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伊阙佛龛之碑》浅析

2021-06-21 03:10陈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9期
关键词:唐朝碑刻楷书

陈莉

摘 要:《伊阙佛龛之碑》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宾阳三洞的摩崖石刻,是中国唐朝皇家碑刻艺术的典范,由魏王李泰出资为过世的母亲文德皇后祈福开凿,距今约1500年的历史,碑文1600余字,文辞秀美,楷书冠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碑刻;唐朝;李泰;楷书

0 前言

龙门石窟是伟大的皇家石刻艺术宝库,拥有极为丰富的碑刻题记,为文物考古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遗产。《伊阙佛龛之碑》是龙门石窟宾阳三洞的一块露天摩崖碑刻,始建于北魏,距今约1500年历史,是中国唐朝皇家碑刻艺术的典范,是河洛文化的璀璨明珠,闪耀夺目。由于千年风化侵蚀使部分碑字缺失,1975年原龙门石窟保管所曾对此碑进行灌浆加固保护。经过近几年的潜心研究,现仅汇录约1586字,尚有缺憾,敬临赐教。

1 历史背景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公元499年,雄才大略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去世,他的第二个儿子元恪继位,史称魏宣武帝。公元500年元恪决定开凿宾阳三洞石窟(图1)为过世的父母祈福。公元523年,北魏王朝无力继续营造宾阳三洞,当时仅宾阳中洞完工,开凿了11尊高大精美的艺术佛像,其余南北两窟只凿出了窟形、窟顶和佛像位置,在中洞和南洞之间临近地面的崖壁上也开凿了一块硕大的碑刻题记,整个宾阳三洞工程耗时24年,构建了一个气势非凡的佛窟圣殿,宾阳三洞代表了北魏石刻造像艺术的最高峰。

据《旧唐书》卷八十、《新唐书》卷一百五记载,公元636年(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李世民悲痛欲绝,赐谥号“文德”。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十一月,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出资为母亲在龙门西山开窟造像,重新修葺北魏王朝没有完工的宾阳南洞和北洞,在原来的基础上精心规划布局雕刻出阿弥陀佛主尊、弟子、胁侍菩萨等佛像和众多小龛,替其父皇为文德皇后祈福,以博取“纯孝”的美名,借以展示自己拥有帝王般的志向和卓越才智。①

2 文物价值

《伊阙佛龛之碑》是魏王李泰抹去北魏原碑文为其母长孙皇后祈冥福重刻的发愿文,又称“三龛记”。其碑体高大,通高5.0米,宽2.0米,由碑首、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因处于露天摩崖上,在千年风雨侵蚀中已有部分风化缺失。原碑文32行,行51字,字径4厘米,该碑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起居郎褚遂良书丹,镌刻1600多字,因碑额上有两行六字篆文“伊阙佛龛之碑”,又称《伊阙碑》或《褚遂良碑》。

褚遂良书该碑时46岁,这是现存最早的褚遂良书法作品,书家评价甚高。宋欧阳修《集古录》评曰:“字画尤奇伟。”梁山献曰:“此乃遂良中年书,平正刚健,法本欧阳,多参八分。碑头字尤佳。”(图2)该碑字大逾寸,瘦劲有力,沉峻饱满,清秀端庄,宽博方整,跌宕多姿,舒卷自如,韵致飞扬,雄厚秀逸,是初唐楷书的典范,开创了盛唐一代书风,名垂千古。①《伊阙佛龛之碑》碑文词句工整,修辞华丽,书法端庄严谨,被称为文辞家和书法家的“天合之作”,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 原文(仅汇录约1586字)

