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法审美探赜

2021-06-17 00:58李宇阳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意趣黄州楷书

李宇阳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诗词文赋和书法绘画均成就卓越,是我国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大家。在书法方面,苏轼擅长行书和楷书,为后世谱写了大量的书法艺术篇章,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轼作为书法宋四家之首,开创了尚意新书风,是勇于进取的开拓者。其书法理论独特,书法艺术实践丰富且水平高超,艺术素养精深,获得了伟大的成就,推动北宋书法创新独立发展。

一、苏轼书法审美探赜的意义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水墨线条艺术,能够集中反映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可以说是将中国艺术的形式美发展到极致的一种形式。有书法大家认为,我国的书法可以称为表现各时期精神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书法家通过作品中点与线生动的设计来表达情感,线条形态各异,承载着书法家的思想,成为书法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让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我国书法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审美风格已经变得极为丰富。汉魏之前,书法艺术的风格比较单调。魏晋时期,各种书体定性,书法的法度逐渐完备,书法家们开始施展个人风格,探索独特之处,在各个时代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书法风格。每个时代的书法风格都存在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苏轼书法的审美风格和他的审美、气质、个性、经历有关,同时也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苏轼所处的北宋时期,极具创新变革精神,理学兴起,儒释道相结合,社会思潮复杂。宋朝的词极为兴盛,苏轼等文人学者利用词表达情感,针砭时弊,参与各类社会话题的讨论。以苏轼为代表的学养深厚的书法家突破前人的条条框框和理念思想上的禁锢,尝试“尚意”书法风格,主张重视表现个人情感的书法风格。苏轼作为宋四家之首,对新书法风格倡导与实践,大大推动了书法风格的发展。

二、苏轼书法创作不同时期

(一)上升期

苏轼的书法作品,在元丰二年之前处于创作生涯的上升期。元丰二年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导致其书法风格突变。目前苏轼的存世作品中,上升期期间最早的作品是《奉暄帖》,一直到苏轼中年书写的《北游帖》,共有五十多篇,以楷书和行楷为主。苏轼在上升期较为崇尚魏晋简洁辽远之风,其楷书受到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影响。他先从楷书写起,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行书和草书。在楷书上,他推重二王的楷书,将王羲之的《东方朔画赞》作为自己练习的典范。其早期作品,无论是笔法、字法还是章法,以及风格形态上都偏向二王楷书,其对二王楷书精髓的把握,超过了颜、欧。苏轼崇尚晋人的楷书,但是并未一味模仿,而是寻求新意,摸索自己的风格,不断超越前人设计的法度,用书法作品表达个人意趣,因此逐渐开创了宋代的书法风格。

(二)鼎盛期

苏轼的书法创作风格是在“乌台诗案”之后发生突变的。在这场政治风波中,苏轼因一句隐晦的诗文被政敌迫害而投入牢狱。这一事件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同时也引起了其艺术创作风格的改变。苏轼经历了数月生死未卜的牢狱生活,又遭到贬谪,在黄州生活数年,但是在此期间,他浴火重生,在艺术上包括书法领域获得了新生。元丰二年开始,苏轼被贬谪,一直到元祐元年,共经历7年时间,在这一时期为苏轼书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他的书法作品主要集中在行书上,也有部分草书和少量楷书。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就是在其书法鼎盛期创作的。黄州生活艰苦,苏轼被贬此地,有着极为愤懑的情绪,也存在一些消极避世的想法,同时,不甘的意志也支持着他,复杂的感情充溢胸间,精神上的压抑如影随形,报国无望的痛苦折磨着他。苏轼的艺术作品穿透力极强,具有动人心弦的强大冲击力。在黄州生活三年之后,苏轼激愤的情绪逐渐平复沉淀,他对人生哲理和艺术理念的思考逐渐变得丰盈洒脱。

(三)稳定期

黄州贬谪生活是苏轼人生中一次重大打击,这一时期的作品抒发了失意的情感,完成了意造无法的追求,还处在向着通体无碍的方向发展的道路上。苏轼书法风格的成熟是在黄州之后的元祐时期,苏轼书法生涯进入辉煌的阶段,这一时期被称为稳定期。元祐元年,新法挫败,苏轼回归朝廷,政治生涯显赫。但是苏轼性格刚正不阿,不够圆滑,仍然处在无穷的党争之中。经历了人生起伏,苏轼的心态更加稳定,宠辱不惊,平淡自然,达到了心手双畅、自然融通的境界。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元祐二年的《祭黄几道文》属于大型作品,以行楷书写,为了纪念在磨难中逝世的正直的文人而书写。这部作品浓墨重彩,带着强烈的悲凉之感。人生起伏磨砺了苏轼的生命力和斗志,他的作品精美、有序、雄浑,艺术感染力极为强大,已经超越了书法线条的美感,上升为振奋人心的力量。

