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管家,在最森严的库房延续历史

2021-06-21 09:20塔林
收藏·拍卖 2021年3期
关键词:展柜巡查管家

塔林

刚刚过去的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各个博物馆在探讨着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完善自身功能定位,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库和精神加油站。而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文物保管者,如何做好文物日常维护、保证文物运输安全、协调观众观感和文物展陈的问题等,都是他们的职责,我认为叫他们文物管家更合适。

本期掌门人比较特殊,我们“潜入”博物馆库房重地,采访了文物管家中的一位掌门人、西汉南越王文物保护保管部主任何东红,讲讲这群国宝守护者背后的故事。

Q:文物管家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A:繁杂而单调的巡查

何东红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工作有三十来年,可以算是“开馆元老”了。与博物馆其他职业不同,文物管家的工作仅仅靠燃烧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一种细水长流的耐心。“文物发生的变化,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会一直被时间侵蚀,而我们的工作就是用预防性保护的方法,给后人留下它原本的容貌。”

“我们的工作非常繁杂而且普通,只要是跟文物沾边的,都属于我们的工作内容。” 文物管家日常的工作最多的就是巡查,巡查的内容包括记录环境的温湿度、检查文物的展柜是否有破损或是有杂物等,所有问题都要登记并及时处理掉:“和文物相关的问题,首先要反映到我这里来,待我去看过之后,再找合适的人或者我们自己去把它处理掉。哪怕只是一个介绍文物的展板出现错误,都要向我汇报,由我们负责解决。”

何东红就像一个真正的管家,要掌控所有的流程,而这一切都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有了一个安全的空间,文物才能在稳定、干净的环境里面,不受外界的干扰。“日常巡查很重要,要重视每一次的变化,因为很多细节是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这些细节会慢慢地积累,最终都会对文物造成巨大的损伤。”

Q:文物管家都需要哪些技能?

A:触类旁通、文武双全

一般人幻想中的文物管家,应是住在远离城市尘嚣的博物馆深处,每天和文物在一起,闲情又安逸。

“闲是不可能闲的!我的工作是博物馆里与他人接触最多的。”作为文物管家,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何东红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每件事都要考虑到面面俱到。为此何东红把“管家”的技能值升满级了。

技能一:火眼金睛

这是何东红和她的文物管家小伙伴们的看家本领——展览巡查时,一扫而过,有小伙伴立马能从发光的展台上,看见一根白色的丝线,或是展台中的小黑点、展柜缝隙脱落的橡胶等,这些都是他们日常需要处理的工作。

在巡查过程中,何东红还遇到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最有趣的莫过于玉舞人自己转向“案件”。有一天,何东红接到观众反应:你们为什么要把玉舞人侧身朝前?刚开始,何东红以为是小伙伴摆放时粗心导致的,只是将它转回原位。

大约3个月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玉舞人再次微微转向了!何东红发现不对劲,于是开始调查这个淘气的玉舞人,发现了它的规律:每3个月都会朝一个方向偏转20°左右。于是,何东红立刻重新对展柜进行水平检测、对文物检查,在排除所有安全隐患后,仍然没发现玉舞人转向之谜。

再后来,经过询问其他博物馆是否有类似案件后,何东红终于发现原因:原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建在广州地铁2号线之上,平时地铁穿梭比较密集传来震动,而玉舞人又非常轻小细腻,再加上偶尔有观众轻敲展柜,才导致了玉舞人自己转向的有趣现象。在发现原因后,何东红立马叫人重新定制了一个方便转向的圆柱形展台,预防了这件淘气的小东西未来掉落损坏的可能性。

技能二:细致入微

何东红对于文物的心细程度,仿佛照顾一个又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特别是面对孩子要离开母亲的时候——文物借展的点交流程。熟悉博物馆内所有文物的何东红会告诉包装公司,不同的文物哪里不能受力,哪里不能动,也会对来接展的对方博物馆的人员讲解:“虽然外展是对方的事情,但我们还是会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哪些文物因为酥脆了不能竖立,哪些文物斜着放更好看,这些都是为了文物的安全考虑。”

完成包装之后就交给运输公司,运输过程中,何东红没法一直跟在车上,但他们用了各种各样的仪器,实时监控运输过程中箱中文物情况。“点交过程中我们保管人员都要到对方馆里当面同时开箱,检验运输过程中文物有没有损坏。”参展回来又是同样的流程再走一遍。

“到目前为止,我们保管的文物原件出去和回来的时候一模一样,可以说保护率是100%!”

