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温条件确定河北省大球盖菇最佳栽培时间*

2021-06-21 02:00邢万里李文平刘富强高义平
中国食用菌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球出菇露地

滑 帆,邢万里,李文平,霍 捷,刘富强,高义平**

(1.保定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00)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属担子菌门 (Basidomycota) 层菌纲 (Hymenomycetes) 伞菌目 (Agaricales) 球盖菇科 (Strophariacaeae) 球盖菇属(Stropharia)[1],又名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商品名赤松茸。其食味甘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2],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3]。大球盖菇为草腐性食用菌,近几年在一些农作物秸秆丰富的地区发展很快。由于其栽培过程不需加入任何杀虫剂、杀菌剂,是营养丰富的有机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糖、蛋白质、矿质元素[1],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4]。通过分析河北省保定市近3年的气温数据,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出了河北省大球盖菇不同栽培模式的最佳栽培时间,为大球盖菇的引种栽培地区提供了最佳栽培时间的分析方法。

1 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

1.1 生长温度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适宜生长温度为23℃~27℃,10℃以下和32℃以上生长速度迅速下降[5]。低温下菌丝生长缓慢,但不影响其活力[6]。温度超过35℃后,菌丝停止生长,持续高温会导致其老化死亡。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5℃~30℃,菇蕾分化最适温度为14℃~25℃[7]。

1.2 生长湿度

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为70%~75%[8],含水量过高会使菌丝生长不良,甚至出现菌丝萎缩。出菇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5%。

1.3 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无需光照[9],子实体生长要求有500 lx以上的光照,散射光可促进菇蕾分化,促进子实体健壮生长,提高商品菇质量[10]。

1.4 pH

大球盖菇菌丝可在pH 5~9的环境下生长,pH为6时,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且最健壮[11-12]。子实体生长时,培养料pH以5~6为宜,覆土材料pH以5.5~6.0 为宜[13]。

1.5 土壤

选择质地疏松,保水透气,肥力中上等的土壤环境和栽培用覆盖土[14],不宜选择沙土和黏土。

1.6 空气

菌丝生长期间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敏感,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 598 mg·m-3即可。子实体生长期间要求保持空气畅通,氧气充足,二氧化碳浓度不应高于 2 699 mg·m-3。

2 栽培地点选择及概况

大球盖菇可在露地、林下和棚室栽培。栽培场地要求水电方便、没有污染源。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其气温条件和栽培模式可以代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保定市位于东经 113°40′~116°20′,北纬38°10′~40°00′,多年平均气温 13.4℃,1 月份平均气温-4.3℃,7月份平均气温26.4℃。年均降雨量550 mm,属温带季风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3 不同方式的栽培和收获时间

3.1 栽培时间的确定标准

河北省大球盖菇以秋季栽培为主。秋季大球盖菇栽培时间以栽培场所的最高气温来确定,当栽培场所环境最高温度稳定在30℃以下时,即达到菌丝生长的安全温度,可以进行栽培。各栽培方式前期准备工作一致,包括栽培地场地消毒、品种选择、培养料堆积发酵等。选择地质地疏松,保水透气,肥力中上等的土壤环境,主要培养料配方为:玉米秸秆70%、稻壳25%、麦麸5%。干料投料量10.0 kg·m-2~12.5 kg·m-2,播种采用单层菌种点播法。播种时将菌种掰成边长2 cm~3 cm的块,菌种用量0.5 kg·m-2~1.0 kg·m-2。第 1 层培养料的厚度为 10 cm~15 cm,第2次培养料的厚度为10 cm,然后覆土厚3 cm~4 cm,最后覆草厚3 cm~4 cm。

3.2 栽培时间

3.2.1 露地栽培时间

保定地区连续3年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日最高温度统计见图1。

图1 2016年~2018年保定地区8月中旬至9月中旬日最高温度Fig.1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uring mid-August and mid-September of Baoding area from 2016 to 2018