伊阙/佛龛/之碑

夫藏室延阁之旧典蓬莱宛委之遗文其教始于六经其流承于百氏莫不美天地为广大嘉富贵为崇高备物致用则上圣□其②发育御气乘云则列仙体其变化兹乃尽域中之事业殚方外之天府踚③系表而称笃论眇帝先而谓穷神岂非徇淼漫于坎井者未从海若而泳天池也矜峻极于块阜者未托山祗而窥地轴也为识夫无边慧日垂鸿晖于四衢无相法宝蕴善价于三藏泊乎出□器之外寂焉超筌蹄之表三界方于禹迹也犹大林之匹豪端四天视于侯服也若龙宫之方蜗舍升彼岸而舍六度则周孔尚溺于沉沦证常乐而捐一乘则松乔莫追其轨彻由是见真如之寂灭悟俗谛之幻化八儒三墨之□称其人填丘陇矣柱史园吏之□述其言犹糠粃比矣若夫七觉开绪④八正分涂离生灭而降灵排色空而现相惟妙也掩室以标其实惟神也降魔以显其权故登十号而御六天绝智于无形之地遗三明而冥五道应物于有为之域是以慈悲□及跨恒沙而同跬步业缘既启积僧祗而比崇朝故能使百亿日月荡无明于大夜三千世界□法云于下土然则功成道树非练金之初迹灭坚林岂断筹之末功既成俟奥典而垂范迹既灭假灵仪而图妙是以载雕金玉阐其化于迦维载饰丹青发其善于震旦绳绳乎方便之力至矣巍巍乎饶益之义大矣/文德皇后道高轩曜德配坤仪淑圣表于无壃柔明极于光大沙麓蕃祉涂山发祥来翼家邦嗣徽而赞王业聿修阴教正位而叶帝图求贤显重轮之明逮下彰厚载之德忠谋着于房闼⑤孝敬申于宗祀至诚□感清朏⑥魄于上至柔□被荡震腾于于心系忧⑦勤行归俭约胎教克明本枝冠于三代阃⑧政攸叙宫掖光于二南陋锦绘之华身安大帛贱珠玉之宝志绝名珰九族□以增睦万邦□以至道宏览图籍雅好艺文酌黄老之清静穷诗书之溥博立德之茂合大两仪立言之美齐明五纬加以宿殖远因早成妙果降神渭涘明四谛以契无生应迹昭阳驰三车以济有结故绵区表刹布金犹须达之园排空散花踊现同多宝之塔谅以高视四禅俯轻末利深入八藏顾蔑胜鬘岂止厘降扬蕤⑨轶有妫⑩之二女载祀胜实越高辛之四妃而已哉左武侯大将军相州都督雍州牧魏王体明德以居宗膺茂親而作屏发挥才艺兼苞礼乐朝读百篇总九流于学海日摛三赋备万物于词林驱鲁卫以骖镳k驭梁楚使扶毂长人称善应乎千里之外通神曰孝横乎四海之滨结巨痛于风枝缠深哀于霜露阳陵永翳怀镜奁l而不追□宫如在望阶除而增慕思欲弭节鹫岳申陟屺之悲鼓枻龙池寄寒泉之思方愿舍白亭而遐举莹明珠于兜率度黄陵而抚运荫宝树于赡养博求报恩之津历选集灵之域以为百王建国图大必揆于中州千尊托生成道不践于边地惟此三川实总六合王城设险曲阜营定鼎之基伊阙带垌文命辟襄陵之穴穹隆极天峥嵘无景幽林招隐洞穴藏金云生翠谷横石室而成盖霞舒丹m临松门而建标□基拒于嵩山依希雪岭清流注于德水□佛连河斯固真俗之名区人祗之绝境也王乃罄心而弘喜舍开藏而散龟贝楚般竭其思宋墨骋其奇疏绝壁于玉绳之表而灵龛星列雕□石于金波之外而尊容月举或仍旧而增严或维新而极妙白豪流照掩莲花之质绀发扬晖分檀林之侣是故近瞻宝相俨若全身远鉴神光湛如留影嗤镂玉之为劣鄙刻檀之未工杲杲焉逾日轮之丽长汉峨峨焉迈金山之映巨壑耆阇①在目那竭②可想宝花降祥蔽五云之色天乐振响夺万籁之音是以睹法身之妙而八难自殄闻大觉之风而六天可陟非正真者其孰能与于此也善建佛事以报鞠养之慈广修福田以资菩提之业非纯孝者其孰能与于此也昔简狄生商既轮回于名相公旦胙鲁亦流遁于国城犹且雅颂美其功同和于天地管弦咏其德□□于鬼神况乎慧灯普照甘露遍洒任姒尊名具之以妙觉闲平茂实成之以种智是用勒绀碣于不朽譬彼法幢陈赞述于无穷国□□偈俾夫衣销刧石与金刚而比坚芥纳须弥随铁围而齐固敢阜□词乃作颂曰/十号开绪二谛分源有为非实无相称尊光宅沙界辰居给园仁舟戡溺智炬排昏缘发现迹化终还净色身□掩灵照远镜布金降真攻玉图圣五道有截三乘无竞帝唐御纪大姒定祥功济赤县,德穆紫房十品散□三慧腾光广辟香地载纽玄纲卓尔英王至哉茂则丹青神甸监梅王国掷地□之横海迈德孝思不匮报恩罔忒聿修净业于兹胜境梯危紫□□□翠岭勒石表相因山墓乘杯川□□希圣虽遥求心宁永豪□□□□疑袛树楼似增成飞泉洒汉危石临星岩垂日近汜□□□纯孝克宣胜业载圆邪山灭地倾□□□□□□□□□来游皇祚于下□□十五年岁次辛丑十一日□□(图3)。③

