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泸溪县油茶低产林带状更新改造对策

2021-06-17 11:37李志英谭子幼
湖北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李志英 谭子幼

摘 要: 简述泸溪县油茶产业基本情况,介绍油茶低产林现状及改造的几种方式,重点分析了低产林带状更新改造的技术方法、改造前景、优势。指出了实施中存在的老油茶树“惜砍”、林地坡度大选地难、缺乏劳动力等问题。从政策宣传、示范带动、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 泸溪县;油茶低产林;带状更新;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1)02-0034-03

Renov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Lowyield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in Luxi County in Human Province

Li Zhiying(1) Tan Ziyou(1,2)

(1.Luxi County Natural Resource Breau Luxi 416100;

2.Luxi County Forestry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Luxi 416100)

Abstrac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oleifera industry in Luxi County was briefly described,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everal ways of tras formation of C.oleifera low-yield forest were introduced.The technical methods,transformation prospects and adrantages of belt re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ow-yield forest were emphatically analyzed.It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such as the “reluctant cutting” of the old oil tea tree,the diffculty of lorest land slope election and the lack of labor force.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publicity,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and method innovation.

Key words: Luxi County;low-yield forest of C.oleifera;belt regeneration;suggestions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端,沅水流域中游,总面积1 565 km2,下辖11个乡镇147个村(社区),人口32万[1],其中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等人口比例达60%。全县林业用地占总面积近80%,属于典型的山区县、林业县。境内以低山地貌为主,气候湿润,雨水充沛,物产丰富,四季分明。县境内大部分土壤成土母岩以紫色砂页岩为主,土层瘠薄,质地疏松,抗蚀、保土、保肥性能差,但易熟化和培肥,适合多种林木生长,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白栎Quercus fabri、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椪柑Citrus reticulat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油茶Camellia oleifera、油桐Vernicia fordii等生态用材林树种和经济林树种。

泸溪县是油茶的传统产区,湖南省油茶大县和油茶老区,也是湘西自治州3个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其它2个县为永顺县、花垣县)。上世纪60年代湖南省林业厅曾在该县合水镇横坡村设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村油茶科技研究所。泸溪油茶栽培历史悠久,经营管理基础良好,作为湖南省48个油茶重点县之一,油茶面积最高时达到14 600 hm2[2],州内仅次于永顺县。据2020年3月全州油茶产业普查统计,泸溪县油茶总面积6 861.8 hm2,其中新造林面积(主要指2011年后油茶造林)1 017.3 hm2,老油茶林面積5 844.5 hm2。老油茶林中,粗放经营达5 527 hm2,占老油茶林总面积的89.4%[3]。由此可见,泸溪油茶的希望在于老油茶林改造增产增收上。

1 油茶低产林现状和改培措施

油茶曾经是泸溪农村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有着辉煌的历史。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增多,导致老油茶林疏于管理,产量急骤下降。而油茶收入来源减少,油茶林更加“天管人收”,陷入了获益少、疏于管理、收入更少的恶性循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产业建设的需求,各级政府、部门、林农开始重视油茶,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及能人大户投身油茶开发。

泸溪老油茶林大部分属于“三低”林分,即产量低、效益低、品质低,俗称低产林。其主要特征6个字概况:“荒、老、残、疏、密、杂”。油茶低产林改造共分三种:抚育改造、换冠改造、更新改造。泸溪县油茶产业前期改造方法多以抚育改造为主,共实施1 600 hm2。换冠改造技术方面要求高,目前刚刚开始仅仅在合水镇木龙村、潭溪镇小能溪村开展试点,面积13.3 hm2,还未见成效。对不具备抚育改造和换冠改造价值的低产油茶林,则进行带状更新改造,采用良种壮苗进行新造林更新[4]。2020年初,泸溪县在油茶重点乡镇合水镇木龙村实施带状更新示范20 hm2,为老油茶带状更新改造探索经验,目前已经完成了更新带清理、挖穴、施底肥和保留带砍灌、垦复。针对泸溪县油茶低产林改造,从带状更新方式入手,探讨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做法。

2 油茶带状更新概念和技术措施

2.1 带状更新概念

油茶带状更新:在低产油茶林改造中以带状方式砍伐一部分老油茶林,对砍伐带进行更新改造,重新造林。既通过按照一定的砍伐带宽进行更新改造,同时对保留带加强抚育管护,发挥边际效应[3]。同时对保留带老油茶林加强抚育管护,待新造林进入初产期,再将保留带更新改造,达到分批次品种改良的目的,逐步实现良种化[6]。

2.2 带状更新技术措施

低产油茶林以6 m为间距,留1行老茶林,进行垦复;挖1行老茶林,新栽2行优良油茶品种“湘林系列”“三华系列”,待新造茶林挂果后,再对老茶林新造[7],预计5~8年完成整山的油茶新造,这样既能保证原有产量,又对品种进行了改良。通俗地讲,带状更新就是砍一带,留一带,更新带新造,保留带综合改造,其技术措施有带状留优、更新补植、老林抚育、幼林管理等四大特征。

3 带状更新的可行性和优势

3.1 解决了油茶新造成本投入高的难题

近年来,泸溪县油茶新造成本测算,按照良种油茶优质高产标准化种植,林地整理、苗木、管抚等成本高达45 000元/hm2。前期投入大,而各级财政对于油茶造林补贴低且资金有限。以2018年泸溪县优质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为例,资金投入为16 825元/hm2,仅仅是当年造林整地、栽植费用和苗木费用。而要求实施主体的配套资金投入,基本上以劳务为主,真正自己投入资金的公司、合作社不多。其次油茶新造均以油茶专业合作社、农林业开发公司等实施,且因前期投入大,林农个体无法承受,大部分单个林农受惠面少。而油茶低产林带状更新模式方法第一轮更新前期投入资金仅在7 500~12 000元/ hm2左右,降低了油茶开发门槛,激发林农的积极性。

