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才就业发展的结合途径

2021-06-19 11:19刘爽
就业与保障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人才职业

文/刘爽

当代大学生被社会寄予厚望,国家发展离不开这批中坚力量,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对社会发展的走向产生影响,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当拥有良好的思想水平、坚定的政治立场。以上这些都离不开高校的思政教育。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对人格素养、心理健康培养的重担,就落在思政教师的肩上。目前,对时代新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本身,更关系到民族复兴的进程。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而其中,高校作为主阵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时局日新月异,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挑战。

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才就业发展现状

(一)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为了树立高等学府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也为了人才的成长发展,国家在高等院校课程中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忘初心。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社会迈入了高速运行的信息时代,大学生刚刚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走出来,就一头扎进了多元化文化的思潮中[1],在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严重挑战,在高中校园里形成的思想观念还十分单纯,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学生并不能有效分辨出某些信息的险恶用心,极容易受到煽动,从而做出错误选择。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十分必要,高校的课程同时也面临着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跟进时代的步伐,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开展思政教育课程,帮助当代大学生远离不良信息。

(二)高校就业发展现状

社会生产力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市场也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缺口,需要补充大量的人才,同时对人才要求也从单纯的专业技术转变为综合素质。不过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十分丰富,但因为在校园中得不到充足的实践,因此实际运用能力较弱,知识与职业无法形成合理对接,再加上综合素质不高,并不能很好适应当下企业的职场环境,企业苦于没有合适的人才而限制自身发展,市场陷入了恶性循环,供应和需求并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许多高校对学生的鼓励则是“先毕业再择业”,在这样的重重挑战之下,毕业生反而更加茫然,以至于就业失去信心[2]。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才就业发展结合的途径

(一)通过思政素质教育促进人才就业发展

目前,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就业最困难的莫过于无法胜任工作,因刚从校门走出的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就业还没有很深的概念,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概念也十分模糊。高校通过思政素质教育,应用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制定自身的职业目标,规划人生的职业理想,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就业的目的[3]。通过对思政教育课程的设计,对自己在日后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大致的了解,通过思政素质教育,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根据,开展引导学生就业观转变的教育,根据自身的就业取向,理性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也是就业大环境对就业人才的要求,让高校人才在就业前明白就业需求是什么,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需要经过怎样的提高,以期在学校里做好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升技能,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般横冲直撞。

当下的社会环境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并不友好,面对未知的就业情况、全新的未来规划,高校人才难免两眼一抹黑,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还需要高校对学生的思政素质进行系统化教育并加以引导,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4]。在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要学会将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职业发展中去,以正面的态度去面对压力和挫折,鼓励学生学会释放压力,排解自己。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思政素质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就业前的一针强心剂。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才就业发展

为了将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具体实践,明确大学思政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必要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促进高校人才就业的发展,为了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就思政教育而言,需要更加重视以就业实践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思想极易流于形式化,因此强调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就尤为重要。实践又以就业为主,而就业能力是一名高校人才具备外部条件的体现,对于不同专业就业的实践内容,结合高校人才专业就业的特点,进一步实现人才就业快速发展。对于不同院校的人才应制定不同的思政教育方案。

表1 思政课程协协同育人机制对就业内容的要求

对于实践性专业、学术性专业、设计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就业特点。实践型的专业就业一般强调的是应用技能,因此思政教育思想也应当根据这点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学术类的专业更强调研究和思考,因此就业面也变得局限化;设计类专业较为灵活多变,因此在就业上也有更多的可能,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种类的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对于理工科专业、文化信息类专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时,一般就已经确立了未来的就业目标,因此,其专业定向性让学生减轻了寻找就业方向的压力,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普遍没有经历过就业规划的阶段,就直接服从院校的安排进入到工作中。如果没有教师进行就业引导,会让学生失去探索其他就业可能的积极性。对于技术职业特殊人才的专业类院校,因针对技术职业和就业有特殊的定向要求,就业会更为容易,就业渠道也会更多。其中包括特殊一类,例如警察、医生、教师等,在某种层面来说更为稀缺。

通过针对不同院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重视他们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就业服务群体开设课程,匹配专业教师来帮助学生就业,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不仅让学生能够找到工作,还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与人才自身的发展相匹配,确保学生在专业领域中游刃有余地工作,让思政教育成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缓冲带,给学生适应工作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学生关注市场需求,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爱好变为工作,让学生积极乐观起来,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树立就业价值观。让思政教育为学生带来正确的择业观,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以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动力,这也能进一步促进高校人才就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因为人才就业发展与思政教育思想具有一致性,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较为看重,通过结合校园环境,让高校人才得到更多就业机会,开展各种校园活动,通过活动宣传思政实践,鼓励学生就业。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结合实践,让高校人才在就业中敢于发散思维,挑战更多就业可能,从而找到适合的职业。利用思政教育课堂,鼓励学生多参与就业培训,收获更多技能。让其在就业过程中具备更多的竞争优势。就业中有竞争就会有压力,也会有失败,思政教育会在更大程度上关心学生的心理,鼓励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百折不挠,不怕尝试。

(三)通过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人才就业发展

在高校育人机制下,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师而言,比起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教育指导学生更为重要。教师首先要对专业就业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如果教师都不了解市场情况,何谈向学生传授知识。对于就业内容的了解大致涵盖以上几个方面(见表1)。

在具备上述教育资质后,在授课过程中,要将这些内容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知识更为简单,对思政教育和就业发展有自己的理解,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针,让高校人才就业变得不再困难。

三、结语

通过对新时代发展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进行解读,让其与人才就业发展结合从而提出新的思路,为高校人才就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途径,也提出了更多就业的可能。思政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学习的整个历程,这是国家对人才的关怀,也是国家对人才的希望。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政思想,提升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可以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人才职业
人才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