三、苏轼书法审美探赜

魏晋时代之前,书法仅仅是一种抄录和书写的工具,人们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仅处在书法工匠阶段,虽然也追求美感,但是并不会认作是艺术。当前的书法已经是纯粹的艺术,强调自身表现功能,用书法来传递时代精神。将工具和艺术联系起来的过渡阶段,始于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将情感意趣展现在书法中,让书法从实用作用走向艺术审美,书法家的地位也变得更高,书法的作用更加丰富。苏轼的书法作品沿袭了魏晋时期的士人书法家的风格与意趣,有着不同的内涵表达方式。

苏轼的人生化作优秀的书法作品流传于世,其精神力量、情感感悟、思想心意在书法作品中有迹可循,不断以艺术魅力折射出来。苏轼的书法作品多为楷书和行书,其书法成就也集中在这两种书体上。苏轼推陈出新、博采众长,逐渐形成自身洒脱、敦厚、自然的书法风格。在书法艺术审美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大家风范。

(一)抒情写意

苏轼运用书法抒发情感,将性情也就是个人的个性、品位、情操沉淀到书法作品中,形成个人风格。其书法的线条承载着个人生活经历沉淀下来的各种情感,也承载着自身文化修养呈现出的表现力,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使得书法作品能够不断传承下去,成为跨越古今与观赏者交流的桥梁。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写意,是一种微妙的感觉和范畴,可以衍生出情调、意蕴、意向、意境等多个层次的含义。苏轼的草书受到张旭书法的影响,他用了意态来描述张旭草书。而后人在归纳苏轼的书法风格时,也使用了意趣情味的表达。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中,笔法使用了中锋和侧锋,转换却很流畅顺滑,其用笔很是凝重,将锋芒藏起,偶尔出剑,极为尖锐,墨色浓重,运笔迟缓,线条丰腴、豪迈,充满意态。在部分作品中,为了展示波澜起伏的情势,苏轼将字形处理得大小不一或者大小渐变,奔放与节制相间。

(二)书卷气

书法作品展示了读书人的气息,显得很有书卷气。我国古代的典籍有很多是卷轴形式,人们用书卷气来形容读书人,而书法作品中也会带有书卷气,能够展现出作者的修养学识甚至神采、审美和意趣。苏轼各个阶段的书法作品均饱含着书卷气。他不喜看到缺少文化底蕴的俗物,对于那些缺乏神采的書法作品,苏轼非常不屑。黄庭坚评价苏轼的书法,认为他的作品学问文章之气发于笔墨之上。这点书卷气在苏轼笔下悠然而出,他人却是望尘莫及。

(三)品质醇厚

苏轼注重文质相依,文质并重。书法作品每一笔都一丝不苟,精心打造,文章也要做到字斟句酌,将文字精妙和书法意趣相结合,两种艺术形式的魅力交相辉映,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在《祭黄几道文》中,苏轼采用行楷书写,极少见地显得端庄秀丽、恭敬谦和,楷书元素更多。作品非常沉着雄健,也很规整。黄几道一生历尽磨难,在苏轼笔下生动地展开,其人德行高尚,具有卓越的才能,个性清廉,都在苏轼的文章和书法中展露无遗。这幅作品气势浑厚,是极富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被后人评价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上之品。苏轼的作品中,非常重视品质醇厚,即使是短频的舒心,也注重文和字都要高质量。在他的书信中,有国家大事,也有生活琐事,根据书写内容的不同,书法所展现的意趣也会有所变化。

四、结语:

苏轼的书法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他一生追求艺术突破,不断提升个人审美意趣,其书法大家的地位不可撼动,为后人所推崇。书品可以反映人品。苏轼一生洒脱,人格精神高贵,艺术修养深厚,虽然经历坎坷影响心境,但是他始终豁达,直面困境,坚守信念。无论是人生哪个阶段,苏轼都追求书法新意和鲜明的特征,留下了大量的艺术财富,且通过文学作品表达思想感情,给后人留下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意趣黄州楷书
层叠意趣
多情最是黄州月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楷书的笔势
楷书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