3.2 解决了油茶新造短期无法获益的难题

油茶新造林前期投入高,造林后至挂果收益期间的管抚成本高。每年抚育、施肥、补植苗木、病虫害防治需要资金大。很多油茶造林大户往往由于造林面积过大,资金投入跟不上,而又缺少相关政策、项目支持而中途放弃,造成前期损失巨大。而带状更新解决了新造林后4~5年内,在新品种挂果前林农吃油难及油茶造林短期内无收益的问题。保留的老油茶林通过加强管护,部分产量还会增加,新老一起抓,成效收益一样看得见、得实惠。

3.3 解决了大规模造林整地对环境的破坏难题

通过带状更新,结合保留带的抚育管抚,改变了林层结构,调整了林相,改善了现有油茶的林分质量。同时,由于实行带状造林,造林整地力度小,避免了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使水土流失程度明显降低。

3.4 提高了产能效益,增加了林农收入

通过对湖南常德市鼎城区低产油茶林带新更新模式的学习,当地林业部门、林农介绍:实施带状更新改造模式后,保留带的油茶产量远远高于实施前整个林分的油茶产量。因为油茶生长边缘效应的发挥,增产幅度达到150%~180%,个别地方实施3年后产油时达到150 kg/ hm2左右,为改造前的2.8倍[8]。其增产原理是传统低改模式中的“密度调整”措施的高标准实施。密改稀增加了植株的光照,改善了老茶林的水肥条件,促进增产。

4 实施带状更新改造的问题和困难

首先,当地林农普遍有“惜砍”心理,对砍伐老茶树有抵触情绪,且带状更新在泸溪属于新鲜事务,没经过实践,林农存在怀疑,不太接受;其次,泸溪县属于低山区,油茶分布广泛且多数林地坡度较大,适合进行机械化低改作业的茶林不多,且老茶林中纯林少,林相杂乱;最后,由于城镇化步伐快,农村大量人员进城买房定居,相当多老茶林改造及后期管理缺乏劳动力,油茶林经营户有心进行改造,但担心后期经营管理。

5 解决带状更新改造的方法和对策

5.1 细致认真,全方位做好政策宣传

农民经营油茶多年,尤其是农村生产责任制分田分山到户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主要收入来源于油茶林。林农对贡献巨大的油茶林充满感情,因此宁愿让油茶林荒废也不愿砍伐掉。首先,油茶重点乡镇、油茶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要切实站在林农角度上思考,逐家逐户征求意见和想法。在宣传沟通中,其一要让林农认识到,砍树不是破坏而是让油茶林发挥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其二要让林农明白,与其让油茶树自然衰败无产量,不如尝试着在老林里栽新品种,增加收入。

5.2 精心選地,以点带面做好示范

针对泸溪油茶低产林坡度大、林相比较杂乱的实际情况,要精选交通方便、坡度平缓、经营条件成熟的林地进行高标准带状更新改造,作为示范。通过示范学习、现场参观、测产对比等形式,充分考虑林农对眼前既得利益的顾虑,打消舍不得砍老树的“惜砍”心态。在前期试点成功或者收成效益明显的条件下,逐步向周边村寨、乡镇推广,形成带动效应。

5.3 创新方法,多种模式推进管理

针对农村劳动力欠缺的困境,在合水、达岚、潭溪、浦市等油茶重点乡镇,优选一批公司、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专业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改造。一是管理创新。组织油茶产地的生产大户、能人,以新型合作组织的方式组织林农抱团经营。例如: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等方式,发动林地所有者(林农)用油茶山入股成立油茶产业发展合作社,合作社制订经营管理办法,实行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所得收益按股份或协议分配[9]。二是方式创新。创新方式,试行统造分管分户经营模式。前三年由相关部门投入资金委托村委会或第三方统一施工,统一栽种,统一培管,统一管理,三年后由林农各自经营,收入全归林农所有。易地搬迁贫困农户可以委托给同村人或本村生态护林员管理。通过油茶生产的集约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广大林农的积极性。三是施工创新。乡镇及相关部门在实施带状更新改造施工时,尽量开展机械化施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组织造林专业队栽植,保证质量,提高苗木成活率。

参考文献

[1]黄始勇,谭子幼.泸溪县林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南林业科技,2014(01):43-45.

[2]包昌改.关于泸溪县油茶产业建设的调查与研究[EB/OL](2013-01-21)[2020-12-1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http://www.xxz.gov.cn.

[3]泸溪县油茶资源普查报告[R].泸溪:泸溪县自然资源局,2020.

[4]黄晓波.巴马县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技术改造措施[J].现代园艺,2019(19):65-66.

[5]肖铎.常德市鼎城区油茶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民族大学,2018.

[6]唐熙麟,姚文华,欧阳胜祥,等.油茶带状更新技术研究[J].作物研究,2018(S1):132-134,146.

[7]帅泽鹏,程璠,莫纯清,等.长茅岭油茶品改蹚出新路[N].常德日报,(2014-4-28)[2020-12-12].

[8]彭文清,牟吉奎.油茶低改模式—“带状更新”[J].林业与生态,2014(7):28.

[9]谢利玉.由“红”变“绿” 让“绿”生“金[N].中国经济导报,(2010-05-11)[2020-12-12].

(责任编辑:郑京津)

收稿日期:2020-12-12

作者简介:李志英(1975~),苗族,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营林生产、林业财务等工作。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