究——以广州市青少年为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7.

[16]王保国.地理环境、农耕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基本趋向[J].殷都学刊,2006(1):97-10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verted Classroom + Competition" Teaching Mode of Public PE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ore PE Competencies--Taking the Teaching of Table Tennis Optional Course in Hanshan Teachers College as an Example

SUN Hong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1041, Guangdong, China)

韩山师范学院18年度校改课题。

孙虹(197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实验班竞赛素养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