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善达克沙地造林技术和建植模式浅析

2021-06-23 13:22冯倩男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沙地沙丘围栏

冯倩男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 010020)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中部正北方,属国家生态功能区划“两屏三区”中北方防沙带的核心区域,也是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通过实施国家、自治区各项林业重点工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状况逐年改善。随着工程治理的不断深入,工程建设逐步向远沙、大沙推进,治理难度逐步加大,对治沙技术和固沙植物的选择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模式,对改善浑善达克沙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 浑善达克沙地自然概况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阴山东段北麓、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海拔1 000~1 400 m,地势由东南向西北缓缓降低,地面起伏不大,境内为沙丘、湖泊、盆地及剥蚀高原交错分布,沙地边缘为剥蚀低山、丘陵。沙地地貌主要由不同形态的沙丘和相连的沙丘链组成,形态多为沙垄及沙垄—梁窝状沙丘,沙丘高度5~10 m,有的高达30 m。沙地东段(正蓝旗以东)沙丘多呈浑圆状,沙丘间甸子、滩地宽阔。西段沙丘多为垄状,沙丘间甸子地窄小。半固定沙丘则呈斑点状散布在固定沙丘之间。浑善达克沙地面积约3.84 万平方公里,涉及2盟市10个旗县(市)。

浑善达克沙地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0~3 ℃,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年降水350~400 mm,西北部为100~200 mm。年蒸发量为2 000~2 700 mm。冬春季风强而多,4~5月风速较大,最高可达12级,年平均风速3.5~5 m/s,年大风日数50~80 d。浑善达克沙地由西拉沐沦河、内陆贡格尔河和滦河三大水系组成。沙地东部地下水丰富,一般埋深1~3 m,或呈泉水出露,水质良好。西部地下水缺乏,水质欠佳。沙地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其次为棕钙土,非地带性土壤主要为风沙土。东部为草甸栗钙土或暗栗钙土,向西逐渐演变为淡栗钙土,到西北部二连附近则过渡为棕钙土。沙地植被类型跨度较大,中部以榆树疏林—沙蒿半灌木复合景观为主,东部分布有山杨—白桦、山杏灌丛、沙蒿半灌丛等群系,西部以小叶锦鸡儿灌丛为主要优势类型。

2 不同立地类型下的建植模式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立地类型的立地条件,在充分总结和分析现有治理技术的基础上,确定适宜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立地类型条件下的主要建植模式,包括防风林带、生物围栏、生物沙障、复合式造林等模式。

2.1 固定沙地

保灌补乔。以禁牧、封育等措施保证现有灌木植被不遭人为干扰,自然生长;以人工造林方式营造乔木,最终形成疏乔灌木林。对于已经开始衰退的灌木林,适时进行平茬复壮;对覆盖度不足30%的灌木,补植白榆、樟子松等乔木,株行距3×4(m)。

生物围栏。选择沙棘、小叶锦鸡儿、沙枣、白榆等抗逆性强、耐啃食、耐践踏、萌蘖力强、枝干带刺的乡土树种。一般由4~8行树组成,带宽6~12 m,形成紧密结构的绿色生物围栏。营造乔灌混交型生物围栏时,把沙棘等带刺灌木配置在林带外侧,窄带密植。当生物围栏与牧场防护林配合运用时,在牧场防护林带的两侧备植1 行带刺的灌木绿篱,形成生态防护兼有生物围栏作用的多功能林带。

2.2 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

飞播造林。适用于具有相对集中连片的宜林(草)荒沙,面积在300 hm2以上,四周地势开阔,天然植被盖度3%~12%,地下水埋深0.5~10 m,沙丘高度15 m 以下,沙丘密度0.6 以下,宜播面积达到70%以上的沙地。选取具有抗风蚀、耐沙埋、遇水易发芽、生根快、抗逆性强的树(草)种,如杨柴、沙蒿、沙打旺等,采用混播方式播种。该方法比较粗放,须确定适宜的飞播区、树(草)种和对飞播前后期的管护[2]。

生物沙障。适用于植被盖度在5%~10%、高大沙丘迎风坡、风大沙多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上,选用萌蘖性强的灌木树种设置沙障,形成活沙障进行固沙。在流动沙丘上选用红柳、黄柳、杨柴等,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平缓流沙上选用小红柳。沙障设置为4×4(m)网格式或行距4~8 m的行列式,可明显降低风速,减弱风力[2],也能够有效控制沙丘流动,加速沙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进程,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效果[3]。也可配合机械沙障组合使用。

