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的方法、结果与应用研究

2021-06-19 08:17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价格水平测算经济体

王 岩

(北京师范大学 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广东 珠海519087)

一、引言

进行全球各经济体间经济规模比较时,通常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各经济体经济总量都是基于本币计价的,无法进行直接比较;二是各经济体经济总量都内生了本国的价格水平,且现实中各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国际经济比较中常用的汇率法仅能进行各经济体间货币单位的调整和转换。由联合国统计司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于1968年共同发起的国际比较项目旨在解决国际经济比较中遇到的上述两大问题。ICP基于GDP支出法视角对不同经济体购买同一篮子货物和服务的本币支出进行比较,测算各经济体货币的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 PPP),并利用PPP对各经济体以本币计价的经济总量进行调整,这一过程通过消除价格水平差异转换为统一的货币单位,最终进行物量层面的实际经济规模比较。

1968年以来,ICP共成功开展了9轮基期比较活动,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统计合作项目。2017年轮ICP全球共有176个经济体参与其中,世界银行已于2020年5月公布了本轮的测算结果。中国自1993年以来,先后6次参与ICP调查活动,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首次全面参与了2017年轮ICP调查活动。2017年轮ICP采用了怎样的测算框架和方法?如何从测算结果看全球经济格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是否发生变动?怎样合理、正确地使用ICP数据进行经济分析与研究?系统回答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对2017年轮ICP的测算方法、主要结果以及应用范围进行深入探析。

二、2017年轮ICP组织架构

作为全球最大的统计合作项目,ICP在基于PPP法进行各经济体支出法角度的实际经济规模比较时,需要一整套完整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治理架构和国际统计标准,从而保证各组织和机构在广泛认可的国际标准基础上开展PPP测算和实际经济规模比较。具体来看,ICP需要全球、区域以及经济体层面各类统计机构的组织分工,共同协作完成实际经济规模比较的最终目标。为保证PPP测算结果及实际经济规模比较结果的可靠性,ICP建立了囊括全球、区域以及经济体层级完备的治理架构,并遵循经认可的政策、协议、方法和质量保证框架。事实上,ICP的测算框架很大程度上由其治理架构所决定。2017年轮ICP的治理架构参见图1。

图1 2017年轮ICP治理架构

(一)全球层级

ICP治理架构在全球一级主要包括联合国统计委员会(UNSC)、ICP理事会、全球执行机构以及机构间协调小组。具体看,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是ICP的最高决策机构,ICP的执行频率、运作方式均由其决定。其主要职责有:组建ICP理事会、确定全球执行机构、对ICP的治理架构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并对全球执行机构提交的年度ICP报告进行审批。ICP理事会是PPP测算活动的战略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与PPP测算相关的政策和协议的制定,技术咨询组(TAG)的提名,对研究议程、PPP测算方法及其改进进行审批,负责制定ICP的数据获取政策并确保ICP数据可以持续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全球执行机构主要负责ICP活动的全面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其总部设置在世界银行的ICP全球办公室,主要职能包括:执行ICP理事会和技术咨询组的秘书处工作,起草ICP的方法和操作手册,为区域和经济体提供技术援助,获取区域提供的ICP数据并负责进行全球链接和全球比较结果的发布。机构间协调小组是一个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制定ICP执行的时间表以及与数据采集、审核、测算和发布相关的工作计划。机构间协调小组由作为全球执行机构的世界银行、区域执行机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统计局(Eurostat)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构成。该小组由世界银行负责召集。

(二)区域层级

ICP治理架构在区域一级主要由各区域的执行机构组成,主要包括:非洲开发银行(AfDB)、亚洲开发银行(ADB)、独联体国家间统计委员会(CIS-STAT)、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UN-ECLAC)、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UN-ESCWA)、欧盟统计局(Eurostat)以及经合组织(OECD)。区域执行机构负责协调和执行ICP的区域比较活动,其主要职责有:进行区域比较项目的日常管理,促进ICP全球办公室和经济体间的数据和信息流通;按照全球层面的部署执行区域比较活动并为经济体的数据收集和审核提供技术援助,以确保经济体和区域层面的数据质量满足要求;基于区域内经济体提交的数据测算区域比较结果并发布结果报告,并向全球ICP办公室提供经济体和区域层面收集和测算的数据。