由图1可知,保定地区露地气温在9月10日以后,温度可稳定在30℃以下,因此露地栽培大球盖菇以秋季9月10日为节点。9月10日前准备栽培场地、培养料,进行培养料发酵,9月10日后栽培,既能充分利用秋季时间,又不易发生高温烧菌现象。

3.2.2 林下栽培时间

林下气温一般较露地气温低3℃~4℃,即当露地气温稳定在33℃时,林下气温可以达到30℃以下,即可进行林下栽培。从露地气温变化规律可知,8月23日后气温较适宜栽培大球盖菇。

3.2.3 棚室栽培时间

由于暖棚内的温度、湿度条件可控,冬季最低棚温可以维持在5℃以上。其栽培时间的确定不再以最高温度为标准,而是以大球盖菇商品的上市时间为准。大球盖菇一般元旦、春节两节期间价格较高。以1月、2月份上市为标准安排暖棚大球盖菇栽培时间,需在10月底至11月初播种,元旦前头潮菇采摘、上市。

冷棚栽培时间需根据遮阴条件确定。有遮阴条件的冷棚在8月底到9月上旬栽培。没有遮荫条件的冷棚与露地栽培时间相同,在9月中旬栽培。

3.3 生长时间

3.3.1 冬季前生长时间

保定地区连续3年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日均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统计见图2。

图2 2016年~2018年保定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日均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Fig.2 The average daily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during late October and late November of Baoding area from 2016 to 2018

由图2可知,11月15日,日最低气温至0℃以下、日最高气温降至10℃左右,露地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基本停止生长[5-6]。因此,露地及时栽培(9月10日栽培),冬季前有约65 d的生长时间,可完成菌丝的营养生长阶段,可出一潮菇。林下及时栽培(8月23日栽培),冬季前有约80 d的生长时间,冬季前可收获一潮~二潮菇。露地栽培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营养生长阶段主要在9月~10月份。

3.3.2 春季生长时间

保定地区连续3年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日最低温度统计间图3。

由图3所示,3月30日前后,日最低气温稳定在5℃以上,随后料温也逐渐升高至5℃以上,菌丝开始恢复生长,4月中下旬逐渐扭结形成菇蕾,菇蕾生长5 d~10 d出菇。出菇期从4月中旬持续到6月上中旬结束。露地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生殖生长时间主要在春季4月~6月。

图3 2016年~2018年保定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日最低温度Fig.3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during late March and mid-April of Baoding area from 2016 to 2018

3.3.3 棚室栽培生长时间

由于暖棚温度、湿度条件可控,10月底~11月初栽培后经45 d~50 d菌丝生长期,可以完成菌丝的营养生长阶段,菌丝不进行越冬休眠,即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直至3月底出菇结束。冷棚栽培11月棚内温度较露地和林下栽培环境温度提高5℃~6℃,出菇会持续到11月下旬棚内最低温度降至0℃以下,菌丝开始越冬。

3.4 采收时间

保定地区连续3年间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日最高温度统计见图4。

图4 2016年~2018年保定地区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日最高温度Fig.4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uring late May and mid-June of Baoding area from 2016 to 2018

由图4可知,春季5月份气温迅速上升,5月下旬气温已达30℃以上,到6月15日左右,日最高气温基本稳定在30℃以上,露地栽培出菇结束。

因此露地栽培的采收时间为冬季前一潮菇(少于一潮菇的正常产量)、春季4月中下旬到6月上中旬收获第二潮、第三潮菇,到6月中旬出菇结束;林下栽培采收时间为冬前采收一潮~二潮菇、春季4月中下旬到6月中下旬采收第二潮、第三潮、第四潮菇,到6月下旬,林下温度逐渐稳定到30℃以上,出菇结束。

冷棚栽培配合使用遮阳网,可以在8月下旬栽培大球盖菇,到10月中旬进入采收期,冬季通过塑料薄膜提高棚内温度,采收期可以延长到11月中下旬,冬季前可以收获二潮菇。春季冷棚4月上中旬开始出第三潮菇,5月份出第四潮菇。在5月底、6月初高温季节到来时,结束出菇。

