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规划

2021-06-20 07:28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规划区域发展

问:您亲自参与了江苏省的“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您认为“十一五”规划突出体现了哪几个特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正在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五”规划是我国首次将五年计划变为五年规划,虽然一字之差,但从中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与过去五年计划相比,江苏省的“十一五”规划突出体现了七个方面的转变:1、在理念上,由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社会公平;2、在视野上,从过去注重国内、省内平衡,转向全球配置资源,体现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3、在内容上,由过去注重提出战略口号转向突出体现战略思维,重点解决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4、在方法上,由过去规划行业、领域发展,转向规划行业、领域与空间布局,重视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和均衡发展;5、在功能上,由过去强调指导性转向指导性与约束性并重,确定了预期性和约束性的规划目标;6、在形式上,由过去的共性过强、个性不足、表现形式单一,转向特色鲜明、彰显个性、图文并茂,规划更直观、更丰富、更科学;7、在方式上,由过去的重编制轻实施,转向建立完善的规划实施机制和以发展规划为依据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落实规划的制度保障。

问:“十一五”规划纲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您认为我省的规划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十一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取向,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

(一)明确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按照“兼顾国家、企业、群众三者利益,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和发展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兼顾改革中得益较多和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兼顾社会中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兼顾不同行业群体的利益”的要求,我省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重点规划了富民优先提高生活质量、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关心困难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先发展教育、积极发展卫生事业等与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提出了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500元,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上升到40%左右,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0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均达到9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等目标和任务。

——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规划了建设文化大省、强化社会公共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和诚信江苏的建设等,提出了到2010年,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8%、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全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每年下降2.5%等目标和任务。

(二)明确以提高产业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为发展的重点任务

——在提高产业竞争力方面,重点规划了发展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方向、重点和政策取向,提出了调强第一产业发展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优第二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产业比重,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专业化和深加工,不断提高增加值率,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2倍左右,总增加值率提高到3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在2005年基础上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等目标和任务。

——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提出坚持走“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型“三农”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在城乡就业、市场、社会保障和规划等方面加大统筹力度,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和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5%以上,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改厕率、河道清淤完成率均达到80%以上,大部分农村地区基本建成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新型农村社区。

——在区域共同发展方面,提出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差距作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按照不同区域社会成员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的要求,赋予区域发展新的内涵,形成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优化生产力布局,以沿江开发为重点,全面推进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等区域开发,推动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区域分类指导,坚定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抓住沿江与沿海开发的重大机遇,推动苏中快速崛起;以提高苏南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为目标,强化苏南发展的先导和带动作用;三是构建空间开发新格局,明确空间功能分区,按照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在土地、人口、财政、产业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推动区域共同、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明确以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

以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人才强省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为抓手,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自主创新。规划了推进科技创新重点跨越、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开放式配置科技资源、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促进江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全面升级。提出到2010年,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提高到75%左右,专利授权量达到3万件以上,专利总量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例达到30%左右等目标和任务。

——人才强省建设。重点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三个方面提出建设人才强省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要加快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实施一批人才培养和培训计划,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人才柔性流动等。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划提出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完善所有制改革为重点,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投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价格体制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规范、完善资本、土地、技术、人力資源等市场,发展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规范市场秩序,推进公有制经济改革,着力发展民营经济等。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规划提出要积极推进产品、产业、资本和人才的国际化,促进开发区集聚集约发展,加快建立能够参与国际产业水平分工生产体系、面向国际市场的营销体系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商务服务体系,到201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保持全国领先,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规划提出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目标,必须建立在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基础上,提出“十一五”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力争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耕地保有量控制在470万公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5%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减低到25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主要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增加10%左右,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左右等一批目标,这些目标都是约束性的,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确保完成。规划同时还分别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流域水环境整治、区域大气环境治理、城乡环境污染治理、建设绿色江苏、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完成上述目标的任务、措施和举措等。

为了增强规划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规划提出了要组织实施12项事关江苏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工程,主要有: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工程、能源建设和保障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防洪减灾和水资源保障工程、生态省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人才强省和教育现代化工程、医疗卫生服务和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工程、文化大省建设工程、农业支持和保障工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工程。

猜你喜欢
规划区域发展
分割区域
擦桌子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