(三)经济体层级

ICP治理架构在经济体一级主要由各参与ICP调查活动的经济体组成。经济体执行机构按照区域归属被划归为六大区域,分别是:非洲(AFR)、亚洲及太平洋地区(ASP)、独联体(CIS)、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LAC)、西亚(WAS)以及欧盟-OECD。经济体执行机构主要负责协调和执行ICP价格数据和支出数据的收集和审核工作,具体职责包括:按照要求收集测算PPP所需的数据;按照数据审核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审核以确保数据质量满足要求;根据ICP数据访问和存档政策,向区域执行机构上报数据;参加区域执行机构组织的研讨会、数据审核会等相关活动。

(四)技术咨询组

技术咨询组是ICP的专门技术机构,由指数、购买力平价、价格统计和国民核算方面的全球顶尖专家组成,其成员由ICP理事会提名,主要职责为:确保ICP整体测算框架的可靠性和PPP测算结果的总体质量;确保PPP测算步骤具有透明性;协助构建永久性和调查频率更高的ICP实施方案。此外,技术咨询组通过与机构间协调小组合作,制定技术研究议程,为ICP测算方法的持续改进提供技术支持。

三、2017年轮ICP测算方法

(一)测算所需的基础数据

ICP基于GDP支出法视角进行PPP测算,测算PPP需要收集各经济体具有可比性和代表性的居民消费、机械设备和建筑品、住房租金、政府职务报酬等千余种规格品的价格数据以及GDP支出法分类下155个基本分类的支出数据。价格数据的调查涉及各类调查目录的制定、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价格数据的实际采集、价格数据的审核和清洗等复杂过程。GDP支出法下155个基本分类数据的获取需要综合利用住户调查、固定资本投资、投入产出等多方面信息。从ICP所需的基础数据来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调查难度大。

(二)测算的主要方法步骤

先以最简单的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为例来解释ICP所采用的测算方法。ICP在进行各经济体的PPP测算时,要求选择一篮子具备可比性和代表性的规格品,并通过比较这些规格品在不同经济体所需要花费的本币支出来计算PPP。在巨无霸指数这个例子中,这一篮子规格品仅包括一种商品,即巨无霸汉堡包。因此,在计算各经济体货币的PPP时,只需要搜集各经济体相同规格巨无霸汉堡包的价格即可。以中美为例,假设2020年5月中国的麦当劳快餐店销售的巨无霸汉堡包为每个20元人民币,美国的麦当劳快餐店销售的巨无霸汉堡包为每个5美元。以美国为基准经济体,并以美元为基准货币,那么中美间的PPP值就为20元人民币/5美元=4元人民币/美元。这便是《经济学人》杂志提出的巨无霸指数的测算方法①具体信息和测算数据可参考:https://www.economist.com/news/2020/07/15/the-big-mac-index。。ICP试图基于GDP的支出法框架,通过收集各经济体在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项目下所包括的各类满足可比性和代表性的规格品的价格,并利用价格指数方法汇总计算PPP值。从具体操作看,2017年轮ICP采用了如下四个主要步骤来测算PPP。

1.区域内比较。区域内各经济体依据区域执行机构确定的规格品目录进行采价,并向区域执行机构提交各规格品的年平均价格②年平均价格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即将一个经济体的某一规格品在所有采价点和时间点采集的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所提交的价格数据主要有居民消费价格、机械设备和建筑品价格、住房租金和政府职务报酬。区域执行机构利用价格数据审核工具对各经济体所提交的规格品价格数据进行审核③一般而言,区域执行机构采用Dikhanov表进行数据审核;欧盟-OECD区域采用Quaranta表进行数据审核。。数据审核通过后,基于规格品层面的价格数据计算各基本分类的PPP④基本分类是ICP中可以获取支出数据的最低层级,如大米、面包就是食品和非酒精饮料大类下面的两个基本分类。在ICP支出法框架中,共包括155个基本分类。。对于无法通过规格品价格计算PPP的基本分类,将使用参考PPP的方法进行处理。最终形成区域内各经济体155个基本分类的PPP矩阵。结合各经济体提交的155个基本分类的支出数据,利用多边指数方法进行汇总计算,即可得到区域内每个经济体GDP层面的PPP。用经济体的名义GDP除以区域内经济体GDP层面的PPP,即可得到区域内实际GDP(以区域内基准经济体货币单位表示)。