暖棚反季节栽培于12月中下旬子实体分化、出菇。元旦期间收获第一潮菇,经过3 d~5 d的转潮期,开始第二潮菇的生长。依次出第三潮菇、第四潮菇。一般采摘四潮菇,3月底结束出菇。

4 制种时间

大球盖菇菌种的制作时间是决定大球盖菇及时入地栽培、产量高低、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根据以上栽培时间的分析结果和大球盖菇菌种生长时间,大球盖菇栽培应该于6月份准备和制作,到8月下旬、9月上旬,各地根据当地栽培条件和气温条件陆续引进菌种,安排大球盖菇的栽培。

5 最佳栽培时间和产量

通过上述分析及3年来的栽培试验,统计得出当地不同栽培条件下最佳栽培时间及其基本产量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栽培条件下最佳栽培时间与产量的情况Tab.1 The optimum cultivation time and yield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

由表1可知,大球盖菇栽培的生物转化率可以达到40%~60%。不同栽培模式下单位面积产量差别较大,主要原因应是不同的栽培模式,适宜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的时间不同,导致出菇潮数的差异,同时不同栽培模式具有不同的温湿度控制能力,导致每潮菇的产量也有差异。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形式单位面积大球盖菇产量差别较大,可能由于不同栽培方法有不同的温度、湿度控制能力,适宜菌丝体及子实体生长的时间不同,导致出菇潮数差异。

6.1.2 栽培时间影响产量和品质

大球盖菇秋季栽培,气候适宜,不易造成高温烧菌。若栽培时间过早,在菌丝吃料过程中,会产生呼吸热,基料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一旦基料温度达到35℃,菌丝会老化甚至死亡。栽培时间过晚,则会影响出菇潮数,降低产量。适时栽培才能保证在最佳出菇期出菇,保证产量和一级菇率。

6.1.3 栽培宜早宜覆草盖地膜

在以上分析最佳栽培时间范围内,露地、林下和棚室栽培,争取早栽培、早发菌、早出菇,以获得产量高、品质优的产品。栽培时在土层表面需要覆草,覆草有保温、保湿的作用,对于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品相非常重要。栽培较晚的园区,冬季前和早春可在垄上覆盖地膜,以提高冬季前和早春料温,提高菌丝生长期的积温,延长子实体生长时间,从而提高产量。

林下栽培较适宜于大球盖菇栽培,对于菇农而言,林下栽培地租更少,林下遮荫效果好,能较露地栽培提早10 d~15 d出菇,从而收获一潮~二潮冬前菇;能延长春末夏初采收时间,提高产量;较露地栽培获得更高的优质菇率和成品菇率。

6.1.4 需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最佳栽培时间

目前,大球盖菇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和推广阶段,这几年不断有新地区引种和试验示范。在引种过程中,宜根据当地常年气温、降雨量、海拔高低、栽培条件等情况,分析、确定最佳栽培时间,这是提高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6.2 结论

通过对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的总结和保定地区气象数据的分析,确定河北省露地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时间是9月10日后;林下栽培最佳时间为8月23日后。冷棚栽培根据遮阴条件,栽培时间在8月23日~9月10日。暖棚栽培时间在10月底至11月初。

受气温条件影响,露地和林下栽培冬前停止生长时间为11月15日左右,冷棚栽培冬前停止生长时间为11月底。夏初停止出菇的时间,露地栽培为6月15日左右,林下和冷棚为6月底。露地、林下、棚室不同栽培模式下,大球盖菇停止生长的时间不同,相同栽培条件下,停止生长的时间基本稳定、变化不大。冷棚栽培较露地和林下栽培延长秋末冬初采收上市时间,提早早春上市时间。

猜你喜欢
大球出菇露地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数理:大球和小球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绿色农产品露地黄瓜三大病虫害防治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有多少盏灯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