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虎威音乐创作的源泉

2021-06-21 03:51李文川
黄河之声 2021年23期
关键词:峨眉山源泉作曲

李文川

黄虎威,四川内江人,当代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系前系主任。一生出版发表作品150余件,代表作有钢琴曲《巴蜀之画》、长笛曲《阳光灿烂照天山》、小提琴曲《赛里木湖抒情曲》、《峨眉山月歌》等。这些作品的创作从其青年到暮年,横贯黄先生的一生,甚至在将近80岁时他还创作出了钢琴作品《嘉陵江幻想曲》,展现了一个当代著名作曲家永不枯竭的创作原动力。在当今作曲界后现代思潮涌动,音乐创作追求技法上的突破与创新,但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与现实生活距离越来越远的语境下,黄虎威的作品始终能让人找到梦中失落家园的归宿感。不管是对大自然的描绘还是对生活的体验,抑或是对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重构,黄虎威的作品始终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他音乐创作所特有的“格局”意识和动力源泉。

一、源泉之一:对大自然的热爱

黄虎威的童年与青少年都在美丽的沱江畔-四川内江县度过。家乡的青山绿水、森林田野、芦苇沙滩、鸟语蝉鸣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出于对美丽大自然和神秘森林的幻想,1949年他报考四川大学森林系,后来从事作曲时,表现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成为了他创作灵感的源泉。1958年创作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以及后来的《大巴山的春天》、《嘉陵江幻想曲》等作品都与他所看到和感悟到大自然紧密相连。比如1958年创作的钢琴曲《巴蜀之画》中《晨歌》、《空谷回声》和《蓉城春郊》着重描绘了巴蜀大地三个时段的自然风景。1979年创作的钢琴曲《嘉陵江幻想曲》通过对嘉陵江景色的书写,进一步描绘了嘉陵江上船夫的形象,然后作者乐思如天马行空,使得嘉陵江这一大画卷跃然纸上,借景抒情,气势磅礴的音乐后面也充分展示作曲家对于未来的憧憬。

二、源泉之二:诗词等文学作品

黄虎威的父母是诗人,在他们的启蒙教育下,黄虎威自幼便十分喜爱描写大自然和借景抒情的诗词,在这些文学的基因滋润下,黄虎威便开始了用音乐来表达诗词中的意境,小提琴独奏曲《峨眉山月歌》便是用小提琴音乐对于诗歌最好的诠释。唐代诗人李白诗歌《峨眉山月歌》是一首七言绝句,原诗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于家乡的眷恋和离别故人的惆怅和忧伤。

谱例1

上例(见谱例1)是《峨眉山月歌》曲中的和声运用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黄虎威将其和声构筑于空五度之上,让和声在协和于不协和中徘徊,再配和钢琴中音区短促的连跳音,使得乐曲背景虚无缥缈且空灵含蓄,再由小提琴奏出优美的民族化特征的旋律,仿佛清冷的月光透过稀疏的秋叶斑驳流光,使人不由得融入一种“峨眉山月半轮秋”的朦胧意境,江清,月冷,惆怅与忧伤之情油然而生。

三、源泉之三:书法与绘画

黄虎威的父母是书法家,家中从小翰墨留香,往来的朋友也有很多画家,受父母的熏陶与启蒙,他从小就进行了书法与绘画的训练,尤其擅长中国山水画。这些绘画的体验后来被他转移到音乐的创作中,成为其创作的一个重要灵感源泉。黄虎威很多音乐作品的画面感都特别强,让人在聆听音乐时,眼前不由自主就能浮现出音乐所描绘的鲜活的画面。这种画面感在其钢琴作品《巴蜀之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首作品描绘了巴蜀各地一天中最有特点六个时段的风景,分别为《晨歌》、《空谷回声》、《抒情小曲》、《弦子舞》、《蓉城春郊》和《阿坝夜会》。这六首小品不管是对于自然风景的展示还是对于人物活动的描绘都极具画面感,曲中所描绘的画面让听众能所听便所得。

谱例2

例如上例中(见谱例2)《晨歌》的开始部分第二小节,作曲家在高音区用ppp这种极弱的力度作的短小的装饰性补充,形象的刻画出了清晨露珠滴落的声音,和声主要建立在空五度的基础上,形象地描绘了清晨薄雾初开,空气清新的背景,再配合装饰音露珠的滴落,让清晨的画面随音而来,如梦,如歌。

四、源泉之四: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基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巴山蜀水的风土人情、民间音乐成为了黄虎威创作最大的源泉。黄虎威在四川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常常搜集整理四川的民歌,并且在作曲教学中也要求学生必须背唱100首以上的民歌。他非常欣赏巴托克的名言“农民音乐的语汇应该成为我们创作的母语”。因此黄虎威大多数音乐作品的素材都来源于四川的民歌,比如钢琴曲《巴蜀之画》、《嘉陵江幻想曲》、《乡村的节日》、《四川民歌十二首》等作品。

当然黄虎威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搜集整理及运用不会局限于四川,除了通过书籍文献整理其他地方的民族民间音乐,他还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采风,去现场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并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其中在1963年音协组织的新疆采风之行中,黄虎威收获最大,通过搜集整理,这些采风资料运用在了他1972年创作的长笛曲《阳光灿烂照天山》和1978年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赛里木湖抒情曲》中,新疆独有魅力的音乐素材为这两首名曲增色不少。