2.基本分类PPP的链接。区域内的比较仅获取了各经济体以区域内基准经济体为基准的PPP和实际支出值(区域内基准经济体的PPP值为1,各经济体的实际支出都以基准经济体的货币单位表示)。如亚太区的基准经济体是中国香港,基准货币是港币,而欧盟-OECD区域的基准经济体是美国,基准货币是美元。如果要进行全球比较的话,还需要知道各区域基准经济体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系数,从而将区域内的比较结果链接到全球层面。2017年轮ICP基于核心产品清单,利用改进后的国家产品虚拟法计算各区域基准经济体间货币单位的换算系数,即区域链接系数,将区域内的基本分类层次的PPP测算结果链接到全球层面。通过全球链接,各经济体基本分类层次的PPP值都调整为以美元为基准货币。此时可以进行各经济体155个基本分类的实际支出比较,但仍无法进行总量层次以及GDP层次的实际支出比较。

3.基于全球汇总方法计算各区域实际经济规模。经过步骤2,获取了各经济体在155个基本分类上全球链接后的PPP。基于上述基本分类的PPP数据和支出数据,在全球层面使用多边指数方法,可以得到每个经济体GDP层面的PPP。用经济体的名义GDP除以全球汇总中该经济体的PPP,即可得到全球汇总中该经济体的实际GDP。此时,可以进行各经济体GDP层级的实际支出比较,并可以获取各个区域的实际经济规模。

4.使用国家再分配法计算调整后的实际GDP和PPP。上述获取的比较结果虽然已经允许我们进行实际支出的国际比较,但从区域视角来看,步骤1中获取的给定区域内各个经济体的相对实际GDP大小与步骤3中获取的给定区域内的各个经济体的相对实际GDP大小存在差异。原因在于,为保证测算结果满足传递性和基国不变性等要求,ICP在汇总计算时使用了多边指数方法。多边指数方法下的测算结果会直接受到参与比较经济体数量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在开展区域内比较与全球比较时,参与比较的经济体数量不同会导致相对经济规模出现差异。欧盟-OECD区域从政策角度出发,在开展第三轮ICP调查时就提出其区域内部的比较结果应与全球比较结果保持一致,这便是国际比较中的固定性原则(Fixity)。2017年轮ICP最终测算结果仍需要满足固定性要求。为了保证固定性原则,需要将步骤3中获取的各个区域的实际经济总量按照步骤1中得到的对应区域内的比较结果进行重新分配。具体方法是,依据区域内比较中获取的各个经济体的实际GDP在区域中所占的份额,对步骤3中获取的各个区域的实际经济总量进行重新分配,从而得到每个经济体再分配后的实际GDP。用每个经济体的名义GDP除以分配得到的实际GDP,即为该经济体调整后的全球PPP。

四、2017年轮ICP结果分析

(一)经济总量比较

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为基准,2017年中国PPP值为4.184。中国经PPP法换算得到的GDP为19.6万亿美元,而美国同年的GDP为19.5万亿美元。2017年中国的PPP法GDP比美国高出约1000亿美元。以PPP法GDP计,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从汇率法的计算结果看,2017年中国经汇率法换算得到的GDP为12.1万亿美元,比美国同年的相应值约低38%。从汇率法计算结果看,中美间的经济总量差距仍较为明显。

