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人家的幸福生活

2021-06-22 15:31赵书彬温凯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吉多吉杏子

赵书彬 温凯

三代底雅人,各有人生轨迹,更有共同坐标:家是底雅,国是中国!

西藏最西是阿里,阿里最西是底雅。流經札达的象泉河在这里劈出峡谷绿洲,然后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流入印度。

78岁的欧珠班典少时流落境外,几经辗转回到家园,在祖居前栽下了底雅第一棵白杏子树;今年62岁的老杨从东海之滨的江苏来到底雅,24年里他乡早已成家乡;大三学生德吉曲珍走出大山,横穿半个中国就学于南海之角的海南大学,正成就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代底雅人,各有人生轨迹,更有共同坐标:家是底雅,国是中国!

不舍乡土 根在这里

欧珠班典出生在位于中印边境的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的什布奇村,1962年流落他乡,在外漂泊6年。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老人唏嘘不已。

“当时父亲没走,托人带话,说祖祖辈辈生活在底雅,日子也好起来了,叫我赶快回来。”如今,欧珠班典和儿子刚珠多吉住在刚刚落成的边境小康示范村的新居里,家具齐全,温馨舒适。窗外,树木参天,雪山远矗。老人边回忆往事边看向儿子,不由自主地重复出60年前父亲曾讲给他的那句话:“根就在这里!”

42岁的刚珠多吉穿着短袖衬衫,倚站在门口,听得入神,父辈的艰辛往事恍如隔世。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西藏边境村日新月异,公路通到家门口,边民补助不断提高,教育医疗有保障。父辈过去颠沛流离、三餐不饱的苦日子与现今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形成鲜明对比。听到阿爸感慨“最幸福的就是现在这个时候”,刚珠多吉顿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屋外的坡地上,是一片果园,郁郁葱葱的白杏树、红苹果树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最大的有腰一般粗。白杏子香甜味醇可口,是当地特产。刚珠多吉带着我们寻找最早的一棵,不无自豪地说,底雅的第一批白杏子树就是父亲引进的。

底雅有栽培果树的传统。1985年,对外山口短暂开放,欧珠班典用10斤酥油和3只山羊,从印度商人手里换来了200株小手指粗细的白杏树苗,一些分给了邻居,一些就栽在祖居前的小片土地上。如今苹果、杏果、杏子酒已成为底雅的特色产业,成为边民致富的重要依托。

刚珠多吉边介绍边用手拔去滋生的杂草,这片祖业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年年硕果累累。望向屋顶飘扬的五星红旗,“国家就在心中!”刚珠多吉话语坚定、心潮澎湃。“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过上了爷爷和父亲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守土固边是我们的天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幸福。对家乡深厚的爱,在血脉相连的故事里,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

入赘“边疆” 他乡是故乡

老杨,穿着白色条纹体恤和板鞋,头发花白蓬松,说话还带着江苏徐州老家的口音。在底雅乡古让村见到老杨时,他正和老伴次吉卓玛带着外孙晾晒刚摘下的杏子。杏子金黄,铺满院落。

老杨,叫杨贵房,原是徐州“四建”公司的会计。1996年,随维修边防设施的施工队第一次来到底雅。老乡们少有人知道他的原名,都习惯地称这位憨厚的汉族师傅“老杨”。其实在老家时,老杨还有一个外号——“杨老好儿”,因为他为人热心,别人有需要帮忙时总会搭把手。然而好人也会遇到坏运气,19岁那年,他深爱的姑娘身患白血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自此,内心深处的挫折和痛苦带来的创伤让老杨打算从此单身一人直至终老。命运的转机出现在底雅,在工作中老杨与次吉卓玛相遇。卓玛丈夫过世,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心地善良、受过挫折的老杨看到同样经历坎坷的次吉卓玛,不由心生怜悯,最后天南地北的两人走在了一起。

1997年,老杨带着次吉卓玛回到徐州喜结连理。然而,内地的生活让次吉卓玛不太适应,为了使妻子儿女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老杨这“杨老好儿”的品格又发扬出来。他告别了父母乡亲,决定与妻儿一起回到底雅生活,入赘“边疆”。于是老杨从徐州青年变为底雅女婿,从公司工人变为西藏农民。

靠着妻子娘家的七八亩地和几头牛羊,老杨跟着藏族乡亲们一起放牧巡边,骑马走路,脚磨掉了几层皮;蹩脚地使用藏式镰刀,割草割到手上,手一摊疤痕还清晰可见。他还带着大家一起修路架桥,父母过世时,因很晚才知道消息,他点起酥油灯,在千里之外表达悼念。“不回去了,我的家就在这里。”老杨请我们参观他的家,从“窝棚”“石屋”“安居房”到现在的“小康新居”,在底雅生活的24年里,老杨经历了4次住房变迁,家的根基早已深入这片土地。

外孙边巴曲杰很缠老杨,这位外公不仅有对他的爱,还有更吸引人的地方。老杨给外孙边巴曲杰取了一个汉族名字一杨昌民,希望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永远昌盛康乐。

从大山深处到南海之滨

20岁出头的德吉曲珍现是海南大学大三学生,学校和家乡间有5000多公里的距离。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德吉曲珍从小便在拉萨求学,“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祖国怀抱里幸福成长,作为边境学子深感骄傲和自豪。”火车奔驰在祖国大地上,德吉曲珍走出了祖辈最远的路程。

在德吉曲珍家刚坐下,一杯清淡中略带乳白的饮料便递到眼前。家家酿造的杏子酒和着底雅人的淳朴热情一起形成了特有的待客之道。为了让阿妈朋吉卓玛开口唱出底雅民歌《什布奇仙女迎客歌》,开朗外向的德吉曲珍不断地斟满杏子酒,以活跃气氛。听说这首歌只有阿妈能唱全,德吉曲珍跟客人一起充满了期待。

“风景优美的山谷,像帐篷一样;山洁水清的家乡,有底雅三姐妹……”悠扬婉转的民歌讲述了这样一个传说:古格时期,什布奇有三姐妹远足到托林寺,大姐和二姐都因高山阻隔放弃了行程,只有最小的妹妹背着家乡特产杏油到达了目的地。

底雅隐藏在大山深处,山陡路险,每年冬季大雪封山直到来年开春,这里就成了出不去进不来的“孤岛”。过去,想走出山外,200多公里外的札达也是山高路远、遥不可及。如今,柏油路已经铺到了家门口,连着祖国各地。

赵书 彬温凯 《西藏日报》记者

猜你喜欢
德吉多吉杏子
杏子哪去了
贫困青年刻苦自学
完形:切开的甜杏
《小鹦鹉从教记》之得意忘形不听劝
德吉:创业路上收获成长
格桑德吉: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
多吉的赛马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Similarities in Belief Systems between Navajo sand Tibetans
一个人
格桑德吉: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