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中树种的选择

2021-06-17 19:28陈余元
种子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树种选择林业生态建设

陈余元

摘    要:众所周知,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树种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选择不合适的树种,就不利于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从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林业生态建设中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林业生态建设中树种选择的有效策略、提升林业生态造林质量的有效策略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树种选择;造林质量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7-012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 A

在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不管是樹种选择还是栽植技术,都会直接关系到林业建设的质量。必须要保证选择的树种合适,与林区生长条件相适应,才能确保树种的正常生长,而且需要科学搭配不同树种,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建设除了要满足空间环境需求外,更要符合生物多样性的要求,所以在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树种的选择,否则就耽误了林业生态建设的进度,且不能确保建设质量。

1   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全方位实施的背景下,林业生态建设进程也日益加快。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其所具有的生态意义主要体现如下:①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随着林业的日益发展,农民获取的林木种子类型日益增多。并且农民可以获取许多牧草、干果和鲜果,以便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产业。由此不难得出,强化林业生态建设,有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②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林业生态建设能够使有些生产具有合理性。通过发展林业,可以不断扩大森林种植范围,科学保持水土,这样有助于使生态环境得以显著改善。从生产力来讲,可以提升闲置土地利用率,这对促进我国工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林业生态建设,能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1]。③目前,我国改善生态环境的方法是以林业为主。人们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便肆意破坏树木,将其变成耕地,从而加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可以从本质上将该问题解决,必须要种草植树以及退耕还林(草),扩大植被覆盖范围。

2   林业生态建设中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2.1   结合土地选择树木与结合树木选择土地

若树种与土壤无特定要求,不仅能够结合气候环境以及土壤条件合理选择树种,而且能够结合林业生产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区域实施造林。其根本目的是使树种可以适应土地,以确保树木茁壮生长,保证建立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

在林业建设过程中,若对树种有特定的要求,可以利用改造土壤适应树种的方法来造林,需要结合特定树种的实际生长特性,人为干预栽种位置的土壤,利用施肥以及换土的手段改良土壤,确保经过科学处理的土壤可以满足树种的生长需要,使树种发育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特定区域必须要栽植树种时,若树种不能适应土壤环境,也能通过人工干预来改良树种,进而方便适应种植环境,确保树木正常生长。

2.2   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

就林业生态建设来讲,不仅要重视树种的多样性,而且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即动物与昆虫应该保持多样性,这样有利于维系生态系统平衡。因此,在树种选择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树种的具体生长特性,科学配置树种,保证树种与树种之间可以发挥出促进生长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为动物以及昆虫建立适合的生存环境,进而方便真正满足林业生态物种多样性的实际需求。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乔灌草相结合是普遍采用的树种搭配方法之一,通过科学搭配树种,既可以突出层次感,还可以显著加强森林的通风性以及光照性,而且科学布局树种,也可以确保所有树种都可以得到足够的生长空间[2]。就森林来讲,草本植物的大面积覆盖除了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外,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环境和空气的污染。

3   林业生态林建设中树种选择的有效策略

3.1   认真考虑气候环境

为了提高树种成活率,有关工作人员需要认真考虑当地的具体环境,选择适合的树种,做到因地制宜。工作人员必须要准确认识到,只有确保树种生长需求与当地土壤条件和自然条件相符,才能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因此,在引进树种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科学选择适应地区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的树种,确保其茁壮生长。

利用此种方法,既可以提高树种成活率,又可以保障当地生态圈,防止由于不合理引入外来树种而导致生态圈的不稳定性[3]。同时,在选择树种时,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将实地调研工作落实到位,充分掌握各方面情况,例如光照强度、水分、灌溉条件、降水量等,根据林业生态建设的具体需求,确保树种选择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2   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

在选择树种时需要认真考虑生态效益,合理规划经济林,结合经济林的树种开展林业建设,运用有效的种植方法,全面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

通常,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模式,例如,林草穿插种植和林花穿插种植等。为了避免林业生态建设中一味强调经济效益而不科学选择树种种植的情况,林业部门应该有效发挥自身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为生态建设的正常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应该选择适合的商品林树种,确保所选树种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科学抵抗地区之间间歇性的自然灾害,利用对树种立地指数和平均材积生长量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树种,全面发挥每个树种的优势,为林业生态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3.3   符合生态学的原则

森林培育必须要符合生态学的基本原则,而造林树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树种选择中必须要综合考虑。①应该充分考虑立地的温湿度、光照等是否与树种的有关生态要求相符。②应该充分认识到森林培育的根本任务是保护生态多样性,而前提条件是选择造林树种时不能只是选择单一的树种,而应该选择不同的树种[5]。③树种选择需要认真考虑不同树种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已有天然植被与引进树种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选择不同树种之间的关系等。其主要原因是在混交林中不同树种不仅会彼此影响,而且会彼此作用。④树种选择必须要认真考虑到人工林的两个方面,即稳定程度和发展方向。

4   提升林业生态造林质量的有效策略

4.1   落实松土除草工作

松土是指对地表的板结土壤进行处理,使土壤表层具有更强的透气性。在造林各环节中,松土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造林早期必须要与幼林管理相结合,在认真考虑每个树种以及气候特點的前提下,迅速将松土工作落实到位,为促进树种的健康生长提供适应的土壤。并且必须要结合杂草生长的一般规律,立刻将林间杂草仔细清除,将足够的养分提供给树种生长。另外,在清除杂草时必须要尽可能防止幼树受到损坏。

4.2   落实苗木灌溉工作

在树种栽植结束后必须要及时开展苗木灌溉工作,确保真正灌溉到土壤的最深层。在后续苗木管理中必须要根据当地气候,将抗旱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抗旱灌溉必须要结合树龄大小、干旱特征等,合理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而确保满足不同树种生长的实际需求[6]。此外,就冬季灌溉来讲,必须要及时做好除草和修剪工作,让苗木生长土壤有充足的水分,加强苗木的抗低温能力和抗冻能力。

4.3   落实造林整地工作

该工作首先要对林地坡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坡度符合标准要求,获取良好的栽培效果,而且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7]。并且需要对土地进行科学平整,只要发现硬结土块或者大块碎石,应该立即清除,为疏松土壤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种植地区物种的实际情况,最好将其原生植被都保留下来,真正实现生物的多样性,进而更好地推动生态林的建设。

5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林业生态建设显得更加重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环境问题,发现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是森林覆盖率显著减少,造成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可知,林业生态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正常进行,需要合理选择栽植的树种确保树种,适应种植区域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才能确保树木茁壮生长,从而建立稳定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 1 ] 郭蓉.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树种选择对策[J].农家参谋,2019(5):89.

[ 2 ] 刘焕婷.林业生态建设中树种选择及质量控制[J].防护林科技,2018(7):64-65.

[ 3 ] 张丹丹.林业生态建设中树种的选择研究[J].江西农业,2018(8):78.

[ 4 ] 孙广赁,赵素红,于化成.关于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树种选择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30.

[ 5 ] 李显玉,于海蛟,刘忠友,等.浅谈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树种选择[J].内蒙古林业,2014(2):20-21.

[ 6 ] 庄雪影,张浩,黄永芳,等.广东生态林业建设与树种选择研究[C].//中国造纸学会.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北京:中国造纸学会,2004.

[ 7 ] 司勇.北方常用造林树种的选择[J].黑龙江科学,2021(6):142-143.

猜你喜欢
树种选择林业生态建设
浅析气候变化与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研究
苏尼特左旗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对策
肇庆市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建议
乡镇林业站在林业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及对策分析
南岭植物园马尾松纯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