为进一步分析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总量和占比情况,在表1中给出了按PPP法计算的2017年GDP排名全球①本文中的“全球”“世界”指2017年轮参与ICP调查的176个经济体。前10位的经济体数据及相应的汇率法计算数据。PPP法GDP排名全球前5位的经济体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德国,而汇率法GDP排名前5位的经济体为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这表明,使用不同的换算系数进行国际比较时,各经济体的经济总量排序会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看,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印尼等发展中大国的PPP法GDP都显著高于汇率法GDP,PPP法GDP的排名和全球占比也都明显高于汇率法的结果。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的PPP法GDP都低于汇率法GDP,PPP法GDP的排名和全球占比也都不同程度地低于汇率法的结果。

表1 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测算结果对比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各经济体总体价格水平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的总体价格水平通常低于发达国家。PPP是空间价格指数,可以对各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差异进行调整。汇率仅反映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水平,无法对总体价格水平进行调整。一般而言,与汇率法GDP相比,经PPP法调整后(即空间价格调整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将相对提高,而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将相对降低。参与调查的176个经济体中,有161个经济体的PPP法GDP高于其汇率法GDP,占比为91.5%。从总量看,PPP法计算的2017年全球经济总量为119.5万亿美元,而汇率法计算的2017年全球经济总量为79.7万亿美元。PPP法的全球经济总量约为汇率法的1.5倍。

(二)人均GDP比较

GDP反映的是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大小,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更为恰当的指标。与PPP法GDP总量排名全球第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7年PPP法中国人均GDP为14150美元,仅是美国(59984美元)的23.6%,是世界平均水平(16596美元)的85.3%,在176个经济体中排名第90位。因此,从PPP法人均GDP水平看,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即使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也存在一定差距。这表明,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表2给出了部分经济体2017年的PPP法人均GDP数据。2017年PPP法人均GDP排名全球前5位的经济体为卢森堡、卡塔尔、新加坡、爱尔兰和百慕大,上述5个经济体的人均GDP均超过了7万美元,其中卢森堡的人均GDP超过10万美元,为112701美元。人均GDP排名后5位的经济体为布隆迪、尼日尔、中非共和国、马拉维和莫桑比克,这些经济体都集中在非洲,其中有3个经济体的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布隆迪为784美元、尼日尔为847美元、中非为937美元。这3个经济体的人均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左右。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与最不发达的经济体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

表2 2017年PPP法人均GDP排名

(三)人均实际个人消费支出比较

ICP中使用人均实际个人消费支出来衡量不同经济体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实际个人消费支出不仅包括了由住户所购买的货物和服务——住户最终消费支出,还包括由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提供给住户的可供其最终消费用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因此,ICP所提供的实际个人消费支出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表3给出了部分经济体2017年的人均实际个人消费支出数据。可以看出,排名全球前5位的经济体是美国、中国香港、百慕大、卢森堡和挪威,人均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均超过35000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10858美元)的3倍以上;排名后5位的经济体都位于非洲,分别是尼日尔、布隆迪、中非、刚果(金)和马拉维,其中尼日尔、布隆迪、中非的人均实际个人消费支出低于1000美元,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0%。可以看出,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与最不发达的经济体间的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差距悬殊。

表3 人均实际个人消费支出(美元)

中国人均实际个人消费支出为6906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3.6%,是美国的15.5%,在176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13位,比人均GDP的排名下降了23个位次。这表明,从实际生活水平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相对更大。

(四)价格水平比较

为了比较不同经济体的价格水平,世界银行同时发布了各经济体GDP总量层次和主要支出类别的价格水平指数,以衡量不同经济体价格水平的高低。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世界平均价格水平设定为100。如果一个经济体的价格水平指数大于100,则表明该经济体的价格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一个经济体的价格水平指数小于100,则表明该经济体的价格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基于参与2017年轮ICP的176个经济体的人均GDP和GDP层次的价格水平指数数据,我们在图2中绘制了人均GDP与价格水平指数的散点图。可以看出,人均GDP与价格水平指数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价格水平也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与价格水平间的这种正相关关系被称为“宾大效应(Penn effect)”。宾大效应被以往各轮ICP基期数据所证实,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典型事实。