复合式造林。适用于面积20 hm2以上的沙地。在沙障网格内营造樟子松、白榆混交林,形成防风固沙林网,在林网内,营造山杏、沙棘、枸杞等经济林,形成带、网、片结合,针阔、乔灌混交的复合式结构。

2.3 丘间低地

防风林带。营造杨树、榆树、柳树等乔木树种,一带2~3行,株行距2×3(m);林带内营造山杏、沙棘等兼具防护作用和经济效益的树种,与牧草或药材带状混交,经济林带宽20 m,牧草、药材带宽20 m,株行距3×4(m)、2×3(m)。

2.4 平缓沙地

飞播造林。飞播植被选择沙地榆、杨柴、沙蒿、沙打旺、沙米等[1]。

围封。适用于植被盖度10%~15%的放牧过度退化、沙化草地以及沙区饮水点、饲料地、防护林带等需要围栏保护的区域。围封主要树种有沙地榆、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等。围封区内有流沙地段的,在没有植被的地段补植造林,以加速流沙的固定。

防风林带。营造樟子松、杨树、榆树、沙地云杉等乔木树种,一带2~3行;林带内可栽植樟子松、杨树、沙地柏等乔木树种,株行距2×3(m),与沙打旺、华北驼绒藜、草木樨等草本植物带状混交,植苗造林带宽20 m,播种造林种草带宽14 m。

生物围栏。选择沙棘、小叶锦鸡儿、沙枣、榆树等抗逆性强、耐啃食、耐践踏、萌蘖力强、枝干带刺的乡土树种。

2.5 滩川地

林草带状混交。采用旱柳、柽柳与苜蓿、华北驼绒黎等牧草带状混交,带宽12 m,乔木株行距2×3(m),牧草株行距0.4×2(m)。

3 造林树种的选择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立地类型的立地条件,结合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浑善达克沙地适宜的造林树种。详见表1。

表1 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立地类型适宜造林树种

4 造林技术要点

4.1 整地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采取人工局部整地或机械开沟全面整地,视树种、造林方法等情况选用穴状、块状、带状整地,根据立地条件、苗木规格确定穴规格。在沙丘上可随整地随造林,在平缓沙地及丘间低地等地应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季或雨季整地。

4.2 苗木选择和处理

沙地榆、沙地云杉、樟子松等乔木选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好、无失水的2~3 aⅠ、Ⅱ级苗木,旱柳、黄柳、杨柴、沙棘等选用1~2 a生健壮的实生苗或插条苗。

苗木提前用生根粉浸根,暂不造林的苗木宜采用假植、冷藏等措施保持根系湿润。容器苗采用可降解容器,栽植时,将生长出容器外的根系进行修剪。

4.3 造林方法

造林季节一般为春季、雨季、秋季,春季为造林主要季节。以植苗造林为主,也可采用插条、插干造林。栽植时,将苗木直立于穴中,深浅适宜,保持根系舒展,分层填土踏实。栽后一次浇足定根水,覆土踏实,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插干造林时,将用于造林的健壮苗干或粗枝切平两头,修去小枝,顶端切口涂上黄泥,深植50~70 cm,栽后填土踏实。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应用保水剂、ABT 生根粉、地膜覆盖保墒、营养袋抗旱造林技术及山杏丰产林技术、活沙障固沙技术等。

根据不同栽培目的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造林密度825~2 505株/hm2。

4.4 抚育管理措施

栽植后加强管护,防止牲畜践踏和人为破坏。造林后及时浇水、松土、除草,松土应在苗木周围50 cm 范围内进行,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杂灌杂草影响苗木生长发育的,除去苗木周边1 m以内的杂灌杂草。造林后1 a内,对成活率低于85%、存在幼株死亡不均的地段,应及时补植。灌木栽植3~4 a后进行平茬复壮。做好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可采取灯光诱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加强越冬管理,采取覆土等防寒措施,使幼苗能够安全越冬。

5 建议

浑善达克沙地建植模式及造林技术,应结合沙地水资源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不断探索更加适用的防沙治沙模式和技术。同时,加强沙地现有林草资源的抚育和管护,在生态较脆弱区域中有植被恢复和生长能力的地段实行封育管护,结合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种草等措施,逐步提高沙地林草盖度,使沙化土地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沙地生态状况持续向好转变。

猜你喜欢
沙地沙丘围栏
沙丘移动的奥秘
流沙之谜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TBS围栏灭鼠技术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围栏
动物园
风滚草
洗澡围栏