4 要义释文

4.1 弘扬佛法

千百年来藏阁经典遗文莫不宣扬疆域辽阔,富贵崇高,备物致用,励志奋进,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八儒三墨之所称,其人填丘陇矣;柱史园吏之所述,其言犹糠秕矣”,要想从“六经”“百氏”中寻求真理,如同到陷阱中去寻找淼漫之水,到土丘中去寻找大地之轴。只有宏大佛法如“无边慧日,垂鸿晖于四衢”,使人“七觉开绪八正分涂,离生灭而降灵”,排除空幻的杂念,以慈悲为怀“跨恒沙而同跬步”,克服万难险阻,垂范帝业。④

4.2 赞颂皇后

碑文第二节写到“文德皇后道高轩曜,德配坤仪,忠谋着于房闼,孝敬申于宗祀,……心系忧勤,行归俭约,宏览图籍,雅好艺文,……立言之美,齐明五纬”,所以九族增睦,万邦至道。

4.3 夸耀魏王

碑文中间部分强调“左武侯大将军相州都督雍州牧魏王”德才兼备,朝读百篇,博览群书,日摛三赋(图4),能力超群,“长人称善,应乎千里之外,通神曰孝,横乎四海之滨”,有匡扶宇宙之能,有驱使梁楚使节扶毂之才,言外之意是指魏王李泰拥有帝王之谋略。

4.4 悼念母后

碑文中写到李泰追悼亡母哀思“结巨痛于风枝,缠深哀于霜露。……闭宫如在,望阶除而增慕。思欲弭节鹫岳,申陟屺之悲,鼓枻龙池,寄寒泉之思。……博求报恩之津,历选集灵之域。以为百王建国,图大必揆于中州。”借机抒发自己的沉痛心情和揆于中州的远大志向。

4.5 开窟造像

碑文记载“王乃罄心而宏喜舍,开藏而散龟贝。楚般竭其思,宋墨骋其奇。疏绝壁于玉绳之表,而灵龛星列,……或仍旧而增严,或维新而极妙,……杲杲焉逾日轮之丽长汉,峨峨焉迈金山之映巨壑”(图3),明确指出开窟造像由魏王出资,疏浚悬崖绝壁,对旧有洞窟和造像加以修葺金饰,同时还在大像周围开凿了一批拱云般的小窟龛,使其更加绚烂华伟,极言工程险峻浩大,技艺精湛美妙。“耆阇在目,那竭可想。寶花降祥,蔽五云之色,天乐振响,夺万籁之音”是对洞窟造像画面氛围的夸张弘扬,可以理解为窟顶雕有莲花宝盖,周围饰以伎乐飞天,窟壁上雕刻着佛教传说中的神鸟和中国文化中龙的图案,庄重地烘托出护佑祈福苍生的画面,从而美化魏王李泰对佛祖的虔诚之心。

4.6 至真至孝

碑文“非正真者,其孰能与于此也?善建佛事,以报鞠养之慈,广修福田,以资菩提之业。非纯孝者,其孰能与于此也?”进一步强化并宣示魏王李泰拥有一颗至真至孝之心。

4.7 颂赞祈福

碑文最后一段归纳阐明开窟要义,开窟造像使人“智炬排昏”,领悟真谛,笃信佛理,慧光普照,为皇后颂赞祈福。文中“布金降真,攻玉图圣”点明魏王出资开窟金饰佛祖有“夺嫡”意图。“帝唐御纪,太姒定祥”让人坚信帝唐王国以皇后之美德为崇高,必然开疆拓宇,载纽玄纲。“卓尔英王,至哉茂则。丹青神甸,盐梅王国,……孝思不匮,报恩冈忒。”称赞魏王卓越睿智,至真至孝,仁慧并举,必然使国家所需人才辈出,贤才广茂。段未“希圣虽遥,求心宁永,……纯孝克宣,胜业载圆”一句阐明了现实状况的复杂和魏王的心志。皇位虽遥,渴求之心坚定不移,凭借一颗纯孝之心,定能成就一番伟业。

5 结语

据《旧唐书》记载“魏王泰宠冠诸王”,可见魏王李泰的确才华横溢。历史千古,往事不再。一代皇子,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渴求霸业。终因大志难酬,永徽三年(652)十二月癸巳,李泰郁郁而终,英年早逝,不胜遗憾。综论千古要想成就伟业,尚需历史时机、强健体魄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猜你喜欢
唐朝碑刻楷书
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的艺术特征探析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唐朝三省制浅析
楷书
信安王祎传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