图2 人均GDP与价格水平指数散点图

从具体数据看,全球大部分经济体的价格水平指数都低于100,价格水平指数超过100的有41个经济体,其中排名前5位的经济体为百慕大(204.9)、冰岛(192.7)、挪威(180.2)、瑞士(179.8)和开曼群岛(175.2),它们都属于全球较发达的经济体;排名后5位的经济体为埃及(27.5)、乌克兰(33.4)、苏丹(34.4)、吉尔吉斯斯坦(37.0)和塔吉克斯坦(39.1),它们都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中国价格水平指数为92.8,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176个经济体中位居第57位。

五、ICP数据的应用

(一)ICP数据的应用范围

PPP、价格水平指数,以及基于PPP计算得到的实际支出数据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统计数据编制和政策制定。ICP数据的主要使用者是国际组织,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欧盟。随着ICP数据发布频率和覆盖面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大学,以及研究部门开始使用ICP数据。

1.学术研究。来自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使用ICP数据进行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主要应用有:基于PPP转换所得到的实际支出数据,用以进行不同经济体间经济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投资水平、政府支出和经济总体生产率的比较;使用价格水平指数对比不同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使用实际GDP对一些经济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如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等。

2.数据编制。PPP数据已经被众多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用于编制统计数据。联合国所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指标(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编撰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世界经济论坛编制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以及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所发布的最新版本宾大世界表(PWT 9.1)都使用了ICP调查所提供的PPP数据。

3.政策制定。国际组织已广泛使用PPP数据进行发展目标监测与国际事务管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广泛使用PPP数据进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有8个SDGs使用了PPP数据进行进程监测,分别为:消除贫困(SDG1),消除饥饿(SDG2),健康和福祉(SDG3),优质教育(SDG4),清洁能源(SDG7),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SDG8),工业化、创新和基础设施(SDG9),降低不平等(SDG10)。世界银行的两大发展目标——消除贫困和推动共享繁荣都依赖于PPP数据进行监测。此外,世界银行还将PPP法GDP纳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员国股权的计算公式中,且已在其众多出版物中(如《全球投资竞争力报告》)采用PPP法GDP及其分项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PPP法GDP数据进行配额计算,用以决定成员国须交纳的会费、可获得的特别提款权的份额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时的投票权重。

(二)ICP数据的局限性

虽然ICP测算结果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ICP测算方法和数据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ICP数据进行经济分析、学术研究和政策探讨时,应合理、科学地运用,避免对ICP测算结果的误读。表4对ICP数据适用的范围和相关局限性进行了简要总结。具体来看,主要应注意的方面有:

表4 ICP数据的使用建议

1.ICP所提供的各经济体间实际GDP测算结果并非精确值,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具有相似价格和经济结构的经济体间进行比较时,ICP测算结果可靠性较强;而当经济体间的价格和经济结构差异较大时,ICP测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在ICP官方报告中也提示,不推荐使用ICP的测算结果对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精确排序。

2.由于ICP不同基期的PPP值并未进行价格水平的统一调整,这导致不同基期上的实际GDP和价格水平指数测算结果可比性较差。因此在利用ICP不同基期的测算数据进行时间维度上的人均实际GDP和价格水平变动分析时,应当对可能存在的偏差保持警惕。ICP官方报告中特别指出,不推荐使用不同基期的实际GDP测算结果进行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率的比较。

3.PPP并非均衡汇率,也无法用于判断货币的高估或低估。PPP在计算过程中包括了大量非贸易品的支出和价格数据,而汇率主要反映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水平波动,且易受到国际间资本流动、通货膨胀、政府赤字甚至是政治事件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ICP官方报告着重指出,PPP既不能看作是实际均衡汇率,也不能用于判断某个经济体的货币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

