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和“义”字之辨浅说

2021-06-17 12:31杨伯峰许懿鹏牛新雨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美善出众王力

杨伯峰 许懿鹏 牛新雨

西藏大学

一、“乂”和“义”字概述

“乂”和“义”字有相同的读音念作[yì],从字形上讲两个字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义”字相较于“乂”字在中上多了一点,但事实却非如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义”字其实是由“義”字简化而来,在上古时期“乂”和“義”字既不同音也不同源。《说文》解释乂:“芟艸也。从丿从乀,相交。刈,乂或从刀。”即乂是动词割草的意思,是一个象形字。段玉裁注本中解释“芟艸也”,又禾部曰:获,㐅榖也。所以乂是芟艸获榖的总称。引申出“治”义,如《汉书·武五子传》:“保国乂民。”《说文》解释義:“己之威仪也。从我、羊。”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象礼器之形,后用以比作威仪。義本义为礼容各得其宜,《文王》、《毛传》中皆训其引申义:义,善也。

根据王力先生的研究“乂”字在上古时属月部韵,“義”字则属于歌部韵,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字读音和字形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趋同的呢?根据李学勤和赵平安主编的《字源》的说法,简体的“义”最早出现在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上,后作为繁体“義”的简化字。据《宋元以来俗字譜》载,“義”的俗字曾经有“义”和“乂”两个俗体字,但两者之间更流行“义”字,于是民国时期的《第一批简体字表》采用的就是“义”字。建国之后,在统一简化规范汉字时,参照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和当时的用字习惯,认为“义”字可从,才有我们今天所广泛使用的“义”字。按王力先生的上古音拟音体系来看,“乂”与“義”字的古音相近,大致可以判断两字同为疑母鱼韵。至于“義”是怎么衍生出“义”的写法,不知是幸存者的偏差还是其它什么原因,结合现有资料已经难以直接考证“乂”“义”和“義”三字的具体联系与内在源流,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并没有出现“义”这种写法。

二、“乂”字音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乂”字虽少见,但关于“乂”字读音前人评说也莫衷一是,其中较为主要的两种观点《广韵》:“乂,鱼廢/肺切”和《集韵》:“五爻、居肴切。或通艾、刈、㣻,泰/於蓋切(五/牛蓋切)。”根据王力先生研究“乂”和“艾”在上古时都属于月韵部,拟音[ŋat],大约在魏晋时期“乂”和“艾”在读音上就出现了分流,“乂,读若中古廢韵,拟音[ŋiɐi]”“艾,读若中古泰韵,拟音[ŋɑi]”,郑张尚方先生在《上古音系》对“乂”拟音祭韵部[ŋads],与王力先生的月韵部拟音[ŋat]大致符合,同时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我们认为“乂”字至少在上古时仅有一音,根据周法高、董同龢、郑张尚方等研究,至两汉时期“乂”字仍属于祭韵部,拟音[ŋads]。《后汉书·窦融传》:“其后匈奴惩乂,稀复侵寇”《集韵》训:“乂,创乂,惩也”,此处之乂还是应读作[yì];而《新唐书·卷一〇〇·裴矩传》:“太宗即位,疾贪吏,欲痛惩乂之。”的“乂”字,也表惩戒意,后人训释可通“艾”字,读若[ㄞ、ài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种观点:第一,在魏晋之前“乂”字使用仍较广泛,“乂”字兼有除惩戒这一义项外等多种义项,至隋唐“艾”字逐渐分担了“乂”字的一些义项,但两字各自的音读却是互不相扰的;第二,不同文本的“乂”字在训释时可能存在瑕疵,对于同一字在不同时代表达相同意义存在注解不完整的训释情况,并且也体现出了限于具体时代环境的反切注音方法。

三、“乂”与“义”字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少看到“乂”字符号的存在与出现,反而是经常看到“义”字,但“乂”与“义”字作为其正字,各自意义上原本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因为“义”字的繁体写作“義”,甲骨文作 和 ,金文写作 和 。但《俗書刊誤.卷一·平聲·支韻》记载“乂”和“义”字或为“義”字的异体字:“乂另兼正字,五之異體。”《俗書刊誤·卷一》:“義,俗作乂,非乂自为一字,治也。”《辞彚》:“越南北圻的南端,以前叫乂安,现为義安。”可见在古代“乂”字的使用是比较频繁和广泛的,其中不乏表示芟艸、治理、地名、人名、数字等意义。上文说到“乂”字从芟艸引申出治理、安定、平静等意,在后来的辞书训释中也可以指才德出众之人,从这一方面讲“乂”字在意义上与现在简体的“义”字或有相通之处,但“乂”字从治理、安定、平静等义项似乎是难以直接引申出才德出众之人的含义,我们揣测是否是指具有使环境得到“治理”“安定”本领的人就是指才德出众的人,但遍阅已有文献典籍,我们几乎没有发现有任何证据能够直接印证我们的揣测,从两者最初的造字构成形式和造字方法上来讲,应无异体之可能。“乂”字用的是象形造字法,而“義”则采取会意造字方法,《说文》:“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字形结构由“我”与“羊”构成,“我,施身自谓也。从戈。”又:“施,旗兒也。”通常在古代,一面旗帜代表一个部落、一个氏族,故有“一旗人马”之说,旗下人马又叫作“麾下”(指挥之下);《说文》:“羊,祥也。从 ,象頭角足尾之形。”羊本身就具有温顺、柔和的品质与群体性极强的特征,象征美善。如果说“我”代表武力,“羊”即为温驯美善,即武力与美善相合,刚柔相济,不卑不亢谓之“義”。按照今人的理解“乂”与“義”字的相通也就可以说是刚柔相济,不卑不亢之人为才德出众之人,谓之“乂”或“義”,这种联系相对于直接的辞书、训诂所“指才德出众之人”或更能为大众所接受。众所周知,今人从事古典文献研究最大的弊病就是以今释古,从我们现代学科的分析角度看过去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从文献本身出发相较于实际情况则谬之远矣。所以即便是现在可以明确这几字读音和意向有着某些联系,我们也不能依此臆测便直接判定“乂”和“义”字为“義”字的异体或假借字。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将“乂”和“义”字直接判定为“義”字的异体或假借字是不严谨的,关于将它们判为异体的原因或根据古人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今人也只是在认同古人的记录上进行相关注解和阐释,这是不符合古书治学所要求的“一丝不苟”。所以对此种普遍的认同我们是持保留意见的,其诸多问题还有待商榷。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汉字的演化,一些文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仅见于先人留存的文献典籍、辞书和字典上,例如“乂”和“義”字,这是时代发展必然要面临的选择。虽然诸如此类汉字已经淡出了我们普遍的日常生活范筹,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会抛弃这些汉字亦或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相反地我们要对这些经先人们创造并规范的汉字永存感激之心,正是因为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汉字的缘故,使得我们的文明得到不断的延续和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激励,鞭策更多的人真正静下心来体悟先人们的智慧,感念先民开创基业的不易,从中探取、学习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兹来者。

猜你喜欢
美善出众王力
保险理赔知多少
王力手迹
苦瓜
月背神秘的巨型容器
艺术百家:王力
为王力先生一辩
体验高科技?美善品举行“美食嘉年华”
美善同源与生命存在的实践指向
本月推荐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