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建筑”设计思想探究

2021-06-22 04:52戴佳乐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设计思想

戴佳乐

摘 要:21世纪以来,建筑设计中的奇怪现象不断涌现。河北省峰峰矿区元宝亭作为典型建筑之一,文章对其建筑结构、图案等进行剖析,探究审美价值层面建筑灵魂的缺失,提出了这些奇怪的“网红建筑”在丧失意味的同时在民俗方面也有一定的可取性,推动建筑设计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奇怪建筑;设计思想;仿古化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元宝亭(图1)自诞生起便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因为造型夸张,它经常在全国最丑建筑的评选中占有一席之地。元宝亭外观怪异奇特,是世界最大的元宝形建筑物。它身为建筑物空有形式却并无使用功能,违背了现代主义建筑所提倡的“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设计上也与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相去甚远。它严格遵守政治约束,成为当权者的政绩之石。由此可见,元宝亭正是所谓奇怪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建筑物中的一大奇葩。因此,将河北省峰峰矿区的元宝亭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设计思想及渊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结构的仿古化

元宝亭位于元宝山主峰,如一座巨大的元宝,其特有的造型增添了元宝山风景区的画意。元宝亭建筑通身金箔装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从建筑外部看,元宝亭主体坐落在一个正方形的观景平台上,整体上以曲线和方形为设计的基本要素,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

元宝亭整体建筑外形上圆下方,是一种源自我国传统世界观的实体具象。中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以“方”代表“地”,以“圆”代表“天”。在传统思想中,“圆”是道家通变方法,“方”是儒家修身境界,外圆内方,圆方结合,道儒相鉴,构成了传统文化的精髓[1]。“圆”和“方”又是最基本的构图元素,曲线柔美的圆,工整方正的方,圆方结合,也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体现人与大自然相处共生的理念。

元宝亭主体采用曲线元素打造出各式各样的“圆”(图2),它高9米,南北长18米,东西宽8米,基座的“方”为一个中空蓄水池,用于蓄水浇灌花草树木,其日常容量为400立方米。元宝亭有三层楼房之高,内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下面一层分别在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方向设计了长2米、宽1.5米的拱门,正中央是一个圆形承重柱,直接连接元宝亭上面一层的顶部。上下两层之间采用旋转楼梯连接,钢结构旋转楼梯造型美观,富有强烈的动态美感,具有占地少等优点。整个建筑设计十分巧妙,把传统思想和现代文明相结合,既传达了博大精深的古建筑设计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的朝气蓬勃。

在“圆”与“方”互补的设计理念下,元宝亭主体采用类似雕塑的手法,打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元宝形建筑物,完全摒弃现代主义建筑呆板的“方盒子”思想,以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思维进行了一次新颖的尝试,既震撼,又具有21世纪初的时代气息,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纯粹为了元宝外形而费尽周章打造出的巨型元宝建筑物,所耗费的财力与物力巨大,究竟是否值得,时至今日仍然争议不断。

二、图案的传统化

元宝亭内部图案设计主要运用传统艺术图案中的古典图案,底层的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角分别有长2米、宽1米的墙壁。东北墙壁以“福”字图案装饰(图3),设计理念源自“福如东海”;西南墙壁以“寿”字图案装饰(图4),设计理念源自“寿比南山”;东南墙壁的图案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图5),盆里装满元宝,元宝上方是一枚铜钱,二者一同散发着财富的光芒;西北墙壁则是一幅摇钱树图案(图6),树上长满铜钱,树下散落一地。这四幅图案的主色彩均采用金色,与元宝的色彩相呼应。底层顶部采用长宽分别为30厘米的民间民俗图案进行装饰,图案内部以古铜钱为视觉主体,文字则采用“寿”“比”“南”“山”的古体字形式。由此可知,此铜钱正是来源于民间铸造的厌胜钱。

所谓厌胜钱,是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也是小孩子佩带的饰物。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厌胜钱所指的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厌胜钱。发展到后来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为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博弈、吉语、成语、戏作等品类。纵观历朝历代的厌胜钱,各种书法、图案内容,多是体现当时的礼俗时尚,因此厌胜钱对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而在此处配以厌胜钱图案,与铜钱内文案相通,意在祈福居民寿比南山。横梁上也采用各色各样的祥云图案,中间配以厌胜钱、古体字等传统艺术图案进行装饰。

三、建筑灵魂的丧失

除了艺术迷失与审美溯源方面的无迹可寻,元宝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格外追求造型的夸张、复古。看似堂而皇之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某些典型元素作为建筑的设计灵感,再结合当代技术进行再“设计”,但如果以艺术化的审美眼光来看,这种简单粗暴的设计根本就不符合东西方传统审美形态,也不符合现代建筑美学标准。就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而言,它也只是空有其表,与其精神内涵背道而驰,更谈不上什么美感了。

就中国美学而言,中和、气韵、神妙、意境、阴柔与阳刚等组成了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其中,中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审美形态之一,完美地诠释了中庸的传统理念。《中庸》提到:“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2]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审美讲究适度原则。中国古典艺术,无论是诗歌、绘画、戏剧、小说、建筑,还是山水园林,在通过以物寓情进行艺术表现时,并不刻板,重在意象的表达。元宝亭这种巨大象形建筑,只不过把传统符号建造成了一个等比例放大数倍的建筑,根本没有考虑建筑艺术自身应有的表现特性,也毫无适度原则,无含蓄之美,更无意象可言。对此,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全书在《中国建筑要有文化自信》中说:“中国建筑要面向未来,但我们更不能忘记它还背靠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应认真梳理和汲取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元素,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本原,既研究传统建筑的‘形,更传承传统建筑的‘神。”[3]这种说法从侧面指出元宝亭之类的建筑完全没有领会传统建筑美学的精髓,只知道依葫芦画瓢地等比例放大,既无美感,也没有设计,更谈不上传承,实为建筑灵魂的缺失。

四、结语

建筑文化的传承、更新和再生离不开符号这一中介,同时,建筑物的更新迭代反过来也推动着符号的发展,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差异性。通过对峰峰矿区元宝亭建筑设计中结构、图案等符号的剖析,发现建筑从外部到内部无不是以中国传统元素作为“财富”的实体具象。管中窥豹,以元宝亭为起点审视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种种奇怪现象,它们因权力而诞生,外形夸张、复古,成为了“网红建筑”。从审美层面上讲,在这样的建筑物中,我们既看不到西方建筑的影子,也看不到东方建筑的风格,它们既没有文化根基,也谈不上文化涵养,表现为建筑灵魂的缺失。然而,元宝亭作为与众不同的符号语言,建筑设计与当地民俗相连,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民间文化的内涵和方向,已然成为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标性建筑,证明了近年来备受争议的奇怪建筑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其值得鼓励的一面。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当今建筑乱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国建筑设计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既要以简练的符号为建筑的载体,又不可盲目追求极简而缺乏深度,在简单中注入内涵,从而建造出代表城市地域文化、体现城市个性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参考文献:

[1]王法东.天圆地方 天人合一:山东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理念和建筑特色评述[J].东南文化,2018(增刊1):75-80.

[2]李庚香,石長平.论新时代中国美学[J].河南社会科学,2020(10):1-12.

[3]王全书.中国建筑要有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15-04-21(23).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设计思想
包豪斯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古典园林元素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中德设计教育的特点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