五、源泉之五: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

1953年,黄虎威就读于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四川音乐学院的前身)作曲系,师从著名的徐杰副教授学习作曲、和声和曲式等课程。1954年,他因为品学兼优而留校任教,1956年被公派到中央音乐学院跟随当时苏联作曲专家古洛夫学习和声与作曲。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黄虎威十分刻苦,其听课笔记都曾被整理复印,被其他学生视为范本。因为其优秀的表现曾被借调至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一年半,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再次返回四川音乐学院。

跟随两位名师的学习让黄虎威的作曲技术理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黄虎威结合自己的作曲实践和作曲技术理论课教学经验的积累,先后出版和发表了《中国民歌的调式结构》、《四川汉族民歌的调式》、《民族调式和声转调法》、《和声写作基础知识》、《器乐旋律写作》、《转调法》等书籍和论文。尤其到了其暮年,还花费了整整21年为著名的斯波索宾等人编写的《和声学教程》撰写《和声学教程习题答案》,可见黄虎威对于作曲技术理论的重视,对于这些理论的学习与总结运用贯穿了他的一生。这些理论书籍中最重要的当属《和声写作基础知识》、《转调法》与《和声学教程习题答案》这三本书。

“文革”结束后,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百废待兴,黄虎威切合当时实际用简谱编写了《和声写作基础知识》,深入浅出,面向所有想要学习和声的人,这本书6次重印,累计发行量达到15万册,对推动我国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983年8月黄虎威出版了另外一部和声巨作《转调法》,这本书也被多次重印,成为现在中国出版的对于转调法讲解最系统最全面的教材。黄虎威晚年出版的《和声学教程习题答案》更是成了现在音乐专业学生人手一本的重要书籍,对于音乐专业学生和声的学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作曲技术理论的重视使得黄虎威的音乐创作如虎添翼,博采众长后便是创新的天堂。黄虎威的作品的和声色彩和曲式多变才得以五彩斑斓,令人美不胜收。比如其小提琴曲《峨眉山月歌》中变化地使用纯五音程构成和声、带附加音的五声性三度结构和弦的运用、民族和声带复合功能的双层写法、连接段落的色彩性和声、羽调式变徵音的巧妙运用,独具特色的五声性调性布局等等,这些精彩的作曲手法无不是建立在其扎实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之上的。

六、源泉之六:虚心汲取他人成功经验和建议

作为黄虎威曾经的学生,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黄老先生的虚心态度,每次下课当学生对他行礼时他必当会鞠躬还礼,在现在看来这种态度却是黄虎威创作成功的原因之一。他的虚心并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深入骨髓的。其表现有三:

(一)虚心地学习别人成功作品的经验。熟悉黄虎威的人都知道,黄老先生一生都在学习,家里藏书有三面墙,图书馆也是他常去的地方。除了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之外,他经常研究别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名人大作,也会有他认为写得好的学生作品,他常常说:“英雄莫问出处,只要是好的作品我们都应该去向它学习,它好在哪里,能否为我所用。”

(二)虚心地与别人讨论作曲技巧和别人的作品。这些讨论的人有他同辈的专家,其中也不乏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时,黄虎威从来都不会去先否定他,总是从音乐的实际效果出发,与学生展开讨论,肯定学生观点中闪光的地方,哪怕学生坚持自己一些明显错误幼稚的想法,黄虎威也会鼓励学生去继续探究,下次再讨论,以理服人。这样方式不但使学生进步很大,黄虎威自己也能教学相长,得到很大的进步。因为他为了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必然会付出大量的学习,才能真的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三)虚心地接受他建议。黄虎威创作作品时有个习惯,总是先浏览大量他想要写的作品类型的谱子,先向古人学习,然后创作完成后拿去给同行或者这个作品的演奏者去讨论作品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他都会经过思考和讨论去虚心接受,所以,他的作品不会是闭门造车,在演出之前就经过了反复论证和修改,成功的几率便大大增加了。比如他的大提琴曲《音诗》、小提琴曲《峨眉山月歌》等等都是在与演奏家的反复探讨后才定稿的,所以才会那么受欢迎。

七、源泉之七:保持童心

黄虎威对世界始终保持着儿童般好奇心和新鲜感。这颗童心促使着他成年后还能写出妙趣横生钢琴曲《欢乐的牧童》,晚年还能根据自己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我爱雪莲花》改编成充满童趣的钢琴曲。正是这种好奇心和新鲜又促使着他不断学习新的作曲技术,吸收新的创作思潮,所以才有了一个传统的老作曲家也能在传统作品中融入音块这种前卫的写法。比如其小提琴曲《峨眉山月歌》中就用到了音块的技法。正是其终生儿童般的好奇心使得黄虎威的作品呈现出多种风格,既有传统的西方古典、浪漫和印象派风格因素,又有西方现代风格因素,还有中国民族民间风格因素,在多种风格之上他融入了自己独创性的个人风格。因此,他的作品才会令人听后美不胜收,回味无穷。

结 语

回眸黄虎威熠熠生辉的音乐创作生涯60余年,我们看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待音乐的不忘初心、对待别人的虚心态度以及严谨、勤奋治学下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也看到了诗词文学、绘画对其音乐创作的滋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音乐创作的影响;最关键他那颗始终对于音乐的赤子之心成为了他音乐创作的最大源泉,也是他成功的基石。这一切都应该成为我们后辈学习之典范,也促使着我们在音乐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峨眉山源泉作曲
逐梦
轻型无人机起落架摆振问题简析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下
那一天
超市也是快乐的源泉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
峨眉山游记
缸鱼(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