技能三:视觉灵敏

“最满意的是丝缕玉衣的灯光,最不满意的也是丝缕玉衣的灯光。”

文物管家们会根据文物不同的材质进行灯光的选择,比如丝缕玉衣上的丝织物,经过研究发现丝织品一年累计下来的只能是几百次光照。于是何东红找人做了一种“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设备,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光照射。“对于文物的保护来说,这种是必须要达到的。”

但从观众的角度来考虑,何东红认为做得还不够。她发现这些灯的光线并不均匀,让人觉得观看文物时灯显得非常耀眼,影响到观众的视线,而且会疲劳,不舒服。“其实现在有很多我们还是需要改进的,我们还要继续去寻找一些专业的灯光设计师。”

技能四:高度洁癖

“我觉得我们最辛苦的时候,就是擦玻璃了吧!”

每次提到这个,何东红都哭笑不得——仅仅是擦个玻璃,就让她被清洁公司“拉黑”了。当然,这也不是普通的玻璃,随着观众对展览要求越来越高,2017年文物保护保管部对基本陈列展柜进行提升方案中,使用了能带来更好视觉体验的低反玻璃。

“那个时候,全面使用这种玻璃的博物馆还不多,我们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第一批57个展柜的低反玻璃制作完成运输到博物馆时,难免有灰尘、人的手印等。清洁公司擦完玻璃后,何东红开着手机手电筒检查,发现仍有手印痕迹,要求重擦,结果气得清洁人员撂下一句“从没见过有人这样检查玻璃,不擦了!”就走了。

“他们不擦,我们自己打着手电擦。”何东红回忆起来又生气又好笑,“那个时候我们从12月初,一直擦到大年二十九,白天有观众不方便清洁,我们经常半夜十二点还在擦玻璃咧!”

Q:文物管家有多严格?

A:保护率只有0和100%

何东红出身于一个文博世家,从小就住在陈家祠博物馆里面。“我会经常去那里玩,和文物接触就比较早,但小时候我没有想过从事文物相关的行业。不过我从老一辈的文博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们对文博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严谨的态度、默默奉献的精神,还有他们的动手能力都很突出。”

或许是因为父亲的影响,何东红非常热爱这份工作,也同时要求保管部的所有小伙伴动手能力必须是很强的:“什么东西必须要自己去做,比如支架、盒子之类的。你不了解它的构造,那文物未来就可能多了一丝危机。”

作为文物的直接接触者,何东红眼中的概率只有0和100%:“每一件文物都是独立唯一的,所以防患于未然必须要做到的,你不能等问题发生了再去解决,文物是不能有问题发生的,因为就算你修好,它已经是有所损伤了。”

“文物管理员的工作很杂,虽然我们不像学者研究那么透彻,但我们什么都要懂一些。”在每天的工作中,何东红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做工程的师傅、做文物的学者、前来捐赠的藏家,甚至现在科技的接触展板出了问题,都要先找何东红,“只要是会和文物产生一丝关系的人,我们都会打交道,确保文物的安全”。

文物是所有博物馆的基礎,每个博物馆都有专门的“文物保管”部门,这个部门由馆长直接领导。因为没有文物这个博物馆是不会存在的,历史研究、展览展出、社会教育等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都需要文物作为基础。而文物保管者在做好管理保护的工作,同时也要让文物活起来。做到妥善保管,科学利用。

文物管家何东红说:“我的使命,就是将现在博物馆的所有文物,完好无损地交给下一代人,就够了。”

(编辑/李牧汉)

猜你喜欢
展柜巡查管家
超越“展”与“藏”
做自己的小管家
闲不住的小管家
博物馆展柜防盗探测原理及类型分析
伤口“小管家”
HAPPY LIFE创意管家型APP
邮票藏在哪?
高要创新反腐倡廉巡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