4.ICP是从GDP的支出法角度开展国际比较的,其提供的核心指标为支出法PPP,而支出法PPP的测算结果无法应用到与生产法相关的国际比较中。如进行产业层面的产出和生产率国际比较时,就不适合使用ICP所提供的测算数据。进行生产法的国际比较可以使用格罗宁根大学产出和生产率国际比较数据以及由哈佛大学Jorgenson教授为首构建的KLEMS数据。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经济统计合作项目,2017年轮ICP建立了囊括全球、区域以及经济体层级完备的治理架构,各层级分工协作,在多边方法框架下共同完成货币购买力平价和实际经济规模测算的核心任务。全球层级主要负责进行ICP全球层面的组织管理、方法框架确立、调查方案设计和结果测算与发布等工作。区域层级主要由ICP六大区域的协调机构组成,核心职责是进行区域调查项目的组织管理、数据审核和结果测算与发布。经济体层级由参与ICP的176个经济体组成,核心职责是按照ICP全球和区域协调机构的要求,组织实施具体调查,收集满足可比性和代表性的规格品价格和GDP支出法数据。

2.2017年轮ICP测算结果表明,中国PPP法GDP已跃升为全球首位,但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改变。以2017年PPP法GDP计,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从人均水平看,2017年PPP法中国人均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3%,在176个经济体中排名第90位;中国人均实际个人消费支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3.6%,在176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13位。ICP测算结果并不改变对我国当前国际经济地位和经济发展阶段的认知,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3.虽然ICP测算数据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应注意的是,ICP目前仅在特定基期、从支出法角度对各经济体的货币购买力平价进行测算,且受到价格数据偏差和支出数据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其测算结果并非精确值,存在一定误差。在不同基期结果的可比性、生产法国际比较以及经济结构差异较大的经济体间比较方面,ICP测算数据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ICP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应科学、合理地使用,避免对ICP测算结果的误读和误用。

(二)对中国参与ICP的建议

1.积极主动对外沟通交流,广泛参与ICP全球与区域层面的治理活动。作为一项全球多边统计项目,ICP的治理规则、方法体系、实施方案都是在多边框架下确定的,而多边沟通、交流与协商是上述框架的核心。作为全球ICP最为重要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应更为广泛地参与ICP的全球与区域层面的治理活动,积极在各类多边交流平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主张、给出中国方案,与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和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渠道,不断增强我国在ICP治理规则制定、方法体系研究、实施方案确立方面的影响力。这对我国在ICP活动中掌握主动权、维护国家利益有重要的作用。

2.加强ICP理论方法研究,提高中国话语权。ICP是一项研究性强、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全球性经济统计项目,其理论、方法和技术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我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应积极关注和跟进ICP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持续产出高质量的ICP研究成果不断扩大我国在ICP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ICP的最高智囊机构TAG给出了ICP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研究主题指明了未来ICP的主攻方向:①ICP测算技术改进,主要包括PPP测算的技术创新与数据源创新、在PPP测算中考虑规格品质量的差异、时间序列PPP的编制和滚动调查方法以及提高PPP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②难点比较领域研究,主要包括住房服务、建筑品、政府公共支出以及进出口的国际比较;③ICP的重点应用领域研究,主要包括全球贫困测度、空间价格指数在国家和国际政策制定中的应用以及CPI-ICP的整合和国内PPP(Sub-National PPP)测算。

3.加强统计能力建设,提高统计发展水平。世界银行在全球ICP的执行过程中强调将ICP实施与各经济体的统计能力建设结合,通过ICP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各经济体的统计发展水平。IC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逻辑发展,其通过构建各经济体可比的GDP支出法框架,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国际可比性方向上前进了一大步。中国应以参与ICP为契机,学习国际先进的统计活动管理经验、统计调查体系、价格统计方法和GDP支出核算方法,持续促进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国际化、统一化和规范化,不断夯实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价格统计方法以及GDP支出法核算框架,提高中国统计能力建设的水平,从而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价格水平测算经济体
上海地铁列车折返能力分析与测算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临期商品最优定价策略研究
质量指数与收入对价格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汽车道路阻力测算方法研究
The Walking Dead :the Leading Man Will Be Killed off
高校水果价格水平与不正当竞争情况调